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学说与大手印瑜伽(代序)(转载)

犀牛历史 76 0

心性学说与大手印瑜伽(代序)(转载)

  1

  瑜伽一词,源于印度,意为给牛上轭,旧译为“相应”。佛教和其他宗教流派用以表示总摄修心修慧的法门。佛门广大,教派繁多,各宗各派,皆有各自的修持之法,或诵经,或持咒,或参禅,或念佛,或严持戒律,或调息炼气,或凝神观想,或持摄静虑,其名目虽多,概言之,皆属于瑜伽范畴。其目的,不过修心修慧也。

  需要说明的是,时下流行的,多是身体瑜伽,而真正体现瑜伽本义的,其实是“心灵瑜伽”。

  我跟瑜伽的缘分很深。我天性喜欢独居,总是离群索居。除了不多的几次例外,我几乎在与世隔绝地进行瑜伽意义上的闭关。十多年来,我躲身于我命之为红云窟的关房里,或禅修,或读书,或写作,人不解我心,我也不改其乐。

  我是大手印瑜伽的实践者。大手印的字义为“大印鉴”或“大符号”。此种禅修传统强调直观自心,而不是经由善巧法门认知自心。

  大手印是超越名相的,它告诉我,无论是宗教的教派名相,还是诸多的二元对立,都是应该从心里扫除的东西。所以,我眼中的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以是故,我很喜欢“心灵瑜伽”一词,因为它涵盖了那些对人类心灵有益的智慧和法门。大手印瑜伽是心灵瑜伽的一种,它超越了宗教名相。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是救心之方,是安心之法,是铸心之术。

  我用我曾经生造的一个词来诠释它:大手印瑜伽者,“大善铸心”也。

  时下,因为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濒临被湮没的边缘,像凉州贤孝,像大手印文化,像香巴噶举,像那些已如风中残烛般的民间善文化。

  十分滑稽的是,一方面,许多当代人陷于热恼和焦虑,不能自拔,他们非常需要心灵的滋养;另一方面,那些有益的文化滋养却早已尘封,无人问津了。在心灵滋养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2

  在人类文明的智慧大海中,大手印瑜伽是最质朴也是最伟大的浪花之一。对于它,时下有许多误解,有的如金庸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将它当成了一种奇异的武功;有的将它当成了一种道术或方术;更有的,故弄玄虚,将它弄得深不可测等等。但究其本质,大手印其实是离我们的心灵最为接近的一种文化。它是关于心性修养的文化。

  佛教教派繁多,法门如海,有八万四千之称,猛一看,纷繁复杂,色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但透过诸多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不过“心性”二字。所有佛教礼仪,或神秘莫测,或质朴无华,或繁如乱丝,或简朴如掌,究其本质,不过是为了心性的修养和训练。如禅宗,“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如净土宗,了义者亦强调“唯心净土”和“自性弥陀”;至于密宗,如皈依发心,如观想持咒,如供养布施……心性修炼更是贯穿了其宗教礼仪的始终。

  大手印一词虽常在密宗书籍中看到,但大手印并不是密宗的专利。根据入道方法的不同,大手印可分为显宗大手印和密宗大手印。

  显宗大手印也叫实相大手印。若是行人或研习经论得悟,或得到师授明心,明白真如之理,进而契入,即可与实相相应而证得实相大手印,如大乘佛教所说的圆顿止观、一行三昧等等。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槃为实相。

  禅宗由参话头、坐禅、观心、棒喝等方便法门入手,而明心见性,也可称之为实相大手印。

  密宗大手印分为和合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和合大手印亦称为空乐大手印,以修炼气脉明点为基础,系无上瑜伽部之密法,经灌顶后,得师传授,由生圆二次第入手,观想本尊,持诵真言,或修宝瓶气,或修拙火幻身,或经双运,达到身语意三寂,引生空乐不二之禅定觉受,经上师开示心性,了悟心性,而证得空性光明。

  光明大手印属于大手印顿入法。若是具德上师得遇上根弟子,上师观机缘成熟,加持弟子得见光明,故名。贡噶上师在《恒河大手印直讲》中说:“最上之大手印,则并无须乎灌顶等修,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他认为,这种悟证同时的大手印,才是真正的大手印。香巴噶举的印度祖师奶格玛便是悟证同时的。读者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一书中,也可以管中窥豹,从我的宗教体验中,了解一些光明大手印的觉受和表征。

  大手印有多家传承,读者可以在一些佛教史中读到相应内容,本书限于篇幅,不再详述。笔者在写本书时,不着眼于细处,亦不去分辨大小乘或是显密乘。因为无论大小乘或是显密乘,其修炼的实质,都离不开心性。心外无佛,心外无法,离心而求法者,便成外道了。所以,诸多宗派,名相虽异,心髓为一,抓住实质,便能提纲而挈领了。

  在佛经般若部和一些密续中,我们可以找到大手印的理论基础,如《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等。如《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便是典型的大手印智慧;《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大手印离戏瑜伽的最好注脚;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更是大手印最好的教授和妙用。

  笔者是香巴噶举大手印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曾用十多年时间闭关专修光明大手印,心有所悟并得到印证。对于这一文化瑰宝的博大精深,我总是叹为观止。时下,为心灵问题困扰者日众,我们老是听到一些大学博士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我发现,今天人们的身心已产生了可怕的两极分化,物质的十分富有和精神的极端贫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觉得,在科学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应该从古老的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善文化中汲取能有益于心灵的养分。

  我曾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大善铸心》一文中,谈到了我的这一观点:

  多年来,我研究了世上十多个有名的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耆那教以及佛教的几乎各种流派。我深入到了它们的支流和深层。我不仅仅是在研究,更是在实践印证。我想从宗教中汲取一种能滋养人类灵魂的养分。宗教被制度化之后,已成为一种远离真理的教条化存在。不少宗教在被制度化后都失去了其本有的精神,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和镣铐。当然,被制度化的文学同样如此。宗教的真正精神是追求绝对自由,即任何外现都干预不了的一种独立的主体性,也即佛教所说的“心气自在”。这里的“心”代表意识和精神,“气”代表物质和肉体。任何非主体性的外现和存在都干预不了那主体的自在,这才是宗教意义上的解脱。所有宗教的终极目标都是绝对自由。基督教的灵修和伊斯兰教的近主修炼都是这样。当然,宗教被制度化后,就会远离这种精神。繁冗的教条使宗教变成了心灵枷锁,而世俗的欲求又使宗教成为另一种“买卖”。数以亿计的信仰者,其目的,仅仅是想用那点可怜的信仰铜板,换来金山般的福报。所以,我在《我的灵魂依怙》中说:“真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它仅仅是对某种精神的敬畏和向往。信仰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

  作家的创作自由亦然。当世上所有的规矩、外现、存在,只能成为创作主体的养分,而不能成为枷锁和镣铐的时候,也即所有的外现不能干预创作者的心灵时,自由才可能产生。自由是心灵独立后的产物,是了无牵挂后的本真显现。

  在哲学的教条化、宗教的制度化、文学的功利化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东西。它能汲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营养,但又能超越母体。它抛弃宗教之制度化,抛弃哲学之繁琐化,文学之虚浮化,成为一种能直指人心的东西。它简单、澄明、干净、质朴,超越名相,能春雨润物般为灵魂提供一种滋养。

  这便是笔者写作本书的由来。

  3

  本书中所讲的诸多窍诀,便是大手印的具体修法和诠释。笔者依托香巴噶举大手印的传承与实践,打破教派局限,不管显密大小,汲取佛教文化中关于心性修炼的滋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扬弃、消化和实证,重新整合,独成体系,并名之为“瑜伽心性学”。

  跟一般的经典或是学术著作不一样的是,本书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心性的修养与训练。因此,本书拒绝所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拒绝了生僻深奥的词汇,同样拒绝了训诂考据。它试图直指人心,既具备世界观和普世性意义,又具备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二是系统地介绍了鲜为人知的人类文化瑰宝——大手印文化,使本书具有了人类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为了便于记忆和念诵,笔者在讲述心性时借鉴了古代印度诸佛学大师的偈颂体,去其枝蔓,直达本体;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本书内容,我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讲解。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观点,不是我个人的创造,而是源自神圣的佛教,我仅仅是做了一点实践意义上的归纳和诠释,虽用了大力,但也许力不从心,但愿勿使贻笑大方。

  本书分为六品:“明心性品”“悟心性品”“观心性品”“修心性品”“印心性品”“契心性品”。需要强调的是,这六品是并列性质,以适应不同的根器。其实,无论何人,只要选取适合自己根器的那品来修,便能到达解脱的彼岸了。

  另外,本书是根据我的教授录音整理而成的,定然有需要完善之处,请读者多提意见,以便在再版时校正。

  根据佛教的惯例,我最后回向几句:若是读者能从本书中品尝到清凉,能离苦得乐,我愿意将此功德回向给人类,希望和平之光永照世界;若是其中有不合佛意之处,则其罪咎全由我个人承担。

  -----------------转自 雪漠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标签: 道教手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