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发生安史之乱
安史之战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因不管民生,整天就宠爱杨贵妃,将朝廷大事授权的给当时的宰相李林浦,但是李林浦在李隆基面前言听计从,但是背地里干起了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搞得民不聊生。
安史之乱地图
因为唐太宗扩展地盘,在大唐的边界势力重兵把守,以节度使作为最高军事长官,这个官职,直接由李隆基任命大臣,要是在边疆立功的大臣,就有机会直接到朝中谋官职,时任大臣李林浦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就百般阻扰边疆大帅走向朝廷。
后来李林浦死后,相国职位就落到杨贵妃堂兄杨国忠头上,杨国忠为了争宠,开始在唐玄宗面前,不断弹劾安禄山,杨国忠为了收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抄了安禄山长安老家,迫使安禄山提前发动安市之战。
安禄山是如何萌芽造反的想法
安禄山是胡人,因为逃离部落,逃到大唐求生活,幸运的是安禄山在大唐遇到他的贵人张守珪,张守珪是大唐的武将,多次与契丹人交战,都是凯旋而归,打仗主帅一般都是喜欢那些不要命的精神又聪明的人,恰好安禄山就是这类人,随后安禄山就投靠在张守珪部下。
安禄山影视剧照
安禄山在张守珪部下历练几年,就成为张守珪大大将了,出任出任了平卢节度使、左骁卫将军这两个重要职务。
在后来张守珪让安禄山带着几千士兵去攻打契丹人,然而安禄山因为轻敌导致失败,按照当时的律法,如果是因为轻敌被落败,是要被杀头的。所以张守珪就上书朝廷,写了战报和建议杀掉安禄山,表示杀掉安禄山,也展示警示边疆镇守将战士们。
就在准备杀安禄山的前一分钟,安禄山一生嘶吼救了他,在要准备行之前,安禄山大声喊出一句话,“将帅你不是真想平定其他部落吗”,为何要在此时杀掉一个能征善战的一个将士。其实张守珪并不是想真杀掉安禄山,安禄山除了是他部下大将,同时还是张守珪的干儿子,再说之前打仗基本都是胜仗,只是这次因为大意了,相信他还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为了救安禄山,张守珪亲自带着安禄山到长安,像李隆基求情,李隆基得知他的战绩,确实是个人才,准备赦免安禄山,但是遭到当时宰相张九龄反对,但是唐玄宗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认为安禄山是指挥打仗的个人才,特意赦免安禄山,希望他戴罪立功。后来安禄山也确实证明给唐玄宗看,几年奋战,基本都是胜仗,越来越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连续升级官职。
其实当一个人,权利到达一定地步的时候,就容易飘,开始不满足于现状,随着后来权利越大,心里越感觉的不满足现状,治理国家方面,他开始认为李隆基软糯,觉得自己都比唐玄宗做的好,还有因为安禄山是拜杨玉环为干嘛,所以进入皇宫也比较方便,安禄山因为经常去皇宫,受到皇宫的诱惑美女以及各种娱乐所诱惑,确实也有想造反的想法。
但是想到当初唐玄宗赦免他,对自己有恩,心想唐玄宗此时也70多岁,想想等唐玄宗百年之后在起兵造反。但是看在唐玄宗对自己有恩,心想等唐玄宗百年后,再起兵造反。从此这种想法就在心里扎根了,想自己做皇帝。
为何提前爆发安史之乱
安禄山为何要提前发起安市之战,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中央军事力量薄弱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是唐朝经济鼎盛时期,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同时又因经济发展引起大量土地被兼并,导致原来那些打仗的农民,失去了土地,逼得朝廷不得不把府兵制度改为幕兵制,这些招收过来的士兵被军阀收买,从而导致形成相互利用的关系,导致朝廷军军事力量逐渐削弱。
2.安禄山节度使的势力太过强大
在李隆基在边防启用节度使制度,这也直接让安禄山势力不断壮大,要民又民,要兵有兵,李隆基在杨国忠不断教唆下,为了防止安禄山等边防诸侯人势力,开始给地方诸侯放大权利,本想靠这种来平衡双方力量,但是随之他们权利越来越大,当时安禄山管辖的范阳等三镇士兵就有15万之多。到后后来,大唐的边防士兵也超过五十万人马,军事力量也超过唐玄宗的朝廷集团军。
3杨国忠抄了安禄山的家
此时唐玄宗也还挺宠爱安禄山,杨国忠为了挣得唐玄宗的宠爱,不断的在唐玄宗面前弹劾安禄山,让削减安禄山的势力。
杨国忠为了收集安禄山造反证据,甚至带人抄了安禄山长安老家,由于当时安禄山老家只有几个门客,什么证据也没找到,就把门客带回去审核,此事被安禄山知道后,于是开始谋划提前爆发安市之战的主要原因。
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拿下长安,自封大燕皇帝。
如何平定安史之乱
在唐玄宗驾崩后,由唐肃宗李哼即位,随后唐肃宗找来自己的老友李必做参谋,又征召郭子仪带领5万人马前来,基本形成平定叛乱的队伍。
平定叛乱的第一站,就是攻打安禄山老巢范阳,其目的就是让叛军进退两难,然而次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取代安禄山做大燕皇帝,因为唐肃宗想早日拿下长安,命郭子仪攻打长安,结果失败,因为郭子仪的打仗经验丰富,吃了败仗当然心里不舒服,于是又从回纥借兵4000,再联合唐军主力部队,终于攻下长安,安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投降。
安庆绪到了河北洛阳占据几个城市,唐肃宗李亨尝到胜利的甜头,就大张旗鼓的召集60万大军,前去河北围剿安庆绪。
虽然郭子仪拿下长安和洛阳,战功巨大,因为有前车之鉴,李享虽然表面赞许郭子仪,但是心里还是不放心他,担心会成第二个安禄山,所以九镇大军帅的头衔既不给郭子仪,也不给李光弼,却将这个头衔给太监鱼朝恩,也就是说郭子仪、李光弼都要听从鱼朝恩的指挥。
就在唐军准备收复安庆绪的邺城,这时候本来也投降的史思明又拥兵谋反,前来支援安庆绪,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唐军准备和史思明迎战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打乱了唐军,由于没有统一指挥,唐军很快就败阵下来。鱼朝恩将责任推到郭子仪,最后郭子仪被撤职,由李光弼代接替。
后来史思明有用调虎离山计,写信告诉安庆绪,说要自封为帝,要和安庆绪结盟成兄弟国,安庆绪心想,既然控制不了你,分开也好,结果安庆绪就前去准备商讨如何结盟之事,结果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自封为“大燕皇帝”。
随后史思明开始整顿兵马攻打洛阳,李光弼见到史思明阵势,感觉不敌叛军,于是就带着部队转移到河阳,李光弼转移部队的时候将军民全部撤离,粮食一颗不剩的带走。等史思明到了洛阳,一看只不过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又担心遭到李光弼偷袭,所以又带兵出城,与李光弼对峙,李光弼明知自己兵力不足叛军,就采用持久战,史思明为了激发唐军,就从河北找来1000多匹马,天天派人在河边给马洗澡。李光弼用计,让史思明白白浪费1000多匹马。
这时史思明狗急跳墙,下令攻打河阳,但还是打败了,最后破釜沉舟和手下大将周挚兵分两路讨伐李光弼,唐军士兵看了都心里开始害怕起来,这时李光弼看出士兵的心思,随后用计,扰乱敌军注意力,最终叛军被打败,周挚带领几名骑兵逃走了,史思明眼看局势不利,就不敢再战了,逃到洛阳。
当时李光弼在从双方兵力上对比,认为不敌叛军,放弃攻城,鱼朝恩就在唐肃宗面前抱怨李光弼,面对唐肃宗连续发来征召令,李光弼不得不出战,最后以失败告终,李光弼也被撤职查办。
影视剧照
公元762年李哼去世,由唐代宗李豫即位即位,这时有一次天助大唐,史思明的儿子史朝议杀死了史思明,由史朝议即位大燕皇帝,唐代宗开始征召士兵,再向回纥借兵,开始讨伐史朝议,面对唐军攻击,史朝议把所有士兵汇集起来,准备决一死战,但是唐军几次进攻都失败了。
这时唐军一位猛将马璘,冲入史朝议士兵中,左右开站,终于撕开一个口子,随后唐军主力部队乘胜追击,把叛军打败,唐军收复了洛阳,史朝议最后走投无路自杀身亡,最终八年的“安市之战”得也平定。
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
在安史之乱后,造成人口直线下降,在《旧唐书》中提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几乎没有人烟,因为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管是从政治军事控制,还是地方经济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在政治方面即使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地方诸侯不在对朝廷言听计从,甚至将朝廷命令当成一张废纸,从这一点来看,就是朝廷统治力下降。
在经济方面,由于长达八年战乱,朝廷所耗费巨大物理财力,也因为常年打仗,导致农民无法耕种,势必也会对农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打击,在安市之战结束之后,大唐曾有过一段时间闹饥荒。这也直接体现打仗打来的民生危机。
安史之乱之后之后,大唐就开始走向衰败,所以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标签: 唐朝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