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问题,提及孙权,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有啥值得称道的事。但仔细阅读孙权的史料,就感觉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孙权具有非凡的才略,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示弱,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曹操文采斐然,那诗写得叫一个好,但他绝非靠这个混天下的,雄才大略是曹操成就霸业的根本。
刘备能骑马打仗,诸葛亮坐在小车上一样能打仗。刘备是依靠屡败屡战,凭借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靠死了老江湖,最终找到了一个软柿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
的确,孙权写诗不如曹操,骑马没有刘备跑得快,但不影响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第一,孙权凭借父兄的基业,长江天堑,能够坐镇江东称雄五十多年,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仅仅依靠这些。
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然存有异心。
初掌江东,庐江太守李术就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篡权夺位,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面临着很严峻的局势,孙策被刺,本身就说明了当时不稳定的局势有多么严重。
第二,非凡的执政能力。
孙权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喜欢供养贤才。很小就跟随在其兄孙策左右,经常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自叹不如。
每当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回过头来,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此时的孙权还在吴郡读书。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夺取丹阳、吴、会稽三郡,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先举孝廉,后举茂才,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杀身亡以后,孙权受命接受其职位,当时才十九岁。孙权被东汉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是率军消灭了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了宗室动乱;消灭山越六千人,收编万余。
孙权广招贤才,聘请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既安定了地方大族和宾旅寄寓士人之心,又获得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很快就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到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次讨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不仅报了父亲一箭之仇,而且吞并了江夏郡大部,并收得大将甘宁。
第三,审时度势,善于决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琮主动投降,刘备被打得大败。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内部分为以周瑜、鲁肃为主战和张昭为首主和两派,而且主和派占据上风。
孙权权衡利弊,力排众议,最后决定与曹操开战。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联合刘备,最终在赤壁大败曹操,确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之后,孙权联合刘备,击败驻守南郡的曹仁,将曹操势力赶回到襄阳附近。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称臣,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也是刘备的故交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被步骘斩杀。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派遣诸葛瑾讨要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之下,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奔赴公安,关羽率领三万将士在益阳与鲁肃对峙。
此时,曹操占据了汉中,图谋蜀中。刘备被迫与孙权湘水划界,孙权趁机收回了长沙、桂阳、江夏三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孙权趁机袭取荆州,得到了刘备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至此,孙权占据了除曹操控制的荆州北方三郡之外全部的疆域。
孙权根据时势,每一次完美的决策,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很难得的。
第四,慧眼识珠,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
赤壁之战,接受鲁肃的建议,与刘备联盟,而且委任周瑜全权负责,一举击败曹操,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顺利占据交州,扩大了东吴的势力;
以吕蒙为大将,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全权负责对关羽作战,一举收复荆州;
以年轻的陆逊为大将,对抗来势汹汹的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令蜀汉一蹶不振。
从这些战役来看,孙权具有非凡的魄力,用人不疑,这是战役成败的关键。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能够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这是孙权善于识人、用人的结果。没有孙权的信任,他们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证明了孙权具有强大的掌控力。
每次出兵都事关东吴的命运,而且是举国之兵。可以说,每次出兵,孙权都把自己和整个东吴的命运交给了带兵的统帅。如果他们有一点异心和闪失,整个孙吴就会立马崩溃,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信任。
即便是曹操、刘备、诸葛亮都不敢有如此的用兵。每有大军行动,曹操、刘备、诸葛亮都是亲自坐镇,这也不仅仅是便于直接指挥作战,也是避免兵变最保险的措施。
孙权尽管有无奈之举的成分,但也说明了他特殊的驾驭政权的能力。
第五,善于妥协,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韬光养晦的谋略。
正如题主所说,孙权给人的感觉就是啥也不会,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在内,孙权与当地世族豪强妥协,重用陆逊、顾雍等豪门世族子弟为官,将他们的利益与孙吴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结成命运共同体。
在外坚持联盟,孙刘联盟的存在是对抗曹魏最优先的策略,但孙权使用得非常娴熟。
赤壁之战,依靠孙刘联盟击败了曹操,并且把曹仁从南郡挤走,利用蜀汉的力量牵制曹魏的同时,不断蚕食江北,将势力扩展到江淮之间;
收回荆州后,为防御刘备复仇,在曹丕称帝后,立马向曹丕称帝,结好曹魏,准备与刘备开战时,避免曹魏夹击,腹背受敌。
在刘备发动东征之前,就主动求和,在刘备夷陵战败后,再次与刘备求和。并非孙权惧怕刘备,妥协是最大的政治智慧,是维持生存,图谋发展最高明的策略。
第六,善于笼络人心。
江陵之战,斩杀关羽,夺回荆州,吕蒙居功至伟。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推辞再三,不肯接受,孙权不许。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护理,而且下令在全国招募医者,有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赏赐千金。
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累,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如果发现吕蒙能够吃下点东西,孙权就很高兴,对手下有说有笑;如果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
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并且请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
吕蒙最终在孙权内殿病逝,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吕蒙生前,将其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全部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全部交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
孙权得知后,愈加悲伤。孙权让吕蒙的儿子吕霸继承了他的爵位,并赐给他守家墓的人家三百户,免收田赋的田地五十顷。
孙权不仅仅依靠赏赐来激励将士和臣僚,更善于利用情感来感化、笼络人心。从这一点来看,孙权的确非常人性,也是性情中人,与传说中的刘备善于哭泣,有得一拼。
由此看来,孙权能够坐稳江东五十多年,绝非偶然。孙权实际上是很有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的,同时,也是情商很高的政治家。积极进取和善于妥协是孙权成功的关键,值得称道。
标签: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