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
作者兰台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加快了对东三省的侵略和蚕食,尤其是日本人加紧挑拨蒙古族、满族与汉族同胞之间的关系,有意制造“满蒙非华夏”的错误认识。
然而日本人打错了算盘,虽然以溥仪以及德王为首的少数怀念前清特权的满蒙贵族被日本人拉拢了过去,成了汉奸,但是绝大多数满族与蒙古族同胞对日本狼子野心是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对自己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认识也是有正确的认识的。
比如1935年,鄂尔多斯举行了成吉思汗诞辰祭奠,当时伊克昭盟札萨克(盟长)兼济农(成吉思汗陵奉祀官)的沙王就以国民政府绥远省政府代表的身份参与了祭祀活动。
而1937年成吉思汗诞辰日,不但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与各厅长都亲自参加,傅作义还以省府主席的身份致辞:“吾人为纪念成吉思汗立功及其奋斗精神,同时当排除蒙汉畛域,五族联合,继续奋斗,争求民族国家之自由平等”。
事实上,尽管梁启超早在1095年就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但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形成则是要算是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
日本人侵华一方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在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日本侵华才使得各民族团结了起来,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而在抵抗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也就逐渐成型了。
也就是在九一八之后,成吉思汗逐渐从“六百年前侵略华夏”的负面形象,变成代表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世界伟人”。
早在1935年前后,学界已经有不少学者把成吉思汗称之为“中华英雄”了。
比如吴英荃教授,他是江西临川人,但是他在1935年时就认为成吉思汗不但不是侵略者,还是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文明者。
另外,不少青年学子认为纪念成吉思汗,不仅要纪念他的赫赫武功,更要学习他用人不分畛域的精神,正逢日本侵华,各族更应该打破一切畛域,大家一起为国家为民族做事情。
显然,这里的“民族”指的不是汉族,也不是蒙族,而是中华民族。
沙王,汉名魁占,成吉思汗第30代孙,达延汗第16代孙
更为难得的是,被誉为国民党军统特务培训学校的浙江警官学校的校办刊物《警光周刊》,还在1935年刊登了文强(是的,就是那个文强)的文章,文章题目就是《旷世英雄成吉思汗》。
在文章里,文强直接把成吉思汗称呼为“雄才伟略旷世的大民族英雄”,而成吉思汗的所作所为“为中华民族释放一彪炳的异彩。”
要知道1935年年底文强才投奔戴笠,担任浙江警官学校中校指导员,很显然,文强这篇文章不仅是他个人观点的表达,更代表了国民政府官方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而且,在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英雄这件事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剃头挑子一头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正式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而当时蒙古王公代表德王虽然被日本人拉拢过去,做了汉奸,但是大多数王公还是坚定的认同自己“中华民族”的身份。
1939年,沙王代表蒙古王公主动提出为了避免被日本侵略者利用,能否把成吉思汗陵迁移到内地,国民政府当即同意了沙王的建议,开始了成吉思汗陵的迁移工作。
成吉思汗陵
而沙王也慷慨陈词,表示作为成吉思汗的后人,一定要和侵略中华的日本人战斗到底:
布为继承世祖剿倭未遂之志,敬告在天之灵,祈祷默佑,事毕遄返,率领蒙古健儿与倭奋斗,任何牺牲,决不顾惜。
而随同护陵的蒙古族同胞也纷纷表示:
誓本我太祖歼灭倭寇遗志……抗战到底,以完成建国使命,复兴民族大业。
而在成吉思汗陵南迁过程中,陕甘宁边区甚至出动了两万多人夹道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并且在延安十里铺搭设灵堂,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在此次祭祀仪式上,以毛主席、朱总司令为代表的边区领导层将成吉思汗正式尊称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并首次提出“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的口号。
1940年3月31日,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4月,在延安建立了“成吉思汗纪念堂”和“蒙古文化陈列馆”,敬立成吉思汗半身塑像,并由毛主席题写了“成吉思汗纪念堂”七个大字。
1940年夏天,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发起公祭成吉思汗的活动,7月24日,边区政府召开成吉思汗纪念大会,同时举行成吉思汗纪念堂落成典礼。
当时的新闻报道
当天6时整祭礼开始,与会者脱帽起立,向成吉思汗遗像三鞠躬致敬。
1942年5月5日,蒙古文化促进会还编辑出版了《延安各界纪念成吉思汗专刊》。毛泽东和朱德分别为专刊题词。
毛主席题词:团结抗战;朱总司令题词:中华民族英雄
从1937年到19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明确以中华民族历史人物为对象的祭祀典礼仅有两种,即黄帝祭祀与成吉思汗祭祀,并多次承认和赞扬了成吉思汗不可否认的中华民族英雄地位及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朱德总司令
前面提到过,正是因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各族同胞团结一致抗日,而在团结抗日的过程中,各民族的民族英雄也逐渐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以成吉思汗为例,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他逐渐从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
这一方面是日本侵华现实威胁的时代必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构建成功的历史必然。
END
标签: 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