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包拯官职全名和北宋的中央官职体系

犀牛历史 171 0

在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中宋朝的官职制度极其复杂,很多人受电视剧电影影响,对中国古代的官职制度有很大的误解。今天我将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宋朝的官职制度。宋朝的官职制度分为三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制。北宋初,元丰改制,一直到南宋官职制度是不同的。今天我们重点讲元丰改制以前的官职制度。

宋朝官职的一大特点是加强中央中央集权,百官权利分散。宋朝官职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本官、散官、差遣、贴职、勋职。

你不知道的包拯官职全名和北宋的中央官职体系

例如我们熟知的包拯,他最高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官职名很长,但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首先枢密副使是差遣,就是实际工作岗位,朝散大夫是散官决定他的公职等级。给事中是本官决定他的俸禄。上轻车都尉是勋职,勋职主要是军功授予,宋朝军功共十二转,最高级别就是我们熟知的上柱国。东海郡开国侯是爵位,后面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实爵位享受到的补贴,赐紫金鱼袋是官服的级别。最后赠礼部尚书是他时候追赠的官职。实际上包拯还有贴职,早期贴职是天章阁侍制,所以有的地方称“包侍制”,后来是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又称为“包龙图”,这里说明一下,有的电视剧中称包拯是龙图阁大学士,其实是不对了,宋朝贴职中最高是学士,大学士是满清时才有的。他死后的谥号是“孝肃”,所以又称包孝肃。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宋朝的官职是有几部分组成的,并非是什么官职就有什么样的权利。

你不知道的包拯官职全名和北宋的中央官职体系

宋朝是不设宰相的,宰相的权利有中书、枢密、三司分取。中书掌政事,枢密掌军事,三司掌钱粮,三者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政事堂又叫都堂,东府最高主官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相公一词就是当时对都堂主官的称呼,王安石就是著名的“拗相公”。下设副手三到五个不定,称:参知政事。

枢密院又叫西府最高主官叫:枢密使,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

三司主官称: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

宋朝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官阶低而任殿中侍御史,或监察御史者,称“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苏东坡经历的“乌台诗案”中的乌台就是指御史台。

宋朝官职和差遣有明显的区分,简单来讲官职是代表身份,差遣代表权力。就好比现在少将是军衔,真正的职务则是师长,参谋长之类。差遣前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比如宋慈提点刑狱司,包拯知开封府。若资历老,本官级别高差遣前常带判字,比如韩琦的判相州,文彦博判大名府。若资历和本官稍欠,就常带权字。虽权力并无区别,但可以反应出官职等级的差别。

所以宋朝的官员职务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我们今天只是粗略的介绍了宋朝中央的权力机构。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续更新。

标签: 宋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