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英雄彼之敌寇举个例子对比,日本侵略中国,来了几百万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十余年,无恶不作。有传言说中国远征军某场战役打了胜仗,俘虏了一批日军,有人问长官,对于这批俘虏怎么处理,长官说,审审看,凡是到过中国的都埋了吧。多年抗战,我们付出惨重代价赢得了胜利,击毙日军也有百余万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日军都是坏蛋,是小鬼子。可就是这批侵略者,在日本被堂而皇之的供奉,日本军政首脑每年都去参拜
看这最后的鬼子兵,老幼皆杀,边上人笑的多欢
享受了长久的和平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安稳了近70年,享受了近70年的和平环境,最后一次自卫反击战争也是控制在边疆,也过去了三十年。作为生长的和平环境的新生代,这批人被保护的太好,有些天真,他们不知道战争年代的世道艰险,不知道老一辈革命家的热血付出,对于杀戮,他们天生反感
对他们来说,古代的民族英雄各个都是杀人犯,需要抵制。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如果能带来长久和平,抹去民族英雄也在所不惜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不是么
忠义、大义、恩义,三者之间轻重取舍看法不同民智已开,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大义面前,恩义与忠义都需要靠边站。但是长久的封建儒式教育,不是这么教导的,他们认为恩义于忠义才是大义,所谓忠君爱国,所谓雷霆雨露具为君恩,对他们来说,忠与恩才是首要。关二爷为什么能封神?因为他对刘备忠义无双!
为了维护恩与忠,司马光修改了史书中的大义,在资治通鉴中,冉闵灭后赵,也成了寻常的朝代更替;近代的蔡东藩,描述冉闵,叫大马犹知报恩
唉,缺少大义的忠与恩,和有奶便是娘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史书,有一些人似懂非懂比如冉闵杀胡,史书中记录这么一句“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对于此句,有的人就理解为冉闵滥杀无辜,说杀的人中一半都是高鼻大胡子的汉人。史书语句确有诱导之嫌,但我们仔细想想,汉人有多少高鼻梁大胡子的呢?
再比如,说冉闵杀了李农,杀了韦小等,可自己去分析一下,李农和韦小是什么人呢?李农很神秘,史书中查不到底,但是韦小,他的案底泼厚哦
例子还有很多,不在一一列举,史书不是话本故事,看史书是需要分析的,不去分析,浮于片面,当然会有争议
对于冉闵的争议,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笔者学识有限,本文只梳理四个方面,希望有所帮助。如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方面,欢迎跟帖留言
标签: 冉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