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甚至,在国外也崭获了大批粉丝。提到三国演义,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当家人。其中,吴国皇帝孙权年纪最小,名气也一直不如前面两位。但是,若要论其一生的精彩程度,孙权也是毫不逊色的。
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孙权最早并不是孙家的第一继承人,哥哥孙策从父亲孙坚手中接过家业之后,一路打拼,很快就将这份家业发展壮大。然而,天妒英才,孙策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却惨遭刺客杀害,而孙权,正是在这个危急关头从哥哥手中接过重任。
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在他的手中,江东基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当时,北方的曹操势大,刘备迫于威胁来向孙权寻求帮助,“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也很清楚。在得到吴将周瑜的肯定答案后,他便答应了刘备,之后,一路大破曹军,“火烧赤壁”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紧接着,孙权又利用曹操恢复的这段时间巩固朝政,发展领地。后来,更是果断的抓住时机,一举拿下了荆州,不仅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还一并除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关羽。随后,刘备出兵讨伐孙吴,孙权力排众议,派出了没什么经验的陆逊迎战。
而陆逊,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在夷陵之处打败蜀兵,从此,将孙吴势力推上顶峰。
纵观孙权前半生,可谓是意气风发,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主要得益于孙权的三个优点:
其一,便是孙权为人谦逊,礼贤下士。
当时,孙权破荆州之后,许多将士归附孙权,但是,仍然有少人不肯屈服。其中,有一位名叫潘濬的老将,面对孙权的招揽不为所动,整日称病不肯相见。之后,孙权亲自前去拜访,潘濬仍然涕泪纵横,伏在床上不起。而孙权,先用许多受降的先贤安慰他,又拿毛巾亲自为他擦脸,潘濬这才跪地拜谢。
孙权的这种性格和作风,使得江东集团人才济济,并对孙权忠心耿耿。
其二,孙权不仅善于招揽人才,用人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潘濬加入吴国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加上他并非孙吴元老,又不是江淮士族出身,只是一个别国的降将,却在短短十年之内,成为了吴国的九卿之首。这其中,虽然有潘濬本人清正廉洁,富有能力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倘若孙权不加以重用,他的一身能力也只会无处施展。
其三,孙权素有节俭之风。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自己的旧宫中住了十八年,这期间他勤工节俭。后来,还是群臣进谏,俱以吴国形象之威严和房屋倒塌之危险相劝,最早,孙权架不住劝说,才只好同意将其翻新。饶是如此,孙权还极力主张用旧宫拆下来的旧材,不肯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可以说,孙权在早期的形象近乎完美,虽然,背誓杀害关羽算是一个污点,但是,对于吴国来说,却是一番功绩。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却为何会在晚年落下个“晚节不保”的结局呢?
孙权的转变,可以说是整个吴国走向没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孙权早年建功立业,到了晚年,却一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仅对于领地的扩张失了兴趣,连百姓民生也开始懈怠了。早年立下的战功,也渐渐使孙权迷失了自我,让他开始变得有些志得意满。
在一次群臣宴会中,孙权喝的一时兴起,让手下用酒水洒向群臣,还说了许多无礼的话。张昭为此感到担忧,便以商纣王“酒池肉林”的典故,对其进行劝谏。而孙权,表面上欣然接受,心里却对张昭极度不满,很快他就找借口把张昭排挤出了朝廷。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孙权,已经有些刚愎自用了。
这时候的孙权,或许不是一位好君主,但是,却仍不失为一位好父亲,这其中,他对于太子孙登最为宠爱。
当时,吴国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其它两家的势力也仍然不可小觑。为了稳住江东基业,孙权几度向曹刘折腰,以换取发展的时间。然而,当曹丕为了挟持孙权,要求让孙登到洛阳当人质的时候,孙权却一改妥协露出血性,他直接派出能言善辩的赵咨,向曹丕表示了自己的强硬态度。
不仅如此,孙权还为孙登安排了许多人才,这其中,有丞相顾雍的孙子顾谭,张昭的儿子张休,以及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等人。他们不仅能力出众,身后的家族实力更是强盛。可以说,孙权是完完全全把孙登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当然,孙登能得到孙权的如此喜爱,也必然有其原因。
孙登作为孙权的儿子,他很好地发扬了父亲节俭的作风,不肯有丝毫的浪费。每次狩猎,他常常绕着远路避开庄田,生怕手下践踏庄稼。他对待身边的人也很有明君之风,出行时,总是和诸葛恪等人坐同一辆车子;睡觉时,也常常和他们同席而眠,像极了刘关张三兄弟“寝则同榻”的样子。
即使手下犯了过错,孙登也不忍心责罚,认为自己作为他们的主上,理应担负责任。即使是身边的小卒,孙登也极尽爱护。
有一次,在游猎的过程中,孙登差点被弹丸打伤,一个士兵因为手中拿着弹弓,便被孙登的护卫当成了嫌疑人。而孙登,却是明辨是非,亲自为这名士兵证明清白。久而久之,孙登便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许多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效忠。
不仅如此,孙登的孝道也一直被人们称赞。孙登的生母出身卑微,很小的时候,孙登便交给徐夫人抚养。后来,徐夫人失宠,被流放到吴郡,孙登还常常叫人前去探望。而且,孙登还在明知父亲不喜欢徐夫人的情况下,几次在孙权面前提及徐夫人。
除此之外,孙登还很关心百姓的民间疾苦,即使是身患重病,仍然不忘国家大事。因为孙权重用奸臣,一时间朝堂混乱,而孙登即使在临终前,也不忘上奏嘱咐父亲在保重身体的同时,要重用陆逊和诸葛瑾这样的贤臣。因为操心国家大事,年仅33岁的孙登,就早早病逝在了武昌。
孙登的死,无疑给孙权带来了极大的悲伤。
晚年的孙权,每次思念爱子,都会拿出他生前的最后一道奏折阅读,每次读完都会悲痛不已,泪流不止。孙登死后,孙权在立储之事上,一直反复无常,他先是立了与孙登亲近的孙和为太子。孙和不仅与孙登关系亲近,而且,性格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孙登在世的时候,常常想要把权力让给孙和,在孙和的身上,孙权总是能看到孙登的影子。然而,孙和终究不是孙登,孙权始终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孙和身上。在孙权晚年的时候,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平衡朝中势力之上。
为了打压江东势力,孙权暗中挑起孙和与鲁王孙霸的矛盾,使得朝廷分为两派势力:
一方是以陆逊为代表的孙和支持者,他们大多是以前拥戴孙登的人;
另一方则是以步骘为首的孙霸集团;
而孙权,正是借此机会,一举打击了江东士族。
后来,眼见目的已经达成,孙权便废黜孙和,赐死孙霸。在孙权死后,许多孙吴元老也相继死去,使得孙氏宗亲很快把持了朝政。
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昏庸,也导致江东集团渐渐没落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续后汉书·卷二十四·吴载记一》、《续后汉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七》】
标签: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