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千古一帝,想必大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是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身为乱世终结者,大一统开创者,秦始皇以自己的雄才伟略成功奠定了后世王朝的传承根基,文化、经济、规制、军事,他选贤举能,制定出严格缜密的法制条例,他满腔抱负,宏图壮志,自称始皇帝,要让大秦江山二世三世万万世,成就秦国无上皇统,永享国祚。
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身死之后,秦国居然飞快的走了下坡路,最终被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纵观秦国崛起和大一统后的种种情况,也不难揣测会有如此结局,秦国发家于苦寒之地,世人都认为秦国只是个偏远的国家,如果不是有周天子的正式册封,几乎和犬戎被视为一等,然而连年与外族的征战也让秦国人民民风彪悍,上下团结一心,国中尚武之风浓厚,更有孝公变法破局,商鞅辅之,成就秦国基业,六代英主秉承先志,一心一意发展秦国,最终成就了秦王政驱虎吞狼,横扫六合的丰功伟业。
然而盛名之下,危机涌动,首先,秦国国风崇武,秦始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当时六国破灭,正应好好抚慰百姓,与民休息,同时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双管齐下,但是秦始皇却继续进行军事方面的战略调整,保持秦军编制人数,向外攻打匈奴,对内修筑万里长城抵抗外族入侵。
不得不说,这些战略举措是正确的,但也是超前的。连年征战,六国百姓早已疲敝不堪,此时不安抚民心,却又抽调大量人手投入到修筑长城、宫殿、陵寝的工作中,这也导致国中大部分壮丁被征调,剩余的老幼妇孺无法承担生产任务,社会重新陷入民生凋零的状态中,底层民众的怒火越来越大,最终化为推翻秦朝的一股洪流。
其二,秦始皇为了达成大一统的盛世,废除其他六国的流行文字,将车马轨道改成一统的制式,这也是好的,但他步子迈的过大。秦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功勋流传千古,受难的确是普通百姓,六国原本被吞并就人心不齐,此时贸然被改变全部习惯,自然会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同时要做到上述的一统举措,不可避免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六国贵族在民间很有民望,秦朝做法不得人心,自然会产生巨大的问题。
其三,继承人出现问题。秦始皇本人雷厉风行,但他的长子扶苏却秉性宽和仁善,他不满父亲急迫的做事风格,经常向父亲进言,这也惹恼了秦始皇,在巡游天下之前,他让扶苏去边疆做监军,没想到自己半路猝死。
一心信任的丞相和内侍狼狈为奸,假传圣旨让长子自杀,扶持毫无能力的胡亥做了皇帝,其实秦朝虽然危机重重,但是长公子扶苏在民间素有贤名,如果他登基,一定会体谅民众辛苦,颁布休养生息的政令,那样秦朝也许不会灭亡。
一个正确的掌舵者是王朝兴亡的关键。果然,胡亥即位后,不了解怎么治理国家,在赵高的蒙蔽下,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自此隐居深宫吃喝玩乐,最终搞得天怒人怨,随着农民起义的开始,六国势力也集结起来反扑,最终刘邦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而关于秦朝的种种,仿佛一颗灿烂的流星,光芒一瞬,又消失不见,纵然始皇帝复生,能力再是出众,想必在天下大势前也是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