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人石玉昆将这个故事在《三侠五义》中进一步丰满,这出"宫斗"大戏便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后来"狸猫换太子"不仅仅是指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还指以假冒真。
亦真亦假的"狸猫换太子"《三侠五义》称宋真宗时,刘妃与李宸妃在同一时段怀孕。为了确保自己将来的地位,刘妃与太监合谋将李宸妃的孩子换成了被剥皮的狸猫。李宸妃因为刘妃的陷害被打入冷宫。待宋仁宗即位后,包拯奉命前去查办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中途了解到李宸妃当年的冤屈,随后便为其平反。
而根据《宋史》,李氏是在二十四岁时,即大中祥符三年(1010),以刘娥侍女的身份生下了仁宗赵祯。此时的李氏没有妃嫔的身份,又是刘娥的侍女,因而尚无子女的刘娥将赵祯养为己子,其实是合乎规范的。赵祯作为真宗当时的唯一子嗣,也为刘娥在两年后成为皇后加重了砝码。
宋真宗死后,赵祯即位,刘娥也顺利成为皇太后。而因为包括李氏在内的众人都惧怕刘娥的权势,所以没人敢告诉赵祯有关其出生的真相。因而明明是皇帝生母的李氏被遣去为真宗守陵。在明道元年(1032)病死后,她也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封了个宸妃的妃位。
第二年,刘娥也因病去世。被蒙在鼓里二十多年的仁宗这才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刘娥和李氏都已去世,仁宗也没有机会再去追究什么。他只能怀着复杂又痛苦的心情认回生母李氏,并将其追封为皇太后。
这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情节,相较于真实的历史无疑是假的。然而它又有真的一面——"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博弈"。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背景是宋真宗至宋仁宗时期。宋真宗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本与皇位无缘。但因为两位兄长接连与父亲闹翻,真宗便成了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虽然按制是该真宗即位,但无论是在即位前还是即位后,真宗的处境都不算好。在即位前,真宗并没有深得父亲的喜爱。且真宗的生母李皇后更偏爱其同胞兄长皇长子赵元佐。所以若是没有吕端等大臣的鼎力支持,那宋太宗之后的帝王可能还真的不是真宗。
即位后,李皇后和其他兄弟们对皇位的威胁依然存在,真宗便不得不对吕端等人极尽依赖。而这些经历,让真宗虽是帝王,但性格庸懦。
如此怯懦的君王,让一大批凭借科举步入朝堂的臣子捕捉到了壮大士大夫群体权势的契机。而宫中诸如真宗生母李皇后、真宗"真爱"刘娥等人,也嗅到了机会的存在。
因而真宗时期,以刘娥为代表的后宫势力与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前朝势力,其争斗完全担得起"激烈"二字。且这种斗争在刘娥以真宗的名义"垂帘听政"时,达到了一个高潮。
所以"狸猫换太子"中的"反派"刘皇后,和"正派"包拯,正反映了宋真宗至仁宗时期北宋朝廷的真实政治斗争,且还反映了后世对刘娥的否定态度。
此外,"狸猫换太子"中真宗看到李氏"生下"被剥皮的狸猫便大怒的情节,也是有一定真实性的。这倒不是说李氏真的生了个怪胎,而是说真宗真的很迷信。
前面我们提到真宗性格庸懦,虽为皇帝但总是战战兢兢。而这种性格和处境让真宗时常以"天命"作为"安慰剂",用各种迷信手段安抚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狸猫换太子"写到真宗在看到狸猫后将其视作妖孽,勃然大怒,也算是非常接近真实的真宗了。
是故总得来说,"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虽明显地夸张了其蓝本,杜撰了很多内容,但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故事原型,尤其是抓住了原型背后的重要细节。
宋代以外的"狸猫换太子"虽说刘娥并没有把李宸妃的孩子换成狸猫,也并没有明显打压李氏。但在清代,尤其是清末,民间还流传着另一出以假冒真的"狸猫换太子"。
传闻康熙年间,还是皇子的雍正与出身浙江海宁豪族陈氏的陈世倌关系亲密。当时两家又在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几乎同时各迎来一个新生儿,所以雍正邀陈家把孩子送入宫一趟。结果数日后,陈世倌发现被送回来的孩子不是自家的孩子,甚至连性别都从男变成了女。
当时陈家的震惊大抵不亚于"狸猫换太子"之中看到狸猫的真宗。但因为涉及皇家,陈家也不敢外传此事。后来乾隆皇帝南巡,专程去了陈家,并在离开时专程强调若不是帝王经行,那么他走过的那道陈家大门将永远不能再打开。
常说"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诸如"狸猫换太子"这样的以假冒真大抵也逃不过这条箴言。《三侠五义》的故事虽有原型,但本质上还是篇小说。清代有关雍正和乾隆二帝的故事就更只是一个传言。不过这些故事中"以假冒真"的本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常见。这样去看,《三侠五义》的"狸猫换太子"也是真实得可怕了。
标签: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