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帝王世纪》释意(一)

犀牛历史 257 0

  汉晋传说的帝王世纪(一)

  著者:西晋·皇甫谧

  释者:克谐

  底本:见于《二十五别史(1)》齐鲁书社2000年5月出版

  第一章:天地开辟和三皇时代

  地球之上,当天与地还没有完全分开,尚且处于浑然一体之际,这种状态被古人称作“太易”;当孕育地球的元气开始萌动时刻,既被视为“太初”;当天与地的雏形,逐渐呈现之际,即为“太始”;而到此时,将要构成天与地各种形状的那些原始物质,则被称作“太素”。

  在太素之前的地球,时空幽闭寂静,气质瞬息万变,周边形色缥缈,难有固定成形的具体影象。然而,这种似虚若无的玄幻景象,恰是未来地球万物之所以生息更迭的道德根本,或可以用“树根”来比喻吧。所以,天地的道德根本,如同树木的成长过程一样,仿佛从无到有、由虚幻趋向具体。

  区别物质形象的“太素”一旦开始酝酿,却在还没有萌发出来之前,这一阶段又被称谓“庞洪”。而在这一时期,于地球的天地之中,已然存在着的一种内在的并且行将必至的因果力量,亦如同自然界“树干”一样,一旦成型,必定茁壮成长。所以,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雏形体现,随之在辐辏表里之间,其蕴含着刚柔、清浊和阴阳的各色各样势力,他们必定各司其职,并分别担当各自角色的必然使命,于是在天与地之内外,像体质阳刚、形体圆状者,必定活泼运动,其品质德行也必定本真、具体和实在。所以,当天地间各种类物质形体,已经区分完备的时刻,也被称为“太极”。

  远古时代,人们将天上最为光亮、最具魄力、最显尊贵的主宰者,称谓“天皇大帝”。而在地上,则将最壮美、最尊贵者,称作地皇,又名“天一”。与此类似,人类中的至尊,既是人皇,又名“太一”。

  所谓“天子”,原本是针对人世间至高无上尊贵者的称号。其本意是指,这样一人物得到了天神授命,因而可视为“天皇大帝”的儿子,故称作“天子”。

  世间传言,孔老夫子讲过:天子的德行,能够感应天地变化,并能洞悉四面八方的运动趋向。所以,天子一生一世的功德,迎合了上天神明的昭示,故可称为“皇”;天子又因为言行品格,符合天地之间的道德真谛,故也称为“帝”。

  究本溯源,凡功业合乎天理神明者,可称为“皇”;道德兴衰合乎地道规律者,称为“帝”;言行品格能够和谐人伦性情者,即为“王”。

  (一)太昊庖牺氏

  大地之上,传说最初的大王,即太昊(也写作太皞)帝,世袭庖牺(亦称伏羲、包羲等)氏,姓风。其氏族图腾,蛇身人头形象,崇尚圣明贤德;其部落所建都城,位于陈(另说在陈留)地界,他们制作了36根弦的乐器瑟。

  据说,在燧人氏没落后,庖牺氏取而代之,成为继天续地的人间帝王。作为新崛起的帝王部落,他们天命和品德都尊崇木德,并因此被当时数百部落奉为首领和统帅。

  太昊成为帝王时,正处于易象八卦的震位,居于东方,掌控四季春令,崇拜太阳光明,所以世称“太昊”。

  庖牺氏部落,不但开创了嫁娶的礼仪规制,而且将祭祀时的献祭物品,允许作为厨房食品享用。因此,这一部落族群被称为“庖牺”,也就是“吃祭祀食品的人”。最初,庖牺中的“庖”是“山”字头下面一个“必”,原本应是“伏”字,所以世间亦称伏羲。但是,后来因为传写成了“宓”,所以也被称作宓牺(另作密牺)。庖牺氏还被称作黄雄氏,并被供奉为“天皇”,传说居王位110年。

  另说,庖牺氏、风姓的太昊帝,其母亲是华胥。在燧人氏时代,因为雷泽有巨人留下的脚印,华胥踩踏巨人足迹后受孕,并在成纪生下了庖牺。

  世间盛传,曾经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审视鸟兽肤色行迹与周围环境的顺应变化,大胆借鉴,勇敢创新,从而发明了用书契替代结绳记事,并画八卦演绎天道神明的变化规律,借以昭示世间万物兴衰的必然和所以然。因此,自然界和人世间,像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等所有现象,都可归因于天地道理的符谶昭示,而人类中百病杂陈的内在机理,则是自然规律相互联系的事实例证。所以,伏羲又尝百草、制九针,用于矫正躯体疾病,借以祛除邪气妖魔。

  自伏羲氏创制八卦之后,神农氏推演完全了六十四卦。历经黄帝、尧、舜的引申和发展,“易理”在具体应用上,分化为两种规则方式。一种是夏朝人,沿袭炎帝而来的“连山易”;另一种则是殷朝人,源自黄帝而来的“归藏易”。殷商末年,周文王依据以往易理知识,拓展了六十四卦,并著述了九六爻文,所以此时“易经”又被称为《周易》。

  有传言,伏羲葬在南郡;还有的说,伏羲冢在山阳高平之西。太昊帝居位110年,子孙获得59个姓,将传世5万代。

  相传女娲氏,也是风姓,他们的部落沿袭庖牺氏的习俗,族群图腾同样是蛇身人首。女娲氏也被称作“女希”,既“女皇”的意思。到了女娲氏后期,诸侯共工氏逐步强大,一度称雄部落,但只是称伯,并没有达到“王”者地位。因为女娲氏天命水德,若承接木德的庖牺氏,不符合易理演化规律,所以即便称皇,也不能被视作一个朝代。女娲氏之后,依次又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等,一共15世。他们一样都是延续着庖牺氏的帝王称号。

  (二)炎帝神农氏

  炎帝神农氏,姓姜。其母亲任姒(另说是任巳),是有乔氏的女儿,名字女登,是少典的妃子。任姒在华阳游玩时,有农神出现,感化女登,随后在裳羊山生下炎帝。炎帝长相,人身牛首,于姜水边长大成人,因此世称神农氏,并以姜为姓。神农氏圣德贤明,以水德更迭庖牺氏的木德,从而成为人间大王;神农氏称帝时,处于八卦方位南方,主令四时夏季,所以称作炎帝。炎帝建都城于陈地,曾制作了5弦琴,帝位一共延续了8代,依次是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

  另有传说,少典氏娶莽水氏女儿,名字听妖,生炎帝临魁。炎帝曾作耒耜,开始引导民众耕种,品尝百花草木,并用谷物替代动物,作为日常主食和祭祀品。由此,他们被称为神农氏,也被称为魁隗氏,因而被世人供奉为“农皇”。起初,炎帝建都城于陈地,以后迁都到鲁地。魁隗氏也叫连山氏,又称列山(亦称烈山)氏。据说因为炎帝神农氏,成长于江水、崛起自烈山。有的说,炎帝在位时,诸侯夙沙氏叛乱,不听王令,于是炎帝退位思过,修养德行,以至于夙沙氏民众,自发攻击其君主,重新归顺炎帝。之后,炎帝便在鲁地营造都城,推演八卦至六十四卦,共在位120年,死后葬在长沙。其后代,传八世到榆罔,合计530年。

  炎帝榆罔时,蚩尤氏十分强盛,并与之争夺王权,双方决战于涿鹿荒野。当时,榆罔居住空桑,而空桑就是陈留。所以,在《归藏易》中,占卜之词有:“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最终,炎帝追杀蚩尤于中冀地界,并将杀戮蚩尤的地方,取名“绝辔之野”。

  (三)黄帝

  黄帝有熊氏,是少典氏的子孙,姬姓。黄帝的母亲,名字附宝,先祖隶属炎帝部落。在黄帝母亲部落中,凡有乔氏女儿,一直以来都与少典氏通婚。所以《国语》记载,黄帝母亲亦是有乔氏之女。

  神农氏晚期,少典氏迎娶附宝时,北斗枢星有光晕环绕,亮光辐射郊野,性灵降临附宝,怀胎25个月后,黄帝降生在寿丘,于姬水边长大,因而以水为姓;又因天命顺承火运,属土德,位于五行中央,故被称作黄帝。黄帝外貌龙颜,圣明贤德,尊享有熊国,居住轩辕之丘。所以,黄帝世称有熊氏,又以轩辕为名字和称号。

  轩辕黄帝曾与神农氏争战于阪泉之野,历经三次战役,黄帝胜出。黄帝称雄之后,先把“力牧、常先、大鸿、神皇直”四人分封到巨人群居的地界;又把“大山稽、鬼臾区、封胡、孔甲考”四人,或提拔为统帅,或任命为将领,用于监控四方安危,如同黄帝的眼睛。因此后四人,又被称作“黄帝四目”。随后,黄帝手下的岐伯尝遍百草,总结医药能够治病疗伤的经验,并记录下来,这就是后世《经方》《本草》的来由。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观察和借鉴鸟兽留存足迹,开始用文字记述历史,并且储存备考,这就是书契的来由。

  黄帝也称帝鸿氏、归藏氏、帝轩,他能够区分音乐节律,并逐次给予命名,一生娶妻4人,生子25人;在位百年去世,寿命110岁。

  另有传说,黄帝居住轩辕之丘,因而取名轩辕。生平之中,崇尚宝鼎,始兴封禅;又因天空中曾出现彩云异象,视为吉祥符谶。因此,便以祥云命名军队,称为云师。黄帝天命土德称王,在位百年,寿限110岁。世间有的说,黄帝寿命300岁,孔门弟子宰我,曾疑问此事,孔子就此回答:“人赖其利,百年而崩;人畏其神,百年而亡;人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三百年。”

  当神农氏趋向衰落时,黄帝修养德行,教化民众,致使周边诸侯仰慕信服。黄帝驯养猛兽,与神农氏决战阪泉之野,历经三次大战,取得最终胜利。随后,黄帝讨伐诸侯,命令力牧、神皇直征讨蚩尤氏,双方决战涿鹿之野。黄帝手下应庞,消灭蚩尤于凶黎之丘。黄帝经过52次战役,天下得以安宁。有的说,黄帝是天上神仙;有的说,黄帝寿命300岁;有的说,黄帝死后葬在上郡阳周的桥山。

  黄帝统治天下,倡导行为清净简朴,禁令音乐高声复杂,禁止衣着富丽华美,禁食奇珍佳肴奢侈,禁居深宅精舍高台。一日黄帝梦见大风劲吹而天下无垢,又梦见一个人手持千钧大弓驱赶数万羊群。黄帝醒来,禁不住叹息:“风代表掌权者的号令,污垢全部离开,只有土地“后”在,这说明治理的立竿见影。难道世间还有姓风名后的人吗?一个人可持千钧之弓,说明力量巨大,还能驱逐数万羊群,意味“牧民”卓有成效。难道天下还有姓力名牧的人吗?”于是,黄帝依据占卜,寻迹找寻二人,一者在海边找到风后,任命为宰相;二者在大泽得到力牧,进身为将军。

  黄帝成为大王后,开始建章立制,以风后配享“上台”待遇,天老配享“中台”,五圣配享“下台”。在这三个位置的高官,后世称为“三公”。其余的大臣,像知天、规纪、地典、力牧、常先、封胡、孔甲考等,有的为统帅,有的为将军;像沮诵、仓颉、隶孔甲,则是黄帝的四位史官。

  黄帝曾经指派雷公、岐伯研讨经脉,并汇总问难81篇,这就是后世《难经》;黄帝还让他们研制九针,并广泛传授,所以后世有《内外术经》18卷。岐伯作为黄帝的大臣,曾经遍尝草木滋味,总结治病疗疾经方,这也即是后世医书《经方》《本草》《素问》的源流。

  黄帝50年秋7月庚申日。当时,天已经大雾三日,正直黄帝游历洛水,途中偶见大鱼,于是用五种牲畜举行祭祀。随后天降大雨,连续七天七夜,大鱼再次游出,身体呈显图书异象,这就是《河图视萌篇》的由来。此后,世间便有“大雾三日、必有甚雨。”的预言。所以,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如果还没有下雨,不可贸然出行。

  黄帝娶妻四位,生有25个儿子。原配西陵氏女,名嫘祖,生子昌意;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生子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子遗鼓,又名苍林;次妃嫫母,排在最后。

  盛传在东海的流波山,黄帝擒获怪兽,形状如牛,深青色,无角,伴随风雨可以出入水陆,通常电光闪闪,发出吼声如雷,这种怪兽取名夔。黄帝曾用夔皮制作大鼓,声震五百里。

  黄帝在东宫的玄扈时,洛水有大鸟,鸡头燕嘴,脖颈似龟,身形像龙,麒麟翅膀,鱼样尾巴,姿态如鹤,体色斑斓。身上纹理有三处,形同文字,头纹如字顺德,脊背如信义,胸部如仁智。这种鸟不食用活的虫子和生草,飞临到黄帝行宫的东园和阿阁上,饮食时伴随舞动鸣鸟不断,声音如同箫笙一样动听悦耳。

  传说,黄帝时地面上曾出现螾,如同雨后彩虹一样,奇长无比。

  最后,关于帝都王城的情况。庖牺为天子时,建都城在陈地,即《禹贡》中的豫州区域。这一区域西边是外方,东边到明渚。进入姬周朝代,这一区域是陈胡公的封地。所以《春秋传》有“陈,太昊之墟也”。到了汉代,这一区域属于淮阳,也就是现在陈国所在地。

  另外,有的说神农氏的都城,起初也在陈地,后又营造了曲阜,即《春秋》上所说的“鲁大庭氏之库”。

  有记载,黄帝的都城在涿州,即《周官》上的幽州区域。到了汉代称为上谷。《世本》上有“涿鹿在彭城”,现在上谷地方有涿鹿县和蚩尤城,在坂泉地方还有黄帝祠。这些地方都是黄帝与蚩尤决斗的战场。也有传说,黄帝都城在有熊,即现在河南的新郑。

  古代传言,有熊之墟是黄帝都城所在地,郑氏移居这个地方后,改名新郑。

  炎帝居住都城陈地时,又在鲁地营造了曲阜。黄帝于穷桑之地登基,随后迁都曲阜。颛顼帝起初都城也在穷桑,之后迁徙商丘。穷桑之地在鲁北,有的说穷桑就是曲阜。曲阜既是大庭氏的故土,也是商奄所在地。

  另有记载,黄帝出生地寿丘,在鲁城东门的北边。至于黄帝居住地的轩辕之丘,《山海经》记载:“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

  天子城畿方圆千里,称甸服;甸服之内,称京师;天子居住的宫室所在地,称都城。

标签: 有巢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