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秦国的协助下归国继位,短短的9年時间,便变成春秋五霸之一。
俗语说,沒有莫名其妙的取得成功,晋文公为何在61岁的大龄,多年就保持宋襄公、秦穆公等一辈子的希望?
雄图大志的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主要归功于“六世之余烈”,晋文公的成功也不简单,我们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分析。
西周初期,晋国被周王室当作抵御北方外族的屏障,处在戎狄之间生存极为艰难,久而久之,行事作风与中原诸国不同,远于礼乐而习于霸凌。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长立幼,被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废太子姬宜臼在晋国、郑国等诸侯的拥护下成为周平王。
《史记》有记载,“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
但是周幽王的弟弟姬望也在虞国、虢国等诸侯的拥护下成为周携王。
两王对峙了整整21年,最后晋文侯出兵攻杀周携王,吞并其封地,不仅国力大增,也被周平王尊为“父”,从此晋国成为天下强国。
晋文侯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其弟成师受封曲沃,开始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史记》有记载,“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
这场战争持续了67年,先后有晋昭侯、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等五位君主被杀,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方。
之所以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晋国太强大,遭到周王室的忌惮,希望这场内战能持续下去。
直到晋武公和晋献公继位,这对父子消灭了传承数百年的晋国公族后裔,又将传承近三代的曲沃公族尽数诛杀。
因此,在其他国家还依赖公族执政、任人唯亲的时候,晋国却有许多职位空悬,吸引有才的异姓卿士加入,因而奠定百年霸业的“人和”优势。
晋献公时期,通过嫁女和秦国修好,稳固西方战线,然后兼并17个诸侯国。
特别是出其不意袭击虢国,将这个实力强大的劲敌一举吞灭,从此占据河东,拥有“表里山河”,奠定了霸业的“地利”基础。
《史记》有记载,“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晋献公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并非“硬实力”比晋国强,更多是外交策略带来的“软实力”。
齐国军事实力并非一流,在与郑、鲁、宋等诸国交战时败绩也不少,完全是靠管仲超强的经济手段,纠集一众小诸侯挟大势而称霸。
此时晋国遭遇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重耳和夷吾外逃,十多年的内乱延缓了争霸势头,可是从晋文侯到晋献公打下的根基尚存。
《史记》有记载,“骊姬详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直到重耳流亡十九年,成为晋文公之后,晋国成为霸主的“天时”来了。
当管仲去世后,齐国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发生了五子争位,国力逐渐衰弱,远离了霸主。
齐桓公之后,原本宋襄公称霸的机会最大,他帮助齐孝公君赢得了一片赞赏,可是在泓水之战被楚国大败。
此时南方的楚国实力强大,北方诸侯急需要一个新的领袖。
秦国虽然有争霸之心,可是远在西疆,只能借助晋国才能参与中原事务,因此它不但不是争霸对手,反而成为晋国强大的助手。
晋文公历经19年的流亡,锻炼出一支忠心耿耿,能力过人的骨干队伍。
又将天时、地利、人和纳入掌中,先帮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然后攻打曹、卫两国,确定在诸侯国的话语权,接着率领晋、秦、齐、宋四国联军在城濮大败楚军。
最后,在践土之盟中,晋文公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