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往事,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老李。
首先纸上谈兵不是赵括想出的,而是后人牵强附会总结而出的一个成语。
首先说一下纸上谈兵的意思,纸上谈兵是说只会在纸面上谈论行兵作战,在现在的意思延伸为比喻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的来源,也就是其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赵括,赵括出生在赵国,是名将之后,自幼饱读兵书,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起兵法时,他的父亲也比不过他,只是赵括没有上过战场,缺少实战经验。
史书上记载,长平这个地方,秦军攻打了许久都没有打下来,于是秦国使了一招"离间计"。
秦国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有想投降的心思,所以只守不攻;并且希望赵国千万不要派赵括为将,这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厉害,秦军上下没有不怕他的。
这么明显的离间计,赵国君臣却没有看透。也许赵王真的担心自己的大将廉颇会投降,于是将廉颇换下来,让赵括顶了上去,赵括是新锐将领,年轻人嘛,有干劲,而国力的问题,赵王正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事。
赵括到达战场时,赵军五十万将士齐声欢呼,想想五十万人齐声震呼的场景,一定十分震撼,由此可见赵括是极得军心的。
赵括不愧是好学生,很快的就推倒了之前廉颇的一切部署,建立起了自己的部署,无论是驻营还是布阵,都有名将之风,挑不出差错。
即便是赵军身陷重围之中,运输两朝的道路被阻断,于是赵军只能被迫发起突围,但是在突围时仍旧有四十万主力。主将赵括带领赵军予以秦军重大打击。
白起看到赵括发起的决死突击,感叹到:这个人要是不死,一定会成为秦国的大患;能被几十年都没有经历过一次战败的杀神如此看重,赵括绝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庸才。
长平被围四十六天,赵军粮绝,将士们只靠战马和野菜充饥,但在这种情况下,五十万赵军仍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一次又一次的向秦军发起冲锋,赵括能做到如此,真的让人不得不服。
秦军以六十万大军,包围五十万粮断水绝的赵军,赵军突围失败后,清点战场发现秦军损失过半,而最后投降的赵军还有二十万人,秦赵两军损失的兵力是差不多的,赵括的领军作战能力真的不容小觑。
而赵括最后的失败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应该赖赵国的国力不足,两国的生死之战,决定性因素是一国之力,持久力、续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一个名将,名将的领军才能只是锦上添花。
赵括首次出战就遇到如此强大的对手,而自己背后却没有足够的后援,要知道秦国当时是举国之力来投入战争,男为兵、女为运、关中粮仓为之一空。
不管怎样,当时长平之战的结局都会是赵国落败,就算是廉颇继续当任也无法击溃秦国军队。
所以以现在的"纸上谈兵"的含义来解读赵括,是有失公允的。
标签: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