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夫日用者,饮食则定,禁口独坐,莫起一念。
万事俱忘,存神定意,口唇相牯,牙齿相著,
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
微微轻出,似有如无,莫教间断,
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浴津自生,
灵真付体,自知长生之路。
十二时辰,常要清静。
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
身是气之宅,心是神之舍。
意行则神行,神行则气散。
意住则神住,神住则气聚。
五行真气,结成刀圭,自然身中有声,
行处坐外,常觉身体如风之行,腹内如雷之呜,
阵和气透,酝酬灌顶,自饮刀圭耳。
听仙音无弦之曲,不抚而自声,不鼓而自呜,
神气相结,如男子怀孕,得观内境,神自言语。
是虚无之宅,与圣同居,
炼就九转,结成大丹,
神自出入,与天地齐年,
日月同明,脱离生灭矣。
每日休教有损失,十二时辰常要清静。
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
如鸡抱卵,切要存神养气,能无离乎?
妙哉,玄之又玄。
人身中有七宝事,为富国安民,精气血满也。
精是水银,血是黄金,气是美玉,髓是水晶,
脑是灵砂,肾是球璨,心是珊瑚,此是七宝,
归身不散,炼就大药,万神尽登仙矣!
第二: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敬天地,重日月。
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
上谦让,下和睦。
好事行,恶事止。
成人学,破人断。
高知危,满知溢。
静常安,俭常足。
慎无忧,忍无辱。
去奢华,务真实。
掩人非,扬人德。
行方便,和邻里。
亲贤善,远声色。
贫守分,富施惠。
行平等,休倚势。
长克己,莫嫉拓。
少怪贪,除狡猾。
逢冤解,积人行。
许不违,话有信。
念孤寡,济贫困。
救危难,积阴德。
行慈惠,休杀生。
听忠言,莫欺心。
依此行,可超升。
第三: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
仰闻大道,混吨始分,分立天地,
日月经纬,交合元气,阴阳之精。
道法生成,保命养形。
世人茫昧,贪欲夭生。
今传圣义,兆当敬行。
元始上帝告诸新学众真曰:
我有妙道,久秘发言。
夫动二以为阴,静一以为阳。
二则有变,一则守常。
知常悟明,抱一爽灵。
兆欲久视,当服金晶。
定神御气,真息绵绵。
绵绵存之,玄中之玄。
中田流火,阴魄上迎,
坎离交固,变化自然。
惟定为本,是名灵根。
光明赫奕,自照乾坤。
绿肠丹髓,万世长存。
阴去阳纯,白日超升。
於是玉辰大道君曰:
此为一身之宝,万气之母。
兆得其母,六子生焉。
兆当精思其义,守其真定,
自然形神俱妙,与道为一,
与天为徒,与莫大焉。
是时新学诸真,闻是妙道,
退居静室,专一静思,反其太初,成至真道。
第四: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君曰:
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父母之和合,人受其生。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成胎,形兆胚也;
三月阳神其为三魂动而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长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一一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元和哺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照生识神,人之魂也。
司命处心,纳生元也。
无英居左,制三魂也三魂也。
白元居右,拘七魄也。
桃孩住脐,深精根也。
照诸百节,生百神也。
所以周身,神不空也。
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所以神明,形固安也。
运动住止,关其心也。
所以谓生,有由然也。
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心者静也,一身之主。
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
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
所以五藏藏五神:
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
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
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
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
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
变化莫测,混合阴阳;
大包天地,细入毫芒;
制之则正,放之则狂;
清净则生,浊躁则亡,
明照八表,暗迷一方。
但能虚寂,生道自常;
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
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
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於心。
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
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
妄想憎爱,取舍去来,
染著聚结,渐自缠绕,
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
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於死。
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
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听声,
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
从此流浪,莫能自悟。
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
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
法天像地,舍阴吐阳;
分错五行,以应四时。
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
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万物之中,人最为灵。
性命合道,人当爱之。
内观其身,惟人尊焉。
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
熟观物我,何疏何亲。
守道长生,为善保真。
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
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
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
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之魂,
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
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决谓之荣,
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
万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
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
众思不测谓之神,貌然应化谓之灵,
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於身谓之死,
所以通生谓之道。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
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
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
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於心故也。
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老君曰:
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
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著烦恼,与道长隔。
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
识从何起?识自欲起。
欲从何起?欲自识起。
妄想颠倒,而生有识。
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静,元无有识。
有识分别,起诸邪见。
邪见既兴,尽是烦恼。
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
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
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
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
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
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
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
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
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
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
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
亦由欲贵而不用道,
欲富而不求宝,
欲速而足不行,
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
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
明从火起,火自主发,
主因油润,油藉卮停。
四者若废,明何生焉?
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
心由形有,形以道全,
一物不足,明何依焉?
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
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
虚心者遣其实也,
无心者除其有也,
定心者令不动也,
安心者使不危也,
静心者令不乱也,
正心者使不邪也,
清心者使不浊也,
净心者使不秽也。
此皆以有令使除也。
四见者,心直者不反覆也,
心平者无高低也,
心明者无暗昧也,
心通者无窒碍也。
此皆本自然者也。
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
知道易,信道难;
信道易,行道难;
行道易,得道难;
得道易,守道难。
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
道也者,不可言传,口受而得之,
常虚心静神,道自来居。
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
役其志,躁其神,
而道愈远,而神愈悲。
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老君曰:
道贵长存,保神固根,
精气不散,纯白不分。
形神合道,飞升昆仑。
先天以生,后天以存,
出入无间,不由其门。
吹阴煦阳,制魄拘魂。
亿岁眷属,千载子孙。
黄尘四起,骑羊真人。
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
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固身及物,闭目思寻,
表里虚寂,神道微深。
外观万境,内察一心。
了然明静,静乱俱息。
念念相系,深根宁极。
湛然常住,杳冥难测。
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第五:太上化道度世仙经化道品第一
尔时,太上於元极元年,岁次癸丑,十月七日,
诣太清宫中七宝殿内,论至真妙道。
是时,太上告左玄真人曰:
太初混吨,天地始分,
阴阳造化,万物含灵。
太初者,混吨之始也;
混吨者,天地分立之先也。
以太初为祖,始分天地,
配合阴阳,立其五行,
分其四时之造化,以发生万物也。
强名曰道。
道乃天地阴阳之母,五行万物之宗,
道之无形,故强名曰道也。
恍惚为形,恍惚者,澄湛之意也。
谓大道视之元象,听之元声,远之元则,近之元依,
故以恍惚为象,以虚元为形。
随之有理,勤志皆明,
大道无形,其理幽远,若不志勤,难明妙理。
守终如始,功行乃成。
修道之人,施其功行,守终如初,大之与小,无不成矣!
持斋奉戒,淡泊为门,人以斋为戒,以戒为行,斋戒为行,
用淡泊为根也。身心清静,无爱无憎,
神好静,而以身心是非挠之。
太上以心无心,以身无身,乃虚心而实性,无身而有神,
以神性共聚,乃为圣道之质也。
以虚无为体,何有憎爱。
六欲不贼,六欲者,眼耳鼻舌心意也,
常以舌责其味,眼观其色,耳听其声,鼻嗅其香,心意系其事,
欲绿情逐物,乱其身心,皆六根之贼者也。万神乃遵。
人身中有三万六千之神,俱好生而不好死,
若人守其玄元之理,达无为之道,身无秽污,万神岂不遵伏也。
修心炼性,是吾本身。修心者,以心无心也;
炼性者,以性无性也。
太上乃清静虚无之神,玄元至德之尊。
几人去其情染,外其是非,守其大道之理,岂不为一体本身?
吾身非道,因道成真,
身非道者,为道乃虚,
无身则有象,道在人身,
如石中之火,不击本无,故身非道也。
击之有象,故因道成真者也。
暗合天地,杳杳冥冥,
杳冥者,清虚寂湛之象也,
为天地万物,因道而生,
道无形体,乃暗合在杳冥虚无之中矣!
阳形质,昼夜俱分。
天无形象,以昼夜为本;
道无形象,以功行斋戒为根。
四时为信,运转古今。
四时者,春夏秋冬也。
天以四时为信,
道以神化为应,自元始至今,岂有失乎?
不言善应,万物皆宾,
天之不言,以阴阳四时善应,
万物禀时,而生杀自然,可不为宾伏者乎!
体之曰道,依者为真。
天地之机,四时之情,
若人体之运用,依而於身修炼,
三千功行成就,变几为圣,乃升真也。
五行品第二
五行造化,阴阳至精,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乃造化万物,配合阴阳,为天地万物之精华者也。
木火金水,四象为名。四象以道名也,
婴儿姹女,金公黄婆也。
青龙左达,白虎右驯,朱雀前立,玄武后迎。
青龙属木,为肝在左;
白虎属金,为肺在右;
朱雀属火,为心在前;
玄武属水,为肾在后。
此乃五行之所主也。
丙丁甲乙,壬癸庚辛。
乃四方之正名也。
东方九气,万物发生;
南方三气,长养之神;
西方七气,素皓收成;
北方五气,玄天归根。
东方九气者,四时之首也,谓之日和风,乃发生万物者也。
南方三气者,谓之炎风,乃万物之长养也。
西方七气者,谓之金风也,万物之衰杀也。
北方五气者,谓之寒风,乃万物之休息,各归根本。
此乃四气之志也。
各旺八九,阴阳合形。
各旺八九者,为五行逐四时,
各旺七十二日也,乃日七十二候也。
凡五日为一小侯,七十二日为一大候焉!
立春木旺七十二日,
立夏火旺七十二日,
立秋金旺七十二日,
立冬水旺七十二日。
金木水火四时,共旺二百八十八日之数者也。
中央戊己,四季独尊。
中央戊己者,土也,乃中央一十二气,为五行万物之统领也。
土无正位,以四季而独尊也,逐四时而各旺一十八日也。
为土能和养万物,以中央为尊也。
春旺薹花一十八日,
夏旺槐花一十八日,
秋旺菊花一十八日,
冬旺奈冻花一十八日,
四季共旺七十二日。
乃五行配合,共成三百六十日,为一年之岁也。
地为五岳,天应五星,人有五藏,一体各分。
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五星,
五岳为五脏,皆同一体也,各分其类也。
地之五岳者,
东方青帝,乃发生万物,以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长也。
南方赤帝,长养万物,岳曰衡山。
西方白帝,主於收杀,岳曰华山。
北方黑帝,万物之功成归本,岳曰恒山。
中央黄帝,主和养万物,岳曰嵩山。
此乃地之五行也。
天应五星者,
东方木德岁星君,
南方火德荧惑星君,
西方金德太白星君,
北方水德辰星君,
中央土德镇星君也。
此乃天之五行也。
人之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
肝应其木,主於春,属东方甲乙。
心主火,应於夏,属南方丙丁。
肺主金,应於秋,属四方庚辛。
肾主水,应於冬,属北方壬癸。
脾主土,应於四季,属中央戊己。
此乃人之五行也。
天道万物之造化,皆不离於五行也。
天地与人,元同一根。
天地万物,皆禀其一气而成形,
以五行为主,用之本也。
纯浊为地,天性轻清。
清气为天,浊气为地,
清处其上,浊处其下。
乃以二气,各归其本也。
地浊无发,天清无崩。
天乃轻清,虚无为象,
地以浊重,纯实为形。
用其五行,阴阳为信,
乃不言而四时自运,用其万物为本,乃不裁而生杀自然。
此二象之无为,岂有崩发者也?
人之生死,患害色身。
天地万物,根本皆一,
人物有生灭者,为人物有生有死。
生乃死之根,死乃生之本也。
物之有生有象,而乃为色身性有违,无灭之中那贼盗淫色身患害,情有违则有灭也。
天地无生无情,为无为也。
凡人在天地从其六根,责爱名利,不固身命,祸息病苦,染事著非,
以心神散乱,任四时摧逼,以至死亡而不悟也。
知妙道包含於天地,惠於蠢动,养育於有情存,无不济给者也。
随天顺地,正道长存。
人若禀天地自然之理机,审察四时之运用,
可以国安民丰,克清四海用,可以家丰礼义,恩及亲邻。
国主得之可以协和万邦,统摄百寮;可以执法禀正。
庶人得之,可以忠良智朴紊;
修身得之,永劫长存矣!
则成其,好其邪,失於大,
五行相统制万物,恩湛历劫,长五行之造化,
乃治国之用,治家之农事不乱;
侯非事无,可以去几,作圣寿同。
玄理品第三
无象曰道,合理为玄。
妙道无象,以天为本也。
觅道测其天理,天理合作玄机,玄机悟用成功,功满却同於道也。
春秋冬夏,四季相连,道之至理,如天运四时,乃法则之机本也。
周天列宿,日月运行,
周天者,一年之数也,
列宿者,二十八宿。
天有上清十二官,内列其宿曜缠度;
地分十二地分,皆以星宿,上下照临,如日分十二时,以时内分刻。
以大道虚元,暗合天理,分度法则,皆居一也。
日月之循环,阴阳时刻,岂有分别?
气候时节,体道自然。
气候者,一年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凡十五日为一气,五日为一候,一年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皆以节令相应也。
体道者为四时气候时刻,乃用道之本,天地造化之机。
若执天而行道,阴阳气侯时刻,在身施用,而体道於自然者也。
云腾雨施,风雷不潜,
云者地气也,地气出而腾於天,天气相合,而成雨也。
为天阳地阴,阴阳相合,而降甘雨也。
万物润泽,长养皆不出於水也。
风者,五行之和气也,和而无刚,乃遂其四时之情性,生杀万物,刚柔相胜。
四时以此为情,万物以此为造化,天地以此为常,云雨以此为车马也。
雷者,阴阳二气相击也,为地气属阴,天气属阳。
以立春之后,阳气盛旺,炎热在上;
阴气纯冷上冲,故冷热相交,而成声。
冬天无雷者,为立秋之后,阳气渐衰,阴气盛旺,阳气消败,而无炎热;
阴气盛旺,纯玲上升,故雷无声也。
此二象匹配,乃妙道施用,风雷不潜,乃阴阳构合者也。
昼夜百刻,遭匝成年。
凡一日一夜,一百刻也,以刻成时,以时成日,以日成月,以月成年也。
如人有喘息之数,一刻有一百三十五息,
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乃以息而刻同也。
天有昼夜百刻,为阴阳统领之机;
人有吐纳喘息,为用功匹配之理,至人若明妙道作用,天道岂有分别者也。
帝道神化,感应同天。
帝道者,道泰德胜之象也;
神化者,阴阳不测之祥也。
以道泰而有祥,感应合於天也。
天之道泰以感,阴阳顺序,
四季无差,风雨应时,为天之祥也。
圣人道泰以感,邦国太平,
贤臣辅佐,天神应现,为国之祥也。
修身之道泰以感,长生久视,
清冷无为,神魂变化,为身之祥也。
乃帝道神化,感应居一也。
根生一祖,枝分六源。
根生一祖者,混元一熙也,万物皆禀一气,
而生二,二气而成形也,以一气为根祖也。
枝分六源者,为六气也,为五行之所主也。
天有六气,乃四时风雨;
人有六气者,
为嘘气属肝,外应木,时应春,卦应震;
呵气属心,外应火,时应夏,卦应离;
咽气主肺,外应金,时应秋,卦应兑;
吹气主肾,外应水,时应冬,卦应坎;
呼气主脾,外应土,时应四季也;
嘻气主三焦,外应风。
此乃六气所主也。修炼之士,不可不明。
火龙戏水,金虎绵绵,
火龙者,舌也,一名赤龙,为舌,主於心。
心属南方丙丁火,乃火龙也。
戏水者,为口中之津液也。
舌下有脉,名曰玉泉,内有神水华池,
又名琼浆玉液,乃玉华之真醴也。
此水非气而不至,气非水而不行。
太上乃鹿驾羊车,
神仙谓之琼浆玉液,凡人谓之津唾也。
凡炼金丹,以为根本也。
金虎者,金主於西方,名曰白虎,内主於肺,肺主於气也。
凡炼丹之用,以气行而津注,津注而气盈,气盈则神旺,神旺则身轻。
以依时候用功,大以九年功满,而神变;
神变而形住,形住而气住,气住而凡身圣,
凡身圣而万神俱侍,乃以升腾变化,身入无为也。
五行颠倒,四季循环。
五行颠倒者,金木水火土相交,
如水上火下,金水问隔,翻腾往来,以颠倒之义也。
四季循环者,如春夏秋冬也,
以如天运四时,而造化万物;
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环,
气侯旺衰,加喊余闰,周流复始,乃循环之义也。
大道之理,天地之机,天道运转,岂有二乎?
凡人修炼用功,法不可执自以智,宜鉴之以法,
不应其天理之运用,皆以小卫执之,有误於人,难逃生死也。
以大道之开合,统领四时阴阳,分配节气刻侯,生育万物,
包含於天地,用法不一,何以同天地之寿者也?
乾坤至理,宇宙机权。
凡大道之作用,与天地一体,
以五行真气之运动,
同四时而往还,
故言乾坤宇宙之机理也。
寂静为妙,烹炼则玄。
寂静者,以去其是非,无有染著,薄食淡味,
心无外乱,乃修养之基也。
烹炼者,以禀天地之理,以阴阳构也交合,五行匹配,四象分别,
用水火相,金木浮沉,混合万神,烹炼之功也。
餐津服气,毕成飞仙。
人口中之津液,乃天地之至宝,五行之秀气也。
能长养万物,润泽躯体,乃因津而养血,
以血而养精,因精而养气,因气而养神,因神以养命。
故炼金丹,以津液为本也。
服气者,五行之正气也,
天地以有四时昼夜为用,
人以五脏气遁为根,
若人依妙理运用,常养津服气,功行满毕,飞升金阙也。
往返於虚无者矣!
愚者自迷,悟者有缘。
愚迷之人,共浮世之利害,系染身心,
岂知大道之有学,虚无有理也?
达悟之人,虽未得其至理性,先乐其虚无,
详天地四时,运用有理;审万物造化,生杀有情。
若以志讨於仙经,咸获於妙法,以功成果满,身证无为之道,故神仙有缘也。
诀日:
常以子后午前,面南端坐,
存神握固,鸣钟鼓各三十六通,
乃用四时旺气为头,循环五气,吐气纳津。
一季各吐纳七十二口,并土共九十口,如一季三月,四季共成三百六十口。
毕,又加五口,象一年三百六十,余五日之约,乃为一功。
又依头周而复始,三功一闰,加三十口,如同三年一闰也。
数内常无差错,渐以加功,而自然食味喊退。
以饥则气,渴则津,五谷气衰,真气旺,九年神化也。
第六:太上日月混元经乾坤坎离,刚柔配合,四者相包,谓之禀龠。
二四三五一,天地之精。二八之数,相应天符,会于鼎中,
鼎为天地,为神室。乾坤为明堂,
药物为日月,为夫妻,故为君臣。
阴阳节候,其火随爻之动,渐契於四时,合於阴阳。
五行相克,更为父母。
春秋既分,刑德并会。
是以黄钟建子,阳左至巳。萝宾建午,阴右至亥。
从一至九数终,即复更始也。
炎火既张,婴儿声悲,升降奔突,屡欲翔飞,兢兢惕惕,戒慎不亏,谨於动静。
若夫君骄臣佞,赏罚不中,义玑失度,寒暑不时,灾害自生。
若君圣臣正,天地清宁,日月炳焕,道气隆昌,王化太平,寒暑顺律,斗枢应节,
五行八卦,庶事修明,铢两既克,已谐刚柔,调节候矣,无失时矣。
玄辉五色,变化无常,霏霏微微,形夺皎雪,凝霜狎猎,鱼鳞阑干,钟乳结华,岩缠玲珑铜柱。
阴阳得配,恬澹相处,云则从龙,风则从虎,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水性润下,火气炎上,天地坎离,自然之状。
魂定魄凝,气贯秋霜,昏昏混吨,南北不分,排阴立阳,
从一至九,先白后黄,赤黑表裹,色变更紫,光华赫然,
九转纯阳,五方黑足,归彼厚土,而成还丹。
流形金石,致火一年,志士服食,金砂九还,
须臾变化,风驰雾散,百骸九窍,四肢五脏,搜索阴气,乃立正阳。
如冰之解而归太玄昧者,何知遇则不迷。
若宿蕴机性,则自契真理,志节坚贞,或当晓悟。
性蒙意拙,怀疑不信,盖积殃深厚,厚终不闻。
昭昭之义,不可欺诬。学者悟之,迹予志焉。
第七: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
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
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老君曰: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於心无了,永劫沉沦。
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第八: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君曰:
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父母之和合,人受其生。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成胎,形兆胚也;
三月阳神,其为三魂,动而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长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元和哺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照生识神,人之魂也。
司命处心,纳生元也。
无英居左,制三魂也三魂也。
白元居右,拘七魄也。
桃孩住脐,深精根也。
照诸百节,生百神也。
所以周身,神不空也。
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所以神明,形固安也。
运动住止,关其心也。
所以谓生,有由然也。
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
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
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
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
所以字殊,随处名也。
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
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
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
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
制之则正,放之则狂;
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
但能虚寂,生道自常;
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
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於心。
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
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
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著聚结,渐自缠绕,
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
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於死。
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
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听声,
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
从此流浪,莫能自悟。
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
法天像地,舍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
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万物之中,人最为灵。
性命合道,人当爱之。
内观其身,惟人尊焉。
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
熟观物我,何疏何亲。
守道长生,为善保真。
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
从道受分谓之命,
自一禀形谓之性,
所以任物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出谓之志,
事无不知谓之智,
智周万物谓之慧,
动而营身谓之魂,
静而镇形谓之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
保神养气谓之精,
气清而决谓之荣,
气浊而迟谓之卫,
总括百骸谓之身,
万象备见谓之形,
块然有阂谓之质,
状貌可则谓之体,
大小有分谓之躯,
众思不测谓之神,
貌然应化谓之灵,
气来入身谓之生,
神去於身谓之死,
所以通生谓之道。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
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
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
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
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於心故也。
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老君曰:
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
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著烦恼,与道长隔。
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
识从何起?识自欲起。
欲从何起?欲自识起。
妄想颠倒,而生有识。
亦曰自然,又名无为,
本来虚静,元无有识。
有识分别,起诸邪见。
邪见既兴,尽是烦恼。
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
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
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
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
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
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
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
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
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
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
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
亦由欲贵,而不用道,
欲富而不求宝,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
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
明从火起,火自主发,主因油润,油藉卮停。
四者若废,明何生焉?
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
心由形有,形以道全,
一物不足,明何依焉?
所以谓之神明者,
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
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
虚心者遣其实也,
无心者除其有也,
定心者令不动也,
安心者使不危也,
静心者令不乱也,
正心者使不邪也,
清心者使不浊也,
净心者使不秽也。
此皆以有令使除也。
四见者,
心直者不反覆也,
心平者无高低也,
心明者无暗昧也,
心通者无窒碍也。
此皆本自然者也。
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
知道易,信道难;
信道易,行道难;
行道易,得道难;
得道易,守道难。
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
道也者,不可言传,
口受而得之,常虚心静神,道自来居。
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
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
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老君曰:
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纯白不分。
形神合道,飞升昆仑。
先天以生,后天以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
吹阴煦阳,制魄拘魂。
亿岁眷属,千载子孙。
黄尘四起,骑羊真人。
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
外观万境,内察一心。
了然明静,静乱俱息。
念念相系,深根宁极。
湛然常住,杳冥难测。
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
吾非圣人,学而得之。
故我求道,无不受持,
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标签: 道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