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清晨,全球最大的石油蕴藏国——沙特阿拉伯——突袭发动了「油价战争」,除了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价,更宣布将扩大增产。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2020年3月9日清晨,全球最大的石油蕴藏国——沙特阿拉伯——突袭发动了「油价战争」,除了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价,更宣布将扩大增产。由于全球经济目前正被武汉肺炎大流行与中国迟未复工所拖累,石油市场早就连月走衰、供过于求。因此沙特的激进策略,瞬间重创国际油价31.5%,创下自1991年波湾战争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尽管沙国官方说法,声称此举是为了「惩罚俄国」拒绝配合OPEC的稳价减产;但同一时间,沙特在过去48小时内却先后传出「王族高阶成员谋反被捕」,以及84岁的国王萨尔曼(King Salman)接近「驾崩」的不安谣言。极度动盪且不安的气氛,亦让中东各国高度焦虑且紧张。
▌「沙漠风暴」以来最大跌幅
沙特确定掀起「油价战争」后,国际油价不仅直线坠入4年来的最低点,周一开盘的各国股市也因此惨绿大跌——布兰特原油(Brent)在6小时内重创了31.3%;西德州原油(WTI)更是一举暴跌34.2%——直线坠底的幅度,也创下1991年1月17日美军发动「沙漠风暴行动」空袭伊拉克以来,国际油价的单日最大跌幅。
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时,国际油价曾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东战云密佈而不断炒高。但在国际联军发动勐烈空袭、重创伊拉克入侵军的同时,美国政府也为稳定油价而大举释出战略库存。因此在战争短期化与国际油价供需无虞的状态下,当年的国际油价才会吹破原本的「战争炒作」,于一日内大跌34.8%。
然而2020年3月9日的油价暴跌,却是另一种原因。根据沙特石油部对国际媒体所放出的战略风声,沙国石油之所以大幅折扣、大举生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惩罚不愿继续配合OPEC减产的俄罗斯」。
▌沙特的「惩罚」:俄罗斯怎麽了?
石油产量位居全前三,长期与美国、沙乌地并列为「三巨头」的俄罗斯,虽然不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的正式成员国;但其产能方针长年与OPEC的政策连动,双方自2016开始的同步合作,也因此被称为「OPEC+」联盟。
然而在过去几个月的产能谈判中,莫斯科方面却不再支持OPEC协商减产的「供同稳价」策略,双方谈判最终在上个周末破局收场,俄国方面也迳自决定:自4月1日起,俄国将自由增产,不再与OPEC连动稳价。
相关消息出炉后,国际油价7日也重挫逾8%。岂料不甘示弱的沙特阿拉伯随后跟进加码,甚至提前打出「折扣战」(主要市场客户售价-20%)与「增产牌」(4月起每日重回1,000万桶以上的巅峰产能),过量供应的国际油价与全球股市才因此坠入谷底。
《金融时报》指出,在沙特与俄国稳价破裂之前,全球石油的需求与价格,就已因新型冠状病毒「瘫痪中国经济」而进入生产过剩的困境。因此,在护航全球经济与稳定石油价格的思考基础上,作为OPEC产能最大、也是世界第一油国的沙乌地才会不断施压俄国联合减产。
但对此俄国却全力反抗,除了力主透过放任增产来「重整油价市场」,甚至更明白地把暴跌油价的战略矛头,瞄准了美国的页岩油工业。
▌打翻顺风车!俄国对美国页岩油的「压力测试」
俄国谈判代表强调,自从2016年俄国与沙特联合、并透过「OPEC+」的联盟减产稳价后,国际市场的走向对联盟产油大国并没有明显利多。每次只要OPEC+减产稳价,石油市佔马上就会被「美国的页岩油」的恶意增产给填补——换言之,减产的失血都是OPEC+在扛,但稳价的利多却都被搭顺风车的北美页岩油吃光。
除了市佔考量之外,俄国石油圈也对美国的「敌意态度」高度不满。之中,包括美国政府去年年底通过、今年2月生效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线」制裁案;以及2月份,美国政府进一步指控「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违反美国警告,与委内瑞拉合作「洗油」(帮被美国封锁的委国卖油),而对作为俄国石油龙头的Rosneft发出的经济制裁。
俄方认为,在低油价时代中,技术难度与生产成本更高的北美页岩油,将遭遇「比传统油国更大的售价压力」。因此若能趁着武汉肺炎的低迷行情一举增压,在报复美国之馀,亦可能帮助沙、俄等传统油国「低价抢市 」——甚至掐断页岩油界的金流周转,一举击溃页岩油的短期竞争力。
但对此,包括沙特在内的油价传统派却多有质疑。因为俄国的增产策略,过当的压力测试更可能压垮小型油国的经济;比起打垮页岩油,俄国侵略性的抢市手段,更可能蚕食掉OPEC——特别是沙乌地——的是市佔份额。因此沙特才会加码跟进,以更加重磅的震撼策略,直接与俄罗斯打起了油价战争。
▌勿忘1986!沙特梭哈增产的历史教训
《金融时报》认为,沙特的爆量增产与折扣策略,于战略目的上确实有「威吓俄国」,并拉着全球市场一起进入「懦夫博奕」的宣示意味。毕竟如果无法在关键时刻吓阻俄国配合,未来沙特要再号令OPEC减产,威信影响力恐将大幅衰退。
然而相关的博奕心态,却与1986年代爆发的「石油过剩危机」高度类似——当时的世界,在1973石油危机、1979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年两伊的连串震盪事件中,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油价景气。但各大油国之间的拼命抢市、恶意增产,却于1980年代中期造成了「供过于求」的结构性危机。
当时,作为OPEC盟主、且具有强大产能调节能力的沙特,曾不断呼吁OPEC成员减产未果;反而自己主动减产后,海外市场却被各国「增产抢市」给夺去。最终在累积多次谈判无效之后,愤怒的沙特遂决定于1986年「放弃油价稳定方针」,并以产能百分之百全开的「灌油」战略,玉石俱焚式地重创了所有不配合稳定价格的产油国家经济体。
然而1986年的「沙乌地梭哈」,不仅触发了国际油价的长期走低、直到90年代才逐渐回稳,对于国际战略与世界历史,更是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像是低油价的环境,虽让美国与日本的製造业景气大好,但却让苏联经济坠入谷底,加速了铁幕解体与冷战结束的节奏;同时,低油元的冲击,一度让富裕沙乌地、科威特的阿拉伯油国濒临破产,后续的债台高筑与石油纠纷,更引发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后来的波斯湾战争。
▌油价之外:沙特王国的「王族不安」
沙特对国际石油市场发动了侵略性的「油价战争」不仅影响美俄,若暴跌油价长期走低,对于政治紊乱经济破败的伊朗、伊拉克与委内瑞拉...等「一级OPEC成员国」,亦恐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像是当前的国际油价,就在一夜之间跌破伊拉克32美金一桶的损益价位;本就被美国经济制裁与国际封锁弄到半死的委内瑞拉、伊朗,也将坠入更加惨烈的萧条地狱。
但在这场「油价恶战」号角响起的同时,3月7日,沙特国内却传出了一连串高度敏感、且极为紧张的「宫廷阴谋」。
2020年3月7日晚间,包括《纽约时报》、《法新社》、《路透社》、《BBC》与《金融时报》...等国际权威媒体,都各自收到了来自沙乌地与欧美外交圈的「紧急线报」,内容直指「沙特王室之内,正在进行新一波的『王族肃清』!」
目前已知被捕的王族成员,总数至少在「20人以上」——但最令人震惊的是,被捕的其中3名王子,都是沙特王室中的「重要大老」,包括:现任国王萨尔曼的异母弟弟,77岁的阿赫迈德亲王(Prince Ahmed bin Abdulaziz);以及被萨尔曼国王安排罢黜的「前任王储」,60岁的穆罕默德.本.纳伊夫王子(Prince Mohammed bin Nayef,下文为区别辨识而简称MbN)两兄弟。
报导指出,沙特的王族大搜捕时间,发生在3月6日午后。被捕的数十名王子,全都被指控「图谋造反」,试图发动宫廷政变推翻现任国王与王储——据悉,本回的「王族大捕抓」,又是34岁的「沙特太子」穆罕默德.本.萨尔曼(Mohammed bin Salman,国际简称为MbS)的清洗杰作。
▌密谋宫廷政变? 太子MbS的高压整肃
自从亲生爸爸萨尔曼于2015年登基为王以来,一路受父亲宠爱的MbS,不仅透过宫廷斗争打破了「传弟不传子」的沙特王室传统,破格当上了沙国王储;在父亲的授权下,MbS更至少策动了三次王族大肃清,透过大规模逮捕、软禁与「被消失」,处理掉了不少王室的叔伯同辈。不过与过去两次的肃清情况类似,王子们被捕的消息,一样是透过国际媒体率先曝光「造势」,但直到3月9日下午为止,沙乌地王室依旧「不承认也不否认」,微妙地观望局势保持沉默。
但如果沙特的王族斗争并不罕见,为何国际媒体与中东学者们,却都对于本回的整肃行动大感疑虑?一方面因为是「时机敏感」;二方面是因为被捕的阿赫迈德亲王一向与哥哥萨尔曼「兄弟友爱」;三方面则是MbS所逮捕的几人——包括阿赫迈德亲王与前王储MbN在内——全都是王族裡「曾争取过王位继承权」的敏感威胁者。
MbS与前王储MbN的宫斗故事,可参见2017年的深度专栏《沙漠中的权力游戏:换王储?沙乌地王室的三代暗战》一文。在2017年被斗垮之后,MbN一派先是被长期软禁,直到2018年开始才开始又获准出线在「非政治性」的社交场合。
但根据沙国王室的说法,在过去几个月内,MbN兄弟开始「秘密与外国人会面」。由于MbN过去曾执掌沙乌地内政部,并透过「反恐合作」而在欧美各国颇得人脉。据传他两兄弟6日被捕时,正在利亚德郊区的沙漠「露营猎鹰」,但此一行程就正好是他过去时常设宴招待外国友人的密会行宫。
图为新旧交接后,沙特官方释出的王室照片。包括被拔掉地位的「前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王子(右)在内,沙特各界都立即表态,向新任王储萨尔曼(左)输诚效忠。
▌万寿无疆:国王的身体健康
《金融时报》表示,侵略性油价大战与肃清王族的同步关係,虽然可能「只是巧合」。但貌似毫无关连间的高度连动性,却也让沙乌地上下颇为不安。
事实上,接任王储之后的MbS曾力主沙特「经济转型」,并力主推动数百亿美金的国家转型计画「愿景2030」,试图将沙乌地打造成为「全球的新创科技中心」,藉此摆脱国内高度仰赖石油出口的「油元经济」。但相关改革却讽刺性地需要天价的「油元盈馀」作为投资后盾,因此MbS才会透过政治施压,罕见地将沙特石油部长收回王族指挥、取消该部长期任用技术官僚为领导的部门传统,并透过沙特国家石油公司IPO等争议手段,牢牢将「油元运用」的主导权紧收回国王手中。
与此同时,各种相应的社会开放,亦引发了国内宗教守旧派的高度反弹。像是被捕的阿赫迈德亲王,素来尊敬王兄萨尔曼,却曾在2018年的「记者哈绍吉分尸命案」中,公开质疑姪子MbS过于鲁莽、「无脑暴走给沙乌地王室找麻烦!」
但凭藉着与国王本人友好亲情,阿赫迈德第一时间没有被报复清洗。但长期低调的他,本回不仅被头号逮捕,官方更夸张指控「图谋造反」?过度反差且突然的状况,这也引发外界对于「国王健康状况」的怀疑。
「国王一直很喜欢阿赫迈德这个弟弟,王室真心认为他会『谋反』吗?」相关意见认为,沙特王室大动作的肃清搜捕,针对的都是MbS继位威胁者。加上近期王族内不传出「国王有意提前底让位给王储」的风声。种种状况躁进的消息与状况,也都让沙特王室的动态更显不安。
儘管沙特王室随即于3月9日释出了一段「国王宫廷接见」的官方影片,试图破除老王萨尔曼「命危」的坊间谣言。但石油价格战配上王子大肃清的消息,一则以外一则以内揭示「动摇国本」等级的震撼消息,就算是一向保守沉默的沙特社会,对此这爆炸性的不安定感,亦是极难消化。
标签: 两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