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起源于印巴次大陆上的两条河流—恒河与北部印度河。
最早的哈拉帕文化
距今(古元前3000年-前60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指从公元前3999年到公元前3000年这个时间)的印度和流域文明,通常以其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
在哈拉帕文化已经发达、成熟的情况下,因环境和内部矛盾走向衰落、最终彻底消亡。并被从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取代进入吠陀时代。(本土文明消亡被外来者取代,吠陀文化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属于文化入侵)
而且早在吠陀时代印度土著就已经被雅利安人用武力、文化征服,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土著洗脑、潜移默化。使雅利安人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领导者。
雅利安人从早期主要居住的庞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族制度在这时可能已经出现。
他们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信仰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抬高祭祀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事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亚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群众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王)的领导者出现。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制度,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国家,吠陀时代到此结束。
公元前600年前后
进入十六雄国时期,指印度河至恒河平原的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
十六雄国指;迦尸国、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户、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健陀罗、甘菩遮(剑洴沙)
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因地势优越,在步毗娑罗(瓶沙王)的统治下实力大增。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在北印度确立盟主地位;并支持佛教发展,让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据说摩诃坡德·难陀比阿阇世更强大
前600年到前200年
波斯与马其顿入侵,公元前六世纪末期,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地区。是有历史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他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在大流士后,古代欧洲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趁波斯帝国因领土扩张导致的衰弱,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印度。
前322年到前185年
亚力山大撤出印度之后,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
从前二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很多公国,进入外族侵入时期。
现今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的贵霜帝国,是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之一;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汉朝。
公元320年到540年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成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它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
公元700年前后
后笈多王朝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白匈奴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的权力。他们被印度社会同化,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后笈多王朝与笈多王室没有任何关系。
从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二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通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11世纪中亚的伊斯兰教突厥人对印度进行征服。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
1526元,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
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称为莫卧儿帝国
通过上述不难看出,印度历史就是一部侵略史。现今印度底层民众是印度土著后代,贵族则是不同民族侵略者生下的后代。
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最高。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种高级种性,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以下的中产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