孔子作为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在封建社会就享有至高的地位。但是他的地位并非完全是由统治者推崇才树立起来的!因为他对于中国的贡献是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曾经受益于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对教育做出巨大贡献1.孔子私学的背景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因为他除了是思想家外,他还是个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的社会属于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周王朝所建立的制度和礼仪很多都已经消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春秋之前是西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只是当时的学校有一个特征就是"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意味着官府有学而民间无学,当时的人们只有到官府才能学习到知识。不仅如此,而且连书也是只有官府才有,百姓是没有书的;当时学习"六艺"的器物和实际演习也是只有官府才有条件;就是说当时学校、学术都由官府把握,比当时的官员学有所长,但是他们的知识却只传给自己的儿子,不传给其他人,造成当时官员各从其父的情况,学术也是垄断的。这个现象在封建王朝早期屡见不鲜,比如班彪、班固、班昭都是一家人,且都善于著史;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也是个史官。
更重要的是当时有个制度叫做:"礼不下庶人",由于学校和教育都是由官府直接把控的,普通百姓无法读书,也无书可读,直接剥夺了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当时的学校,如设立在王都的国学,是只面对王族子弟和贵族子弟开放的;设立在王都郊外的乡学是针对奴隶主开放的,可能偶尔才会有一两个平民入学就读,几乎可以说在西周平民没有入学的机会。
但是随着西周统治的渐渐瓦解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开始相继争锋,官学式微,私学兴起。孔子应势也开办了自己的私学,他虽然不是开办私学的第一人,但是孔子所办的私学是当时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学校,比如经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可见孔子私学的规模巨大,效果显著。
2.孔子私学的对象
孔子的私学不仅在当时规模很大,效果显著,他还有伟大之处;在入学对象上,不再是以前的局限于贵族子弟或者奴隶主子弟,孔子的私学也对平民开放!比如历史记载的孔子有名有姓的弟子中,穷苦人家的子弟就有: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而且颜回还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在《论语.雍也》中记载:"贤哉,回也。"就记录了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夸奖他是个贤德的人!
孔子弟子三千,还不都是鲁国人,他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分别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颜回:鲁国人;端木赐:魏国人;仲由:魏国人;言偃:吴国人;颛孙师:陈国人;原宪:宋国人;公冶长:齐国人;漆雕开:蔡国人;任不齐:楚国人;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算是打破了国界来实施教育,更甚者还打破了以往的"夷夏之分",收了当时被认为是"蛮夷之国"的楚国人入学!
并且他不仅招收贫穷子弟,在《论语·述而》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是说,只要这个学生年满十五岁,我就不会不教他!表现出了对人的平等对待,这是他"有教无类"之教育方针的最佳体现。
3.孔子的教育方针
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接受教育,将平民不能接受教育的规定打破,让教育普及力度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教育思想中,他提出每个人的天赋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将人的地位看的平等,在当时是巨大的进步。
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现在通行的"启发式教育",比如在《论语》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教师应该在学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还提倡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比如在《论语.先进》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两个人都问了孔子同一个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件正确的事情或者主张可以马上去做吗?"但是孔子对子路说:问一下父兄的意见;对冉有说:想到就去做吧!两个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因为孔子认为:冉有谦逊、犹豫,子路爱逞强,所以冉有应该鼓励他迈出去,子路则应该劝他收一收。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给出不同的建议,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 更重要的是他还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达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现在提倡的师德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他通过举办私学使得平民也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扩大了教育的对象,还打破了当时有贵族垄断教育的现象,让百姓实现了受教育的愿望,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有入学的机会孔子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孔子"万世师表"实在是当之无愧!当然他这样的大力创办提倡私学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因为私学的兴起不仅打破的是只有贵族入学的旧传统,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政教合一",西周时期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是不进行区分的,教育和行政是合二为一的!这非常的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孔子大力的发展私学就是也是对"政教合一""官师不分"这样垄断性教育的冲击!为后来诸子百家时期,思想的爆发式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他是"百家争鸣"的先驱。而他的"有教无类""启发式"等等的教育原则也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影响深远。
司马迁评价他: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标签: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