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犀牛历史 96 0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接近尾声,有惊喜也有失落,一部历史剧始终是电视剧,也是一种娱乐,放平心态。我们来盘点一下李斯、吕不韦、王翦、蒙恬的归宿。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大秦赋

秦国将客卿制度作为国策长期坚定地执行。

就像李斯《谏逐客书》中说的“河海不择细流”,无论来自何处,无论出生门第的高低,以前操持职业的贵贱。

只要来到了秦国,秦国的官职有能者居之,授予实权,拜为将相,各国有志之士纷纷慕名而来,跻身秦国庙堂之上。

像李斯、张仪、商鞅、吕不韦这些人或为纵横捭阖,或为军功卓著,或为经世之才。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这才有了后来秦国的东出一统天下。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大秦赋

秦国东出战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王翦、蒙恬等这些人都是居功至伟,本应按功行赏拜相封侯安度余生的。

但大多数却都难逃厄运,落得悲惨下场,这究竟是为何呢?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吕不韦

蒙恬《大秦赋》中讲蒙恬蒙毅从小追随秦王政一直贴身侍卫,这史书中没有记载也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蒙恬在嬴政还未亲政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他,一直是嬴政的心腹,出身名将世家是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

灭国大战中率军破齐,秦统一六国后,击退匈奴收复河南之地,监修长城。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蒙恬

这些功绩加身想必也算的上是金刚不坏之身了吧,而且蒙毅军中威望甚高,放眼天下绝对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了。

偏偏这样丰功卓著地位甚高之人也会招来横祸,始皇帝去世后,宦官赵高、始皇次子胡亥、李斯三人组是支持胡亥继位,密谋篡改了遗诏,构陷皇长子扶苏。

扶苏既是个贤德有能力的人,又是个老实孝顺的孩子,接到赐死诏书,不查真假,也不跑也不闹就这么直愣愣乖乖地赴了黄泉。

这在下面见了嬴政不知俩人作何感想。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蒙恬

蒙恬是太子扶苏一派的人,扶苏一死,赵高李斯三人组自然不会放过他,最后蒙恬被逼死狱中,一代忠勇良将就这么死了,实在可惜。

蒙恬算是王位继承中站位不对,无辜的牺牲者。

李斯李斯何许人也?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李斯

《李斯列传》中他临死前给自己罗列的“罪状”就能说明其人。

第一条,帮助嬴政一统天下;

第二条,帮助秦朝站稳脚跟,稳定政局;

第三条,新的选官和晋升制度提高了百官的地位;

第四条,立社稷,修宗庙;

第五条,统一度量衡,建立完整的礼法制度;

第六条,修建车道(最早的高速公路);

第七条,缓刑法,减赋税。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李斯

提到李斯可能就要狂喷一波他焚书坑儒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中华文化传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单论这点李斯绝对是个千古罪人。

另一方面,他提出的高度集中的君主集权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对我华夏民族影响深远。

李斯在秦国已然到了位极人臣,不可一世的高度,而且李斯何其聪明,放在哪里都是聪明人中的人尖尖,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却还是遭遇了滑铁卢。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李斯

赵高在除掉扶苏、蒙恬之后将矛头对准李斯,因为李斯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威胁到他的人了吧。

李斯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欲向秦二世胡亥伸冤,可能是赵高畏惧李斯的三寸不烂之舌,并没有给他讲话的机会,只是让他罗列罪状,随后连同李斯儿子父子俩双双被腰斩。

宦臣误国,李斯死于赵高的内斗,也是死于他自己提出的君主集权制度。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李斯

吕不韦吕不韦是最早最成功的政治投资者,倾其所有帮助嬴子楚从一个质子坐上秦国国君之位,而后又匡扶年幼的嬴政上位并掌管秦国8年,被嬴政尊为“仲父”,拜为相国,封文信侯。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吕不韦

期间政治军事一把抓,不但稳定了局面,竟然使秦国越来越强大,吕不韦的能力真非一般人能及,吕不韦主纂的《吕氏春秋》也广为流传,获得5星好评。

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后来的嬴政,没有如此强大的秦国。

吕不韦受嫪毐之乱牵连,退出朝堂。

嬴政亲政自然不想受制于人,更何况是权倾天下的仲父,即使没有嫪毐叛党,估计吕不韦也要被排斥。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吕不韦

吕不韦之难还没有结束。

后来嬴政迎回太后,太后和吕不韦瓜葛颇深,要迎回太后就要肃清嫪毐之乱的阴影,因为这种宫内乱政之事并非首例。

齐国田氏窃国,楚国春申君李代桃僵,这些祸乱国祚之事无论是对天下人还是历史影响都太大了,因此吕不韦不死难封天下人悠悠之口。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吕不韦

终于,嬴政下定决心给远在洛阳的吕不韦修书一封,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看到此信不知心里是何等凄凉,他明白嬴政在逼他,逐饮鸩自尽。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吕不韦

王翦同是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同是大权在握之人,为何王翦就能比吕不韦、李斯、蒙恬幸运呢?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王翦

王翦四朝重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灭赵国,扫平三晋,破燕灭楚,几乎是替嬴政扫平了天下,其功勋无人能及,被封为武成侯,拜为太师。

大战之际王翦都要向秦王索要金钱和封地,每次都是,而且还要多次催促,表明自己只为荣华富贵,要靠这些安享晚年。

嬴政自然是放下戒心,而且会多多赏赐。

当王翦灭楚最后一战凯旋归来,立马交还兵权,辞官返乡颐养天年。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王翦

王翦要求儿子王贲在朝为官虽有军功不能开罪权贵和小人,而且父子二人不涉党争,父子二人在朝中互相照应,在军中地位极高,口碑极好。

当扶苏被除,支持扶苏的蒙家人自然是不能掌握兵权,赵高就将兵权交给了王贲。王翦父子以退为进的自保策略堪称典范,也许王翦是经历了太多是非,深谙为官之道。

他的老上司白起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伴君如伴虎,朝堂险恶,白起四大名将之首,因为功高震主,得罪权贵,最终被昭襄王赐死在杜邮。

《大秦赋》李斯、吕不韦、蒙恬下场悲惨,为何唯独王翦能安享晚年

王翦

在那种环境下,王翦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明白自己的位置,知道何时进退,不能被欲望所迷惑。

标签: 李斯和吕不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