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神策军为何会成为禁军还交给宦官统领?

犀牛历史 95 0

  唐代的神策军为何会成为禁军还交给宦官统领?

  文 和运超

  唐代宗李豫通过一系列塑造自己各种忠孝仁厚,有情有义的作秀主要为了表明,他是在安史之后的这一特殊时期要下大力气安抚人心,恢复百姓对李唐的信心,因此,李豫这个皇帝自然需要非常完美的正面形象。正如笔者一再表示,史书过多的刻画这些内容恰恰是对李唐局面的一种有力反证:安史带给李唐社稷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首先,崇礼制度的变化大大不同。由颜真卿、裴冕等世家子弟为唐朝重新编撰关于“礼”的制度。以丧礼、抚恤为重点,对皇帝和臣下的各种礼仪都进行重新拟定,从人心深处渴望树立李唐社稷的威仪,顺带希望全体臣民重拾遵从朝廷的规范,可谓用心良苦。这一方式后来德宗到顺宗都继承,还在不断完善。

  其次,军事防御的变化也大大不同。经过八年战事,西部地区不断输送兵力,防备极为空虚。要知道大唐京师长安在西部,当李豫和满朝君臣正在欢天喜地庆贺史朝义被消灭的时候,吐蕃大军袭扰关中,迅速攻占凤翔。广德元年(763)十月到达奉天(今陕西乾县),李豫仓皇出逃陕州(今河南陕县)避祸,京师附近居然没什么兵马可以阻挡,只能焦急等待忠心的将领前来救驾。

  这时候,代宗想起那个被肃宗冷落多时的郭子仪。当时出任肃宗的山陵使,在肃宗重塑礼仪,尤其重视丧礼的情形下,这种任命山陵使的方式往往伴随“明升暗降”,说不定就让某人长期陪伴先帝(因为修皇陵工程颇大,有的需要N年才能完工,择期再进行下葬仪式),等同被闲置。

  代宗遇到危机,不得不借重郭子仪的威望召集旧部收复京师。史称郭子仪派人潜回长安散布谣言,说郭子仪带十几万大军正赶来,纯靠吹牛皮就把吐蕃军队吓跑了,堪称奇迹。一个多月后,李豫回到长安,对郭子仪大加封赏,君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亲家,“醉打金枝”的故事流传千年。

  故事当然是野史,却形象说明郭氏一家地位非同小可,结亲的确并不如想象那么美好,典型一幕是代宗打算加郭子仪尚书令头衔。广德二年里,《旧唐书》《新唐书》都大书特书多次加封笼络,郭子仪惶恐,坚决恳辞不受。代宗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他就职,郭子仪上奏:“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这才应允,让人将郭子仪多次辞谢的事迹记入史书,是说明他多么敬重郭子仪吗?虽不能说没有这层意思,但更重要是向后世表明,一个臣子功劳再大,也不要忘记忠心李唐皇室,郭子仪这样的都要恪守本分,他是在树立一个模范臣子的典型,也是一种形象宣传的把戏。

  当然,为表示对郭子仪的恩宠,这就有年仅十四五岁的第六子郭暧尚升平公主一幕。夫妻十分年少,确实一开始很不和睦,发生“醉打金枝,绑子上殿”的故事。可后来他们夫妻关系很不错,郭暧的四个儿子全是升平公主所生。也许有人认为是公主刁蛮跋扈不让郭暧近女色,但这等豪门家庭本就女眷仆从众多,郭暧是一等权贵子弟,并非毫无背景当入赘女婿一样的受气包,如想染指女人,可以肯定看管不了。公主那是金枝玉叶,也不会时刻盯着郭暧,所以,客观上还是应该相信,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后来确实不差,否则不可能两人接连生下好几个孩子。

  经过一番变故惊吓,代宗再没有让郭子仪去陪先帝,还是调整让郭子仪在河中府(今山西境内永济市蒲州镇,唐肃宗至德年间把原蒲州升级为河中府,控制蒲州、绛州、晋阳、虢州、同州等地)。既可防范安史所在的北方故地,又对原朔方军属下各镇起到加强号令作用,除了这两方面考量,让他因此离开长安也可算一点附加的彩头。

  此外,李豫忧心的重中之重还是如何有效巩固长安及周边关中地区,那就通过对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和军队关系进行了一番大动作,改写唐朝后期历史的神策军闪亮登场。

  神策军本是玄宗拓边的后期才新设立,驻扎远在河湟高原,属于一支偏远的边军。由于平定安史各种抽调兵马支援才辗转进入中原,实际这支边军人数并不多。代宗李豫出逃陕州时,通过鱼朝恩调遣及时赶来护驾,然后跟皇帝回长安一直留着,起初驻守在城北北苑,所以后来成为固定的北军(古代京师防御分南北两支军队从汉朝就开始,任何朝代的皇宫都位于京城的北部,所以北军往往比南军起到的作用更大)。由代宗李豫和李泌对神策军进行改编,到德宗李适与李泌进一步完善,最后将神策军扩编到二十万人左右。

  扩编神策军也并非全是新招人手,也有把其他地方兵力划入神策军,还有结合恢复府兵制方式进行吸收世家子弟扩充的,以此希望保障兵源(府兵过去是家庭世袭方式,且兵农合一,一是适当恢复府兵构成,一是让神策军融合府兵特色,目的都是充分保障这一队伍的兵力),总之,两代皇帝共同努力,终于使神策军成为唐朝后期最庞大的一股军事力量。

  后人读史,有一个非常迷惑的疑问肯定是,既然代宗、德宗包括其他皇帝都希望把神策军视为保护自己,保护京师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何不给值得信任和有本事的将领,反而要交给宦官?但凡重要的历史现象发生一定有原因和轨迹可循,这也绝不是偶然,一定有唐朝自身的独特原因。

  首先,若回看唐代前期一百多年,传承非常不稳定。武后夺位,韦后跋扈,宗室有太平公主威胁,外部遇到安禄山起兵,包括肃宗张皇后危机……唐朝总体局面虽然比较兴盛繁荣,可对李唐家族而言,简直风波不断。好容易李豫坐上龙椅,同样经历动荡,自然对如何确保皇室地位稳固高度警惕,之后的德宗也依然如此。

  安史在北方有不少遗留降将,首当其冲是防范各地带兵将领的祸害。皇帝需要牢牢把兵马控制,但皇帝自己又不能轻易带兵出征。经过安禄山、史思明和代宗亲历仆固怀恩,后面德宗继位后四镇风波、泾源之变等各种糟糕的变数,皇帝发现竟是谁都信不过,唯有跟从的心腹宦官才可信。宦官毕竟始终依附在皇帝身上,原则上宦官并不会当真取代皇帝,哪怕我们知道后面宦官势力大到可以废立,最低限度也还是从李家子孙里选择皇帝,这正是唐代皇帝能够长期把主力禁军交给宦官手里的根源。

  其次,后人不少会觉得由宦官领军显得古怪。若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这一点根本不古怪。同样因为宦官一来与皇帝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多是内侍身份,直属京师宫廷,不会轻易被地方人员拉拢。二来从玄宗开始,军队与宦官之间早有深厚渊源,像高力士、李辅国本就出自飞龙军,从宫廷派出监管军队的宦官一直不在少数,例如把大将高仙芝、封常清中伤害死的就是宦官边令诚;肃宗时也是鱼朝恩为军中观容使干扰统帅郭子仪导致败绩;后面宪宗时还有心腹吐突承璀负责讨伐藩镇,权势极大的王守澄也是安排在有平淮西大功的李愬身边的监军。能够出任地方的宦官往往都为天子心腹,对将领和士卒的威慑力一直就不容小觑。

  所以代宗李豫时,正是宦官势力迅速壮大的重要阶段,也继续发生重要将领被监军宦官逼迫赐死的悲剧,如在河南阻挡燕军有功绩的来瑱。

  燕军衰弱之际,来瑱出击斩获甚多,他比较贪恋地方,肃宗李亨已非常不满。代宗李豫登位没有对来瑱进行处置,据说程元振想让他帮忙办事,来瑱根本不搭理。宝应二年(763),与程元振关系较好的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回朝奏事,指来瑱曾与燕军有联络,在地方收买人心导致作战失败等种种。

  程元振趁机加油添醋,把来瑱前面的骄傲自负变成无视朝廷的罪过。李豫暗中让其他节度使攻打来瑱,令他被去职流放播州,上路以后还不甘心,又下诏赐死,数年后李豫才知道这是程元振的陷害。

  无独有偶,代宗时发生的最大祸事朔方军宿将仆固怀恩起事,同样与宦官针对镇守大将有关。

  众所周知,仆固怀恩几个女儿远嫁回纥,有时探亲和慰问使者会往来,宦官骆奉仙听闻种种谣言向朝廷通报,仆固怀恩知道以后非常郁闷。仆固怀恩是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朔方军功勋大将,李豫起初也不相信,还派宰相裴遵庆(河东裴氏大族出身)访查,希望他入朝请罪澄清。副将范志诚认为会遇到不测,并说出李光弼、来瑱之前的先例。仆固怀恩确实内心动摇,跟着儿子仆固玚领兵与辛云京开战(辛云京出身河西大族,是参与围攻相州的九节度之一,接替邓景山为河东节度使,受封金城郡王)。

  辛云京的为人并不坏,史书评价他执法严厉,不容手下有违规行为,奖赏将士也十分慷慨,手下对他很信赖。实际他对河东的收服治理都沿袭郭子仪的方法,各郡相继在辛云京手里开始恢复。换句话说,辛云京镇守河东是出于对回纥骚扰边地的一种传统戒备心理,刻意想把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干脆切断,这才对仆固怀恩往来回纥比较密切有一些刻意针对。

  为了实现天下尽快安定,代宗李豫无法彻底解决河朔隐患,根本问题还是手里没有足够可靠的兵力,神策军扩编本身也花费代宗德宗两代才完成。而朔方军充当平安史主力,此后李光弼、郭子仪被肃宗代宗不断拆分,代宗时又发生仆固怀恩的祸事,朔方军经年累月已经消耗七七八八,唯有暂时“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史书对唐代宗的这一举动评价十分直接“护养孽阴,以成祸根。”

  对郭子仪、李光弼两大勋臣,李豫都暗中逐步通过各种高位去掉职权,仆固怀恩仅略次于他们,当安史过后,仆固怀恩依然与回纥来往密切,貌似很容易就成了一种“怀璧其罪”的把柄。

  回纥方面也看出唐朝实力已大不如前,不论官军还是燕军都有过求助回纥。代宗登位以后,回纥确实在边疆多有滋扰,对唐军已经不大瞧得起了。仆固怀恩勉强仗着“岳父”身份调解,实际无法令回纥上下收敛。他不过区区一员边将而已,夹在回纥与唐朝两大势力中间,谈何影响双方大局?由于辛云京驻守河东地界屡屡受到骚扰,听到风吹草动就认为仆固怀恩对约束回纥毫无作为,甚至认为他有所勾连,借机生事。

  当裴遵庆调查回来,向代宗李豫转述仆固怀恩内心的忧虑,实际君臣都认识到就是监军宦官搜集的小道消息。代宗为了万全,又派更有声望的颜真卿去了解情况,当时双方冲突已经发生。颜真卿回来建议:为使朝廷放心,也为了避免仆固怀恩生出更大事端,不如设法去职,交给郭子仪收编其部属,仆固怀恩和辛云京都会卖汾阳王郭子仪的面子,这是和平解决双方矛盾的最佳方案。

  郭子仪临危受命前往制止冲突,对朔方军将士瓦解确实有效。史书称许多军士言“我等跟从怀恩作乱,有何面目再见汾阳王?”仆固瑒虽然打败辛云京,已经不少手下或逃跑,或投奔郭子仪,仆固瑒痛恨手下背叛,对将士十分粗暴,导致自己被杀。

  仆固怀恩退居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既悲痛又郁闷,他在这一役杀了一个守将浑释之,也是朔方军老将,他的儿子正是郭子仪部下浑瑊,后来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当时吐蕃方面已流传:去浑瑊、李晟、马燧三人,则唐可图也)。

  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广撒英雄帖,当真召集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塞外各部进犯,声称代宗和郭子仪都挂了。其母埋怨仆固怀恩不该因为一时委屈就举兵,还提刀追着要杀他,“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

  仆固怀恩直下邠州(今陕西彬县),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他是安西龟兹王室后裔参与救援唐朝,隶属李光弼手下,后改郭子仪属下)向朝廷汇报同时向郭子仪求援。代宗李豫起初仍不大相信仆固怀恩当真如此,认为又是边地将领危言耸听。

  代宗此时在做什么?他在城外西明寺(该寺算非常有来头,隋时重臣杨素的宅邸。贞观时魏王李泰所居,高宗时改建为寺庙,属于玄奘法师翻译经书时的一个主要场所,弟子圆测大师主要在西明寺主持事务,开辟唯识宗的西明一派。武宗毁佛时都没有受影响,唐末战事中才被毁)听经拜佛。

  鱼朝恩、元载、王缙,还有新任同平章事杜鸿渐都顺着皇帝,认为佛法无边,能够凭借虔诚之心护佑大唐社稷(为典型的密教咒法仪式)。不久,郭子仪从河中派行军司马赵复送信说:“叛军铁骑如飞,约有十万余众,不宜轻视,请求迅速命令凤翔、滑、濮、邠、宁、镇西、河南、淮西各节度使,出兵驻守关口要道,以阻截敌人前锋。”李豫懵了,慌忙照郭子仪部署下令,这一计划很完美,可实际效果很糟糕。除关中地区已经卷入战事外,其他河南各处节度使根本不听调遣,唯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出发,且按规定时间到位。

  李忠臣,光看名字无比正气,实际出身平卢军的安禄山部将,原名董秦。不过安禄山下河南称帝以后,李忠臣在平卢后方与其他将领谋划归顺唐军,一直同燕军交战。也是参与围攻相州的九节度之一,败绩后退守荥阳,受史思明紧逼,与许叔冀商议诈降史思明,并与李光弼保持联系,受到肃宗李亨认可。李忠臣接替王仲昇(与程元振一起逼来瑱的家伙)为淮西节度使,对唐代宗积极响应,得到表扬。

  这时候,史书以非常传奇的手法描绘了郭子仪单骑退兵的经典段落,瓦解吐蕃和回纥两大兵力,又一次解救了唐朝危机。

  故事不免夸张,对回纥与唐朝的关系,身为资深老将的郭子仪还是很有胆略,也敢冒险。否则以疲惫混乱的朔方军勉强对抗,即使郭子仪等人能拖住回纥大军,但吐蕃对长安的威胁也难以避免,何况皇帝还在京师,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唐朝当时军力堪忧,且鞭长莫及,而代宗李豫只会在寺庙求神拜佛。

  郭子仪实际已有不惧牺牲的准备,害怕白孝德兵力单薄,还派其子朔方都知兵马使郭晞率一万精兵火速支援。郭晞身为汾阳王之子,素来恃宠生娇,将士时常侵扰百姓,白孝德碍于郭子仪情面,不便干涉。

  这时,白孝德手下有耿直果敢的泾州刺史段秀实(安西都护府老将,曾随高仙芝远征怛罗斯)担任都虞侯,掌管军纪。郭晞的十七名将士到城中酒宴,刺伤卖酒老翁,捣毁酒具和店门,段秀实立即将犯事者斩首。郭晞全营将士大怒,准备闹事。白孝德派段秀实入营自行解决,段秀实毫无畏惧,对郭氏手下说:“尚书(郭晞)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吗?大帅(郭子仪,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吗?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闹?连累他们败家灭族?”

  郭晞出来看段秀实,见他说:“大帅功勋卓绝,作为子侄下属更应爱护他的名节。尚书这样纵容将士侵扰百姓,闹事哗变,不但损害大帅声名,而且郭家的声望也将危险。”郭晞认为有理,这才与白孝德开始合作。这一插曲后来被稍晚的柳宗元写入《段太尉逸事状》,成为唐代写真实人物事迹的名篇。

  另一方面,郭子仪为确保回纥退兵顺利,还让河陇地区的河西节度使杨文烈突袭灵州,杨文烈带出有五千(实际总兵力也顶多万人),确实造成威慑。仆固怀恩受到惊扰回军,并联络吐蕃、吐谷浑打破杨文烈所部,唐军残余逃奔凉州。吐蕃一直追击,驻扎河西走廊的唐军基本都被消灭,吐蕃趁机控制河西地区的时代开始了,要到几十年后的武宗、宣宗张义潮、张议潭兄弟举兵驱赶吐蕃,才有敦煌一带归义军收复河西数州,重新恢复唐军在当地的威望,距离吐蕃占据河西已近百年。

  代宗刚按郭子仪的建议布置各镇节度使出兵,很快接到消息说仆固怀恩已经暴死(被杨文烈袭击反攻后病发,死于鸣沙)。鱼朝恩、元载等一起向皇帝表示祝贺,说是佛法有灵,代宗也很欣慰。

  郭子仪说服回纥退军,主要面对的就剩下吐蕃,所以浑瑊、白孝德、白元光等为先锋出击奉天。最后驱赶吐蕃成功,代宗李豫凭借鱼朝恩领神策军保护才顺利回到京师。正因为代宗登位后接连遭遇凶险,所以李豫后期重点考虑京师附近的保卫力量,扩编神策军。

  大历年间的举措是把一些边缘军队收编到神策军中。如比较忠心的平卢军系统有邢君牙部、阳惠元部,安史降将有尚可孤部,朔方军有郝廷玉部、侯仲庄部几支力量。神策军进入中原已经数年,也有一定消耗,经过李豫的一番调整,至少扩到数万人。

  京师长安的防御大大增强,然后开始进行指挥系统改编。当时先分出左右厢,屯驻在长安城北的宫苑中,所以顶替唐朝前期的北衙禁军身份,由此神策军开始被视为朝廷新禁军,而南衙禁军还是原来府兵系统的金吾卫军,人数已经非常少。代宗确保神策军的听命方式——以大宦官鱼朝恩“知神策军兵马使”,又以宦官骆奉先为神策军观容使,直接统帅神策军,再安插诸多宦官为神策军兵马使,这就是宦官掌握神策军这支最大禁军力量的标志。

  对神策军的建设很容易让后人误会,宦官到底如何统帅军队?显然多数有头有脸的宦官并没带军队冲锋陷阵去打仗。尽管唐宋以后的军队出征一般都会有宦官跟从,就算到明朝末年也还会有宦官派出到前线监军。从制度上,各级宦官都在职权上成为各支军队直接上级。随着时间延续下去就十分可怕,神策军完全成为一些大宦官的私兵,这就发生后面对皇帝废立的直接干预。

  大历后期慢慢恢复安宁,随着神策军阵容扩大,长安周边诸县如奉天、武功、扶风、普润等全都设立神策军军营,其力量一直在拓展。

标签: 唐代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