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近日以来,美伊矛盾越发尖锐,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架势。说起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居然会对小小伊朗如此谨慎,除了地缘政治与投鼠忌器等因素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伊朗本身实力不弱,甚至可以说是中东地区当之无愧的强国。当年伊朗刚刚独立建国,就面对中东强国伊拉克的入侵,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最终以伊拉克惨败告终,伊朗的区域强国地位由此确立。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中,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却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赚取了数千亿外汇,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伊战争”旧照
“两伊战争”发生于1980年至1988年,当时我国正好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整个国家可谓一穷二白,经济建设严重缺乏资金,各项事业起步非常艰难,发展也很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防开支随之减少,还进行了著名的“百万大裁军”,后勤部门有大量武器装备积压,许多失去订单的军工企业也面临倒闭风险,若是任由这一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我国就会面临日后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军工业急剧萎缩的悲剧。
▲乌克兰造船厂
谁也没有想到,“两伊战争”的爆发和持续进行,给这一危急情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1979年2月,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革命成功,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在新政权建立之后,伊朗将什叶派发源地——伊拉克作为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军事强人萨达姆一直谋求海湾地区霸权,想要趁伊朗政权初建而捞取好处,同时解决边境隐患。就这样,双方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随即爆发了边境战争,这一打就是八年。
▲双方被攻击的城市和地区
两国开战的第一年,交战规模最大,参战军队接近百万,一年下来,双方不仅没有分出胜负,反倒将之前所积累的枪支弹药全部打光。由于两国军工业都不发达,无法凭一己之力支持规模庞大且旷日持久的战争,国际军火市场因此迎来了春天。为攫取暴利,美国和苏联军火商联合起来故意抬价,还要求欧洲等地其他军火企业不得出售武器给两国。我国看到这一形势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便不顾美苏两国所谓的禁运条例,主动联系交战双方,希望能将仓库中积压已久的武器弹药卖给两国。
▲影视作品中的国际军火商
由于我国武器质量上乘、价格实惠,性价比极高,而且许多装备并不比美苏两国生产的差,所以伊朗和伊拉克方面都积极采购我国军火。八年时间里,除枪支、弹药、坦克和战车等常见武器装备外,就连导弹、反舰导弹、战斗机等先进武器都被两国买去不少。据亲历者回忆,当时从上海港出发的专用运送船只,通常是满载起航,目的地不是伊拉克就是伊朗,两国武器需求之大可见一斑。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本身就拥有大量石油资源,根本就不缺钱,付款时非常痛苦,所以我国也就乐见其成,索性将积压武器大量出口。
▲被缴获的伊拉克坦克
根据相关解密资料显示,我国当时大量积压的武器中,凡是跟不上时代、必须淘汰的基本都便宜出售给两国。与此同时,大量订单还使得濒临倒闭的军工企业恢复元气,它们开足马力,为两国加班加点生产武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是卖给伊拉克的武器就接近100亿美元,出口到伊朗的也相差无几。以当时美元的购买力进行换算,这两百亿美元相当于如今的数千亿元人民币,可谓是天文数字。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战争让我国赚得盆满钵满,凭借着这笔外汇,军工产业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彻底强大起来,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也凭借外汇大量开设工厂,中国经济就此腾飞起来。
参考资料:
《两伊战争双方都用中国武器》《两伊战争与国际军火业》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欢迎加入世界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标签: 两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