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犀牛历史 149 0

冉闵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作为永嘉之后北方政权中少有的几个汉人帝王之一,其表现出的明显“抗胡”立场,得到了后世的极多加推崇。尤其是在“四面皆胡”的局面之下,冉闵能够对胡族统果断杀戮,甚至赢得了后世人对其“一世英雄”的评价。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答。——《冉闵传》

而值得注意的是,冉闵称帝之后,曾经派使臣到江东,向东晋请求军队驰援,不过东晋却并未给予答复。也就是说,虽然冉闵杀胡,在世人眼中看来,是属于“平乱”的壮举,但却并未得到当时晋室正统自居的东晋王朝支持。

原因为何?

或许可以从冉闵虽然杀胡,但是并未与胡族决裂有关。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冉闵的“杀胡”是“民族性”觉醒吗?不,冉闵或许只是为了清除不为自己所用者。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传》

后赵自石勒死后,石虎等继任者的确罪大恶极,在位期间昏聩奢靡、杀戮极重,让北方汉人遭受到了极大的迫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史料皆有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人把冉闵杀戮胡族的举措当做“大快人心”之举,这其中包含了后世人价值观当中的民族情怀,认为当时冉闵的杀胡举措,是对抗屠戮中原胡族的“报复”“壮举”。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但是,冉闵当时的选择,真的就是出于“民族性”的觉醒吗?

或许不是,虽然处于情怀来说,对于这位“武悼天王”也有几分认同,但从其“高光”时刻前后的经历来看,冉闵的杀胡举措,或许仅仅是为了清除不为自己所用的胡族势力。“知胡之不为己用”才对邺城内外胡人痛下杀戮!

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冉闵传》

需要知道的是,石虎死后,后赵内部大乱,冉闵虽然逐渐崛起,但是却也要面对其他胡族势力的忌惮。后赵石袛、羌族姚弋仲、氐族苻洪,包括冉闵扶立的后赵石鉴,和当时朝中的孙伏都、刘铢等人,都对日益强盛的冉闵心生杀机。

冉闵之所以发出“杀胡”之令的缘起,则来源于当时龙骧将军孙伏都和刘铢,在邺城纠集三千兵力埋伏在胡族居住区,想要趁机诛杀进城的冉闵、李农,但结果却被冉闵反杀。

而当时邺城之中,诸多胡族力量想要除掉冉闵,于是冉闵才接连发出几道命令:

①“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②“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③“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但是,这意味着冉闵彻底与胡族的决裂吗?并没有。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冉闵传》

冉闵将率领十万军队攻打襄国石袛,封自己的儿子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并且将投降的一千胡族士兵分配到冉胤帐下。当时光禄大夫韦謏上表冉闵,让他杀掉投降的胡族士兵。冉闵大怒,将韦謏和其子孙全都诛杀。

从冉闵杀韦謏一事,可以看出当时冉闵对于胡族的态度,并未全部决裂两者的关系。很轻易地可以看出,当时冉闵依旧需要借用胡族兵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需要知道的是,在胡族侵扰北方数十年之后,冉闵尚能率“步骑十万”攻打石袛,完全汉人士兵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冉闵在北方要想自立,无法脱离对胡族的依赖。

于是,冉闵依旧保留了统领胡族的“大单于”官职,并且允许胡族士兵投降,并且借助胡人士兵攻打其他胡帅。而对于言辞激烈的“汉臣”韦謏也是诛杀全族。

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

冉闵杀胡是民族性的觉醒吗?答案是或许不是!

冉闵杀胡的决断,是出于当时部分胡人“知胡之不为己用”,于是对于邺城内外与自己“不同心者”的清除,旨在消除内部的不安势力。而冉闵想要在“四面皆胡”的北方自立,完全依靠汉人势力是不现实的,于是冉闵用“杀胡”清除内部隐患之后,依然需要继续借用胡族的兵力,来实现自己在北方的“野心”。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归根到底,冉闵杀胡举措,与“民族性”关系甚少,与基于时局的自保有关。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冉闵称帝后派遣使者到江左,缺乏依附和称藩的“诚意”,获得不了晋室支持。既然冉闵在北方能够依赖的汉人力量太少,那么,在表明与胡族对抗的态度后,为什么还得不到东晋的支持呢?

最容易的理解,可以从冉闵派遣使臣的时机去看:

冉闵杀石鉴→冉闵称帝、改年号→石袛在襄国称帝→冉闵派使臣渡江→东晋拒绝

为何东晋要拒绝出兵?

答案显而易见,冉闵已然在北方称帝,再派遣使臣去东晋,是以什么身份通和?北方冉魏国主?还是俯首称藩的降臣?以晋室正统自居的江左朝廷,怎么会允许其他人擅自称帝?

东晋当然不允许有人能够有此僭越之举!于是,面对冉闵在北方以汉人政权自诩,并且请求东晋出兵北方驰援自身的局面,东晋王朝也只会选择拒绝!或许,僭越称帝后的冉闵,派使臣渡江的目的,并没有真的希冀东晋的驰援吧,毕竟永嘉东渡日久矣!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并且,需要看永和年间,正值东晋偃安,政局稳定之势,上下游矛盾初显之际。经过何进、司马昱的努力,东晋内部呈现稳定发展态势。而桓温在上游逐渐崛起,覆灭巴蜀之后,逐渐成为琅琊王氏、颍川庾氏之后的又一士族门阀,这引起中枢的忌惮,利用殷浩等人来限制桓温。

而在这种局势之下,东晋内部正专心应对正要凸显的上下游荆、扬矛盾,面对北方冉闵的求援,当然也不会倾力北上。等到司马昱为压制桓温崛起,利用殷浩北伐之际,冉闵早已失去优势,在多方围剿之下迅速破灭。

那么,东晋为何对冉闵见死不救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冉闵僭越称帝,没有获得以晋室正统自居的东晋认可。加之,东晋正值内部稳定态势将近,上下游荆、扬之争初显的关键时机,中枢没有主动出击北方的企图。于是,冉闵在迅速崛起之后,便面对“四方皆敌”的围剿之下,又迅速的覆灭。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从辛谧“遗书”,看冉闵对于当时策略选择的失败!辛谧……及长安陷没于刘聪,聪拜太中大夫,固辞不受。又历石勒、季龙之世,并不应辟命……及冉闵僣号,复备礼征为太常,谧遗闵书曰:"……宜因兹大捷,归身本朝,必有许由、伯夷之廉,享松乔之寿,永为世辅,岂不美哉!"因不食而卒。——《晋书·辛谧传》

辛谧是西晋名士,却多次拒绝朝廷征召。等到永嘉年间,洛阳危急,辛谧才出任散骑常侍,抚慰关中乱局。等到汉赵刘聪僭越,辛谧拒绝刘聪的征召。石勒、石虎之世,辛谧依然“固辞不受”。直到冉闵称帝,辛谧才再次出仕太常,然后辛谧给冉闵一封上表,然后绝食而亡。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辛谧临死之前的给冉闵的“遗书”,可以说是“死谏”了!观辛谧经历,在西晋之世,“累征不起”,但等到洛阳危急,才出仕安抚关中;及之后胡族刘聪、石勒、石虎之世,面对这些胡族帝王的征召,依然“固辞不受”。 而等到汉人冉闵僭越称帝,辛谧又一次出仕,可见,辛谧对于晋室的赤忱和对胡族的抗拒。

而辛谧在死前的“遗书”当中,向冉闵陈述了当时北方形势,并且劝解冉闵应当“归身本朝”“永世为辅”。这其实是冉闵的一条很实际的出路——依附江左,辅佐晋室。但是,辛谧又知道冉闵并不甘心依附晋室,于是上书之后绝食而死,用死谏的方式,向冉闵陈述自己上表当中的赤忱之心。

可是结果呢?

冉闵并未接受辛谧的“死谏”,对东晋的求援也并不诚心,率领胡族之兵大战四方强胡,最终覆灭在多方胡族势力的剿灭之中。放弃依附东晋的策略,而妄自称帝面对四方胡族的决断,最终让冉闵崛起之后迅速殒没。

永和八年,也是冉魏永兴三年(公元352年),距离冉闵称帝尚不足两年,冉闵被押送到前燕龙城,不久斩首于遏陉山。

当冉闵被前燕俘虏之后,在前燕之主慕容儁面前,呵斥道: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冉闵之死,死于决断,死于时势!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如何评价冉闵?假如……对于冉闵的评价,其实是两个极端:

认同者,觉得冉闵是“五胡乱华”时的“英雄人物”;

反对者:认为冉闵只是后赵奴仆,早已是“汉人胡心”。

冉闵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想要建功立业、流传千古也需要更加“任重道远”。把冉闵看作是彻底的英雄人物,和贪心私利的野心家,其实都是不全面的。

面对北方胡族肆虐的局面,冉闵虽为依附胡人的“奴才”,或许并未能真正如后世那般,觉醒清晰明确的“民族性”,但他杀戮胡族,对抗四面强胡的举措,确是对胡族肆虐北方,杀戮汉人的最直接对抗。也正是这种与胡族之间的清晰对抗立场,冉闵也就得到了包括后世民族情怀之人的认同。

但是,冉闵杀戮胡族的同时,并没有彻底“禁胡”,也就是并未完全脱离与胡族的关系。冉闵利用胡族之兵,来抵御胡族之敌,这或许并非“彼矛攻彼盾”的聪明决断,而是“得不偿失”的错误决断!冉闵或有攻灭石氏的百胜之姿,但面对兴盛的前燕等胡族势力,身陷“四面皆胡”的局面中,冉闵的覆灭也就难以改变。而冉闵东晋的驰援,也因冉闵僭越称帝的贸然之举而丧失。

冉闵之死:并非东晋见死不救,而是冉闵杀胡却不禁胡的决断有误

假如,冉闵愤而杀胡之后,率兵南下或者在北方向东晋称藩投诚,进而得到东晋驰援之力。继而举兵北方,兼具江左之力和正义之名,对抗北方胡族势力。即便无法力克各方强胡,但依然有江左之退路。

只是,杀胡之后“四面皆敌”的冉闵,又不能甘心对东晋“归身本朝”“永世为辅”,最终这位武悼天王虽有百战百胜之勇,也只能死于胡族刀下。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冉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