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的历史是一本书,那么卢旺达大屠杀绝对是其中最黑暗的一页。
众所周知,20世纪是集战火纷飞与和平发展于一体的时代。前半世纪硝烟弥漫,世界大战、国家内战轮番上演。下半个世纪,世界人民痛定思痛,和平发展是这段时间的主题。但在非洲卢旺达却发生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从1994年4月7日起,短短100天内,就有100万人被杀害。
卢旺达是非洲一个小国,在1994年它的总人口只有800万左右。占人口80%的胡图族人向占人口20%图西族人和少数温和的胡图族人大开杀戒,图西族几乎被杀掉一半,整个国家也在短短的100天内消失了八分之一的人口。
这场大屠杀的直接原因是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对立。但这两个族群曾长期联姻和融合,大部分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倾向于认为他们不该再被看作是不同的族群。为什么明明风俗与语言都没有区别,一个国家的人却被划分为两个民族呢?答案就是殖民统治的需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旺达被划归比利时管理。不同于德国的松散式管理方式,比利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标准。为了便于殖民统治,比利时自然不希望卢旺达人民铁板一块。他们使用了西方殖民统治中惯用的“以少管多,多少对抗”的策略,打算当地扶植一批可靠的亲信,于是人口较少但整体较为富裕的图西族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图西族主要是牧民,较富裕;胡图族主要为农民,较贫穷)。为了强行区分这两个早已融合的民族,比利时引入了颅相学和身份证制度来进一步区分胡图族和图西族,将这两个族的身份固化下来。
结果就是,作为比利时人扶植对象的图西族,尽管他们在卢旺达人口比例中占绝对劣势,但往往能够掌握较多耕地、担任政府要职、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而人数较多的胡图族一直都是被剥削镇压的对象,待遇的显著差别,让两族恩怨就此埋下。后来的数十年间,两族也在比利时的刻意引导下,仇恨一步步地不断加深,最终成了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所以说,两族的恩怨与其说是阶级矛盾,不如说是殖民者故意制造出来的民族矛盾。
最可惜的是,苦果最终还是要让卢旺达人民承担。1994年4月,这场悲剧终于爆发了。
1994年4月6日,参加调停会议的温和派胡图族卢旺达总统与布隆迪图西族总统乘坐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坠毁。胡图族极端分子认为这是图西族的爱国阵线所为。而爱国阵线却认为是胡图族极端分子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目的就是为了挑起内战。于是两国总统坠机事件成为大屠杀的导火索。
卢旺达总统坠机身亡后,极端胡图势力掌控了卢旺达临时政府,并随即密谋大屠杀。两国总统坠机后的第二天,胡图族民兵拿起棍棒砍刀,大屠杀开始了。
几百万胡图族人拿着砍刀、镰刀、锄头,见到图西族男人就杀,见到图西族女人就强暴。一时间,卢旺达全国陷入恐怖的杀戮当中,血流成河、到处都是无人处理的尸体,以及被侮辱的妇女和女孩。这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整整持续了4个月!
这浸满鲜血的4个月里,一手制造出民族矛盾的西方国家却选择了冷眼旁观,比利时政府以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就这样,本能够阻止的屠杀却被纵容,最终变成了让人扼腕叹息的大悲剧。
以卢旺达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卢旺达饭店》中,一向西装革履扎领带的保罗,在目睹累累尸骨后,痛哭着撕扯掉了领带,从此再也没有以西装造型出现;《杀戮禁区》中的神父把圣经交给难民当作燃料烧掉。西方文明和上帝,没有拯救卢旺达,他们一生的信仰,在此刻土崩瓦解。卢旺达已成为血海,没有人会来拯救他们,他们只能自救。
大屠杀持续三个月后,图西人的“爱国阵线”击败胡图族政府军,夺得政权。17年来,图西政府力图恢复卢旺达秩序,淡化种族差别,并在2001年将原国旗中的红色用蓝色代替,因为红色让人想到屠杀,卢旺达不愿再见到鲜血。
如今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不再区分胡图族、图西族,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卢旺达人!
PS:我是吐猫猫的鱼,求关注、求转发,珍惜和平从你我做起。
标签: 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