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铺就了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是民族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全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迎难而上,拼搏奉献,接续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李大钊(1889.10.29-1927.4.28),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2、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出生于父亲居官的湖北秭归,无产阶级革命家。
1917年春,出身名门望族的夏明翰违背祖父意愿报考新式学校,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21年,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与发动秋收起义,先后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地配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狱中,夏明翰坚贞不屈,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发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3月20日清晨,他被押送汉口余记里刑场。行刑之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
3、方志敏(1899.8.21-1935.8.6),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28年,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在革命生涯中,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不幸被俘入狱,囚禁于南昌“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4、江竹筠(1920.8.20-1949.11.14),人称江姐,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江竹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与当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任彭咏梧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在万县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并毁尸,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5、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自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后,首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之后,又联合东北17支抗日武装,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他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他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没有吃的,他就以草根和棉衣里的棉絮就着雪充饥。1940年2月23日,终因弹尽粮绝,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为之震惊,就连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也流了眼泪。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6、刘胡兰(1932年-1947年),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14岁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13岁的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刘胡兰及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7、毛岸英(1922.10.24-1950.11.25),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毛岸英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因回指挥部抢救作战图而被凝固汽油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遗体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8、黄继光(1930年-1952年),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原通讯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身材较矮的黄继光征兵时被破格录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任通讯员,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奉命连夜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然而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碉堡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冲上去,一举夺回高地。战斗结束后,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在他爬向敌人碉堡的来路,拖着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牺牲时,黄继光年仅22岁。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9、邱少云(1926年-1952年),中共党员,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人。
1949年12月,邱少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10月11日夜,邱少云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落在了邱少云的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0、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董存瑞,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国民党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进攻敌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时年未满19岁。朱德为其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1、赵一曼(1905.10-1936.8),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
赵一曼,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5年11月,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让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战斗中,她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后在村里隐蔽养伤时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之后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尽酷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从她口中得不到情报,随将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1936年6月28日深夜,在被她感化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的帮助下逃出哈尔滨。不料,在第三天凌晨又被伪骑警队追上而再次被捕。敌人对她使尽酷刑,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又用鞭子狠戳她的伤口,反复折磨了一个月。虽然她几次昏死过去,但仍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怒斥道:“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1936年8月2日,被日寇残忍杀害,生前留有著名诗篇《滨江述怀》。
12、杨根思(1922.11.6-1950.11.29),原名羊庚玺,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人(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爆破大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4年,杨根思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28日,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所在部队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大炮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危急关头,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时年28岁。
13、叶成焕(1914.10.19-1938.4.18),河南新县人,是深受刘伯承器重和战士拥戴的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叶成焕1929年参加革命后,先后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了长生口、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10月19日,国民党曾万钟军一部和武士敏第169师被日军围困在旧关以南山地,娘子关告急。接386旅旅长陈赓命令,叶成焕率772团隐蔽集结于井隆南15里之于家沟,决定乘天黑伺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他派副团长王近山带领第3营,进入地形复杂的长生口设伏。由井陉西犯的日军约一个中队,一进入长生口,就被猛烈的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失去了还手之力。这一仗,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杀死日军四五十人,打胜了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头一仗“长生口战役”。1938年4月4日,日军以第108师团为主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举围攻,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4月13日黄昏,日军离开武乡城向东撤军,八路军决心以突袭手段,将这股日军主力歼灭于浊漳河河谷。当时,叶成焕正患着肺病,陈赓旅长不让他参加战斗,叶成焕一听,急了,坚定地说:"二团还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还是让我指挥了这一战再走吧!"就这样,叶成焕带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4月17日,八路军第129师已将被围困于河谷里的日军基本歼灭,但随后接到有千余日军从辽县来援的消息。4月18日,叶成焕接到撤退的命令后,指挥部队打扫战场,装运战利品,迅速撤离;但自己却跟着撤在最后的一个排。他边往后撤,边用望远镜观察,不料被敌弹击中而为国捐躯,年仅24岁。
14、李林(1915.11-1940.4),原名李秀若,福建省龙溪县(今龙海市)人。先后任牺盟会总会干事、大同中心区宣传委员、晋绥边区宣传委员兼第八游击支队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西北行署(中共领导)委员兼第11专署秘书主任等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李林4岁侨居印度尼西亚,14岁返国。为抗日救国,她勇赴晋绥抗日前线。1937年组建队伍,文行武功两卓越;1938年驰骋晋绥,神兵闪击直追霍去病;1939年策划并参与指挥“奇袭岱岳”之战;1938年春夏,在担任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期间,率队20余战沉重打击了日军。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7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宁死不屈、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后,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喉部,年仅25岁。
15、马立训(1920年-1945年),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人。享有"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等光荣称号。
1940年10月,在拔除沂蒙山区青驼寺据点战斗中,马立训手提点燃后的公鸡烧毁敌人据点。1942年春,在鲁南根据地攻克南大顶、孙徐、石家楼等据点与歼灭惯匪刘黑七的战斗中,马立训手提炸药包,摧毁敌人的数道鹿砦和碉堡,被誉为"开路先锋"、鲁南三团的一门"神炮"。同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三次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开鹿砦、围墙、碉堡、据点,为部队扫清前进障碍,全歼守军100多名,成为全团第一名爆破手。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马立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打通了进攻通路,此役共歼敌1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1945年2月,在解放泗水城的战斗中,马立训运用"空爆"、"偷爆"、"飞行爆"、"连环爆"一系列爆破技术,炸毁敌人的据点,为大部队攻克泗水城扫清了障碍。同年3月,在攻打沙沟崖据点的战斗中,由于国民党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爆破,他便运用"空爆法",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了兄弟部队两天没有攻克的坚固工事,夺取了沙沟崖战斗的胜利。同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马立训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同年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生前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
16、任常伦(1921-1944),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中共党员。从1940年到1944年,任常伦一共参加了120多场战斗。每一次他都冲锋在前,不仅屡次完成攻城拔寨的任务,还三次从枪林弹雨中救出战友。
1944年7月,胶东长沙堡阻击战打响,已经负伤八次、肩膀还残留着弹片的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4团1营5连3排副排长任常伦,在连续出席了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回胶东,带领着战士参加了这场战斗。战斗打响后,任常伦和全排32名战士奉命抢占制高点。他带领战士发起冲锋,成功抢在日军前头占领了制高点。然后又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成功夺取了制高点旁边被日军占据的小高地。在坚守小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的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任常伦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他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他一人连续刺死5名日军,终于带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当天傍晚,日军对小高地进行反扑,任常伦不幸被子弹击中,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
17、陈树湘(1905.1.30-1934.12.18),湖南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陈树湘,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时,腹部中弹负伤。后又遭反动武装袭击,他仍带伤与敌激战,最后弹尽被俘。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其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怀着宁死不当俘虏的意念,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8、狼牙山五壮士,即1941年秋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5位八路军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的战士,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19、刘老庄连。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官兵,在白思才、李云鹏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3月18日,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不惧牺牲,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为表彰4连的英雄壮举,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撰文称赞他们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20、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战战法是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改进成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有效打击敌人的作战方式。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了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21、兵民是胜利之本。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困难问题,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日,主张全面抗战思想的集中表述。
22、胜利了。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1945年9月2日,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绘图:邵泽斌
剪纸:吕 晶
供稿:盐湖区文联
责任编辑:贺国伟
标签: 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