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示故章”应该如何理解?

犀牛历史 105 0

《道德经》:不自示,故章——何曾自我尊崇,却又卓然彰显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不自示,故章”,是指从不自我尊崇,功德却愈发卓然彰显。“示”者,自我尊崇;“章”者,卓然彰显。“不自示”与“章”,前后之间,既是因果,也是转折。虽然“不自示”,却卓然“彰显”;正因为“不自示”,所以才卓然“彰显”。这正是参透自然之道、洞察民心之道、具有至高道德和智慧之圣人,方可达到的超然境界。上古之例,莫若虞舜;中古之例,首推文王。

“不自示故章”应该如何理解?

至哉帝舜,功垂千载。

【版本】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不自示故章”,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均作“不自是故彰”。帛书本最古,且义胜,故本文从帛书本,即“不自示,故章”。

【释义】“自”:自己。“自”原是“鼻”的本字,字形也像鼻子的形状,后来多用于“自己”义,就加声旁“畀”另造“鼻”字;本义是鼻子,这里是“自己”。《五音集韵》:“古文鼻字。”《说文》作鼻本字。《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示”:尊崇。甲骨文字形作“T”,象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小篆字形,从二、三垂,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本读“qí”,同“祇”,本义是地神;后读“shì”,让人看、显示。“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崇拜、祷祝、礼仪有关。(1)同祇,本义为地神。《释文》:“示,或作祇。”《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礼。”(2)示。《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徐曰:二,古上字;左画为日,右为月,中为星。画纵者取其光下垂也。示,神事也。古凡宗庙社神祇皆从示。”《玉篇》:“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广韵》:“示,垂示。” 《苍颉篇》:“示,现也。”《诗经˙小雅˙鹿鸣》:“示我周行。”《诗经˙大雅˙抑》:“言示之事。”《易经˙系辞》:“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礼记˙檀弓》:“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礼。”《尚书˙武成》:“示天下弗服。”《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墨子˙尚贤下》:“则不能举物示之乎?”《老子》:“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左传˙庄公八年》:“袒而示之背。”《左传˙成公十年》:“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章”:彰显。章,明也,成事成文曰章。本义为“标记”。金文“章”字像用刑刀(“辛”)在奴隶身上刻画图形标记的情况;小篆以后讹变为“音”、“十”,遂不可解;本义为“标记”。《易经˙垢卦》:“品物咸章。”《尚书˙洪范》:“俊民用章。”《孟子》:“不成章不达。”《周语》:“将以讲事成章。”《商君书》:“行閒之治,连以伍,辨之以章,束之以令。”

“不自示故章”应该如何理解?

圣哉文王,周德以章。

【简评】“不自示,故章”,是说不自我尊崇,功德却愈发卓然彰显。“示”者,尊崇;“章”者,彰显。“不自示”与“章”,前后之间,既是因果,也是转折。虽然“不自示”,却卓然“彰显”;正因为“不自示”,所以才卓然“彰显”。这正是参透自然之道、洞察民心之道、具有至高道德和智慧之圣人,方可达到的超然境界。上古之例,莫若帝舜;中古之例,莫若文王。

上古之例,莫若帝舜。《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闻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之人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耕者让畔,渔者让居,陶不苦窳,这说明虞舜仁德,身自垂范,邻近之民,闻风向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说明天下之人,歆慕舜德,争往从之,天下归心。虞舜从未自我尊崇,却卓然彰显,这便是虞舜崇高的圣德自然所致,因此说,“不自示,故章”。

中古之例,首推文王。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自周后稷为帝尧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至公刘“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至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经季历而文王姬昌。文王“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史记》又云:“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汭之人,有狱而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汭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文王大行仁政,礼贤下士,耕者让畔,民俗让长,以至于虞、汭之人,知耻而归,诸侯钦敬,天下归心。周之大兴,乃自然也。

呜呼!虞舜重华,文王姬发,何曾自我尊崇,却又卓然彰显!古之圣贤,其境界,又何其高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苟非参透自然之道、洞察人心之道、具有至高之道德与智慧之圣人,又安得臻此化境?而臻此化境之大圣,其王天下,又何其自然也!由此可知,上圣之境界,杳乎天际,我等欣然向化之辈,自当博学、深思、明辨、笃行,以期窥其一二,而“朝闻道夕死可矣”,安可郁郁乎庸人自扰乎名利?学无止境,当终生行之,信哉!

“不自示故章”应该如何理解?

捉发吐哺,天下归心。

【文章皆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欢迎转发分享。】

标签: 虞舜重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