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是如果非要让我选出三位最伟大的帝王,我认为是以下这三位。
汉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五子,汉惠帝刘盈的弟弟,母亲是薄太后。刘恒最初被封为代王镇守北疆抵抗匈奴,刘邦死后,吕后称制,诸吕篡权乱政,结果吕后一死,诸吕被刘氏皇族和功臣们一顿乱剁,全部杀死,由于刘恒母亲薄氏贤淑,于是刘恒得以被拥立新君,于是刘恒就成为新皇帝。
刘恒成为新皇帝之后,安抚功臣,让吕后以来的纷乱政坛开始趋于稳定,同时他继续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与匈奴交好,同时厉行节俭,降低税赋,他颁布诏书“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不仅将人头税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在其在位期间长达十余年免除税收,给予百姓充分的修养生意时间,此外刘恒在位期间还因为著名缇萦事件,而废除了肉刑,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意义。
更为让人敬佩的是,作为帝王的刘恒看淡生死,而且还特意嘱托对他的丧事要一切从简,以免劳民伤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汉文帝开启“文景之治”
如何看破生死的帝王,古来帝王几乎每人能够看透,而且汉文帝开启中国历史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他的孙子汉武大帝的对匈奴大战,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北方一片混乱,但是北方也有过短暂的统一,比如羯人的后赵、氐人的前秦但是能维持较长时间北方统一的是拓跋鲜卑的北魏,北魏削平诸侯,统一北方后,首都仍然选择在平城(今大同),而且此时鲜卑人坚持胡化统治,北方的汉民族仍旧水深火热,但是此时的汉人王朝在南方内斗不止,无暇北顾。
此时北魏出现一个伟大的帝王,孝文帝拓跋宏,他自幼学习汉文化,并沉迷热爱汉文化,他继位不久就颁布均田制,抑制鲜卑豪强,同时他力主将国都有靠近塞北的平城迁往汉文化浓厚的天下之中的洛阳,为了能够突破鲜卑贵族的阻力,孝文帝以南征为名,大军由平城开拔南下,最后途径洛阳时群臣劝阻拓跋宏停止南征,拓跋宏于是将计就计,将国都迁至洛阳,并对游牧习气浓烈拓跋北魏进行了彻底的汉化改革,他颁布法令:鲜卑人必须改汉姓,不得继续使用胡姓,他自己讲拓跋皇族改姓为元姓,并更名为元宏;在全境内禁说鲜卑话等胡语,而是完全推行汉语;严禁穿鲜卑族的胡服而改穿汉人服饰;鲜卑贵族必须汉族进行通婚,并确立北方世族大家,重新尊孔尚儒。
促进民族融合,重振汉文明的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西晋末年以来,中原陆沉、衣冠南渡的汉文化南移,而北方遍地腥膻的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汉文化重新在北方兴起,而汉文明的重心也逐渐从南方转移回北方,虽然孝文帝的改革,加剧鲜卑贵族内部的矛盾,孝文帝去世不久,鲜卑贵族掀起六镇之乱,北魏王朝陷入分裂,但是北魏孝文帝却奇迹般的促进整个汉文明在北方的崛起,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此后北方各胡人几乎全部融入到汉民族之中,成为汉人,而最终一统天下的重任也最终回到北方的手中,为后来隋唐大一统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孝文帝元宏以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皇帝,却拯救整个汉民族和汉文明。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在位仅仅十三年,无论比他老爹康熙的61年,还是他儿子乾隆的60年都少得多,但是正在这样一位皇帝,他承上启下,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起到了关键作用。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承袭康熙皇帝的“滋养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为了既不改变父亲的政策,又能增加国库收入,雍正皇帝敏锐的看到了国库收入苦难的两大弊端,一是一直以来缙绅不纳税的惯例和数千年以来的人头税的收税制度,而破旧推新的废除了人头税,而摊丁入亩,按照田亩数目收税,避免大户少交税而穷人多交税的弊端,同时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士绅一体当差”免除了缙绅阶层逃避纳税和劳役的特权,扩大的收税人群,极大增加了国库收入,而对于人头税的废除,足有让雍正傲视其他帝王。
废除数千年人头税的雍正皇帝
同时雍正皇帝坚持对西南方的自成独立王国的土司们“改土归流”加强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继续坚持康熙皇帝对于西北的用兵政策,坚决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儿子乾隆最终收复新疆,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古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