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些宋朝人()连载•93•李继隆:这个国舅不一样

犀牛历史 98 0

  看,那些宋朝人()连载•93•李继隆:这个国舅不一样

  李继隆(950-1005),字霸图,在征荆南、南楚之役中因忠直而得罪同僚、受到攻击后被贬谪的勇将李处耘长子,《宋史•李处耘传》后有附传。

  李处耘虽遭到贬谪,宋太祖对他却很赏识,也很感念他的忠诚,在李处耘去世两年后,于开宝九年(976)十月去世前,为自己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与李处耘十七岁的女儿定了亲。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处耘的女儿入宫,雍熙元年(984)十二月,被立为皇后。李皇后因为亲生的儿子早夭,后来再没有生育,对宋太宗其他的儿子很是慈爱,尤其对后来的宋真宗更好,宋真宗继位后,尊李皇后为皇太后,极尽孝顺,对李继隆这位“元舅”即长舅也很亲近、尊重。

  但李继隆这位国舅,却与传说、小说(评书)、戏剧里经常以恶人形象出现的“国舅”不同,不仅没有祸国殃民之行,而且为国捍御边疆几十年,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附传记,继隆小时候因为父亲征战在外,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稍微大一点后,因父亲的恩荫做了宋太祖的侍卫“供奉官”。宋太祖建隆四年(963),继隆的父亲李处耘被贬任淄州刺史,十四岁的继隆也被“除籍”,开除出干部队伍。时间不久,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是宋太祖的生日“长春节”,建隆与母亲一起进宫向宋太祖进献礼物,宋太祖为建隆官复原职。当时朝廷掌权大臣中有人与处耘有旧怨,忌惮继隆有才,阻挠继隆发展,继隆失意落魄,不治产业,以骑马打猎自娱自乐。

  宋太祖乾德二年(965)十一月,宋朝征伐后蜀,选任继隆为果州(治今四川南充)、阆州(治今四川阆中)监军。继隆当年只有十六岁,他的母亲担心他不懂打仗,想让他父亲身边的官兵辅佐他。继隆说:“此次争战儿自有想法,哪需要这些人。请母亲不用担心。”继隆的母亲听后,心中很是宽慰,送儿子出征。

  后蜀平定,继隆回还,夜走栈道,因下雨路滑,骑马行进的继隆连人带马一起跌入险峻的山涧,山涧深十多丈,继隆幸而挂在大树上,才没有丧命,跟随他的骑兵快马绕道几十里外,才找来火把,用绳子把继隆拽了出来。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九月,宋朝征伐南唐,继隆率领禁军步兵“雄武军”三百名士兵进驻邵州 (治今湖南邵阳),但上级只给了这支部队刀、盾两种简单武器。进军路上,有数千少数族敌军在长沙南边列阵,阻截道路。继隆率众奋力作战,敌军败逃,但继隆受伤,部下的士兵也伤亡三分之一。继隆的手足都中了毒箭,得到极好的药物治疗才痊愈。宋太祖得知继隆如此勇猛果敢,很器重继隆。

  接着,继隆又与石曦率兵进袭袁州(治今江西宜春袁州区),攻破桃田砦,追击敌军二十里,接着攻入潭富砦,放火焚烧了潭富砦存储的云梯、冲车和粮草。

  后继隆又跟随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转运使李符,监督指挥荆湖地区的漕运,供应征伐南唐各路部队所需物资。南唐人认为宋军不善水战,派出很多舰船以截断宋军粮道,继隆屡次与南唐水军作战,将粮草悉数送达前方。期间,继隆每天奔驰四五百里,来回巡视、侦查敌情,一天巡视途中遇到一只老虎,继隆弯弓搭箭,将其射杀,亦曾抓获南唐一名军将,准备将其押送朝堂,但在行到项县(治今河南省沈丘槐店镇)时,这名敌将患病将死,继隆砍下敌将的头,献送京城,宋太祖因之更加欣赏继隆。

  此后在与南唐军的作战中,继隆被乱箭射中额头,只是因为所戴的头盔厚实坚固,才没有受伤。

  宋太祖从继隆的作战中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且追念他的父亲,想提拔使用继隆,传旨给继隆:“南唐首府升州(今江苏南京)平定后,你要亲自向朝廷呈送捷报,朕要给你重赏。”当时朝廷在军中派有十几名宦官,也都想等攻占南京后回京向朝廷报捷,以求封赏,而就在攻占南京之前,军中有机密事情需要回京奏报,这些宦官都不愿回京,只有继隆主动请求承担任务。当继隆到京,南京尚未攻取,宋太祖很惊讶。继隆分析南京破在旦夕,向宋太祖汇报,自己曾在途中遇到大风,白天黑如暗夜,这是南京城破的征兆,南京必破。第二天,南京城破的捷报果然报至朝廷,太祖招来继隆,对继隆说:“南京之事,如你所料了。”宋军占领南京,南唐将领卢绛聚众一万多人,在原南唐各地抢掠,朝廷命令继隆招降卢绛,卢绛归降。南唐平定,继隆被提拔为官阶为“同七品”的“庄宅副使”,宋朝武官的官阶低,做了七品官,继隆跻身中级军官的行列。开宝九年(976)春天,宋太祖巡幸洛阳,继隆随行,任“御营前后巡检使”,负责维护宋太祖住所的安全。

  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太宗继位的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二年(977),继隆改任官阶“同六品”的“六宅使”。这年继隆奉诏与王文宝、李神祐、刘承珪等人一同监督指挥疏浚流经京城汴梁的河流“西河”,又与梁迥、窦神宝一起治理黄河决口。在治理黄河决口时,身体肥硕的梁迥所乘的小船老旧破败,不能渡水,继隆把自己的乘船换给了梁迥。不一会,继隆换过来的船果然倾覆,继隆落水,爬到一颗枯死的桑树树梢,等到有船来救,才渡过河去。

  太平兴国四年(979)四月,宋太宗亲征北汉,继隆随行。宋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继隆任“四面提举都监”,与李汉琼率领部队用架云梯、冲冲车、挖地道等办法攻打太原西城,继隆亲临前线指挥,北汉军用抛石机发射的石块从继隆身旁掠过,继隆的亲随军兵被击中死去,继隆却对安危毫不顾忌,继续督战。太原平定,宋太宗率大军进讨五代初期被辽国占领的幽州(今北京),继隆与郭守文率领先头部队打败数千辽军,宋军包围幽州,继隆又与守文为先锋,在湖翟河(约为今北拒马河)南岸大败辽军。

  战后,继隆出任于辽国接壤的镇州驻军都监,辽国侵犯边疆,继隆与崔翰等军将迎战。此前,宋太宗给众将颁发了“阵图”即部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但在临敌作战时因地形、敌情随时变化,完全按“阵图”作战多有不便,众将以“上命不可违”为由建议按图作战。继隆说:“事有应变,怎么可以预先设定!如果因不执行阵图被朝廷追究罪责,由我一人承当,作战必须随机应变。”众将终于按战场情势投入战斗,在徐河(在今河北徐水)打败辽军。

  当年,继隆改任“宫苑使”、遥领妫州刺史,实任三交(在今山西忻县西六十里,是通往静乐、岚县的必经之路)驻军监军。期间与三交驻军统帅潘美进袭辽国,攻破辽国所据的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将灵丘的居民全部迁到宋朝。后继隆改任驻扎定州的禁军部队主将“驻泊都监”,期间领兵从土镫砦(一说为今山西宁武县东北盘道梁,一说在今原平市崞阳镇北12.5公里土屯寨)进军,攻击辽国,缴获很多牛羊、车辆、帐篷。宋太宗下诏表彰了继隆。

  太平兴国七年(982)十二月,西北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叛宋,朝廷命令继隆与田仁朗、王侁率兵进剿李继迁。八年四月,继隆率军在银州(治今陕西米脂)北部打败党项族悉利部落,追击逃敌数十里,斩首三千多级,且将斩获的党项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的头颅挂在高杆示众,俘虏其少数族、汉族部众老幼一千多人,缴获的牛马、铠甲、武器更多;又在开光谷西面的杏子坪(在今山西榆林西)打败党项保寺、保香部落,斩杀其副首领埋乜已等五十七人,招降党项银三部落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人;又打败党项没邵浪、悉讹等部落,转战至浊轮川(今陕西神木境窟野河支流)东、兔头川(今兔儿川)西,生擒党项族军兵七十八人,斩首五十九级,俘虏敌军、缴获物资数以千计,转战至监城(今址不详),党项吴移、越移等四个部落来降;党项族岌伽罗腻等十四个部落依仗人多势众不降,继隆与尹宪(先)予以袭击,平毁其一千多座帐篷,俘虏、斩杀其部众七千多人。不久,继隆改任高阳关驻军监军,遥领环州团练使。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幽州战役,继隆归东路军主将曹彬节制。继隆先是率军帮助先锋薛继昭在固安南打败数千辽军,接着攻下固安、新城,又攻克涿州。战斗中继隆被敌军射中左大腿,但继隆不退,坚持作战,鲜血从大腿一直流到脚踝。此战,继隆俘获一名辽国显贵大臣。曹彬想为继隆向朝廷报功,继隆劝止了曹彬。

  稍后,宋军傅潜、米信部战败,各路宋军溃败,只有继隆所部保持完整队形成建制地撤回。宋太宗当即任命继隆为与辽国交界的定州知州。不久宋太宗下诏,宋军在边境各地驻扎,继隆让书吏将诏书全文抄录下来。十多天后,一些溃兵汇集到定州城下,不知驻地所在,继隆按诏书发给溃兵凭证,让他们拿着去各自的驻地。由此宋太宗更加欣赏继隆的智略计谋。当年,升任继隆为侍卫司所属禁军马军都虞候、遥领武州防御使。辽国大举进犯边境,继隆离朝,出任与辽国交界的沧州驻军都部署。宋将刘廷让在君子馆(在今河北河间西北)与辽军接战,战前与继隆约定,继隆率精锐部队殿后,一旦刘廷让战事不利,继隆即率军增援。然而,不知如何,战斗开始不久,刘廷让陷入辽军重重包围,继隆竟领兵退保乐寿(今河北献县),刘廷让力战不敌辽军,全军覆没,只一人单骑逃脱。宋太宗大怒,将继隆召回京城,下令中书省审问继隆。但没多久,继隆获释,第二年,升职衔为遥领沧州观察使。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继隆升任侍卫司禁军马军都指挥使、遥领保顺军节度使,成为宋朝最高级武官。九月,出任定州都部署。

  在继隆任职定州前,朝廷定议,如果辽军来犯,宋军须坚壁清野,不可与之野战。继隆到任后的一天,辽军突然来袭,攻打蒲城(据《续通志•卷三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二》,《宋史》此处当记误,辽军所攻应为满城,今河北满城),进而进至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部翠屏山,历史上称为大清河正源。经山西灵丘、河北省涞源、唐县、顺平、定州、望都、清苑、安新,在安新汇入白洋淀,后入大清河)岸边。定州监军袁继忠情绪激昂,请求出兵,宦官、“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以诏书规定不得出兵为由阻止。继隆说:“疆场征战之事,将帅可以临机独断。”与继忠出兵应敌,经几次战斗,击退了辽军。

  端拱二年冬天,继隆护送粮草到威虏军(后改广信军,治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西二十五里有废遂城县),辽国一位因战功卓著而位在百官之上、官名为“于越”的将领率领八万骑兵前来截击。继隆所率步兵、骑兵总共才一万人,继隆预先命令一千军兵在威虏军城北十里埋伏,自己则列阵以待。战斗尚未开始,辽军正在吃饭,参战的另一名宋将、“北面缘边都巡检使”尹继伦尹率部突击辽军,辽军败逃。继隆率部追击逃敌,直到越过徐河,俘虏很多辽军。后宋太宗下诏废弃威虏军,继隆建言:“梁门(遂城的代称)是国家的北面保障,不可废。” 威虏军得以保留,驻军守卫如故,成为宋朝北疆的边防要地。

  宋太宗淳化初年(990),太宗派使臣到定州,向继隆口传密旨:“若契丹再次入寇,朕当亲征。”继隆上奏:“自从契丹肆孽,边境多事,陛下不知到臣没有什么才能,把守卫边疆之事托付给臣,臣不敢不整训部队,扬我军威,宣示皇上的威名,打败敌人的侵略。但臣向皇上拜辞之日,曾向皇上表达自己的衷心,契丹不过是蜂蚁之妖,一定会被我朝大军歼灭。臣子的本分,是把生死都交给国家,御敌是臣子的事,请皇上不必有亲征的想法。皇上一人出行,各个部门都得跟随,大队人马吃住行军,都得州县支应,百姓的辛劳、物资的筹措严重、庞大,消灭如此小小的敌人,还是交给将帅。臣虽才低力弱,甘愿以死报国。”而当年辽国没有入侵,宋太宗没有再提亲征之议。

  淳化四年夏天,宋太宗将继隆召回京城,当面表扬了继隆,接见之后,改继隆职衔为遥领静难军节度使,继续回定州领兵。这年,驻地夏州(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的党项族首领、被宋太宗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名赵保忠的李继捧与其族弟、另一名党项族首领、起兵反宋的李继迁连谋叛宋,宋朝朝廷很是忧虑,而且绥州牙校高文(左“山”右“不”)把绥州城献给了李继迁,黄河以外地区的少数族、汉族民众严重骚乱。朝廷任命继隆为“河西行营都部署”、尚食使尹继隆为都监,征讨李继捧、继迁兄弟。继隆出兵之后,李继迁被打败逃遁,李继捧被擒,继隆准备将李继捧押送京城。偏将侯延广、监军秦翰建议诛杀李继捧,继隆说:“李继捧不过是案上之肉,杀不杀他,应当向皇上请示。现在李继迁逃跑,千里戈壁,出兵追击,粮草难于供应,我们还是应该养威持重,不可轻举妄动。”侯延广等人都很佩服继隆的看法。

  其时宋太宗给继隆等下密诏,要求废弃夏州,平毁夏州城。继隆命令秦翰、偏将高继勋和他的弟弟李继和一同回京奏报宋太宗,认为夏州是北方古镇,党项觊觎之地,保存夏州,可以以之为依托打击敌人,应予保留;并请求在银、夏两州南界的山中增设堡垒,以控扼冲要,截断党项的粮道,且作为保护内附少数族部落的屏障。但宋太宗对继隆的这些建议没有回复,未置可否。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宋将白守宗、白守荣、马绍忠等向灵州运送军粮,被李继迁截击,在洛浦河(古名安乐川,又名溥乐河、灵州河,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苦水河)战败。宋太宗大怒,紧急任命继隆为灵、环等十州都部署,指挥部队征讨李继迁。当年秋天,更发动五路大军,讨伐李继迁,命令继隆从环州出发,经东关镇,由赤柽路、苦井路(两路今址不详)进军。继隆认为宋太宗所指示的出兵道路绕路遥远,缺乏水源,请求由橐驼路(在今陕西定边县)直取李继迁的老巢,并派弟弟李继和回京奏报作战方案。宋太宗召见李继和,当面详细讯问了继隆的想法,判定继隆必败,立即派引进使周莹带亲手书写、对继隆提出严厉批评的诏书赶往继隆军营,督促继隆从赤柽路进军。但当周莹到达继隆军营,继隆仍以“临机立断”为由,不等上报朝廷,按自己的计划发兵。然而,继隆与另一名将领丁罕出兵十多天,果然如宋太宗所料,没有遇到敌军,不得不撤回,士兵劳累困乏,其他将领也未能如期实现作战计划。继隆一向性情刚强,违抗皇命而遭此失败,既惭愧又恼怒,肆意杀戮官兵,且上奏朝廷,负责粮草供应的转运使陈绛、梁鼎工作不力,导致军中因储备不足断粮,二人受到降级处分。

  至道三年春天,因为投附宋朝的少数族部落众多,李继迁派其“军主”史癿遇率领部队进驻橐驼口(在今陕西定边县南)西北两山夹峙的关口,意图阻绝。党项熟仓部落的“蕃官”癿遇向继隆报告了史癿遇驻军橐驼口的消息,继隆派部将刘承蕴、田敏与癿遇联合,击退了史癿遇,斩获敌人首级数千个,缴获牛、马、橐驼(骆驼)数以万计。

  按照以前的惯例,西北地区向灵州运送军粮,都是走“旱海路”,穿越沙漠,自冬至春,才能全部运送完毕。继隆到西北后,向朝廷建议,由古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蔚茹河路”(蔚茹河,今宁夏固原境内清水河)运送更为便利,请求批准。但朝堂之上众议不一,继隆非常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宋太宗最终批准了继隆的计划。继隆率领部队进军,在古原州建立了堡垒,并派如京使胡守澄把堡垒扩建为城池,这就是后来的“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

  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改继隆职衔为遥领镇安军(治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检校太傅。一个月后,将继隆召回京城,加升继隆职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隆有了宰相的荣誉、地位,但同时解除了继隆统军西北的军权,命他到镇安军所在地陈州任职。宋真宗继位的第二年即咸平二年(999),继隆的母亲去世,继隆提出辞职回家为母亲守孝,真宗没有同意,命他“戴孝任职”。这年秋天暴雨,蔡河河岸被大水冲毁,继隆冒着危险指挥士兵堵塞,从辰时一直到午时,水浪才稍微平缓。

  咸平四年(1001),继隆升职衔为“检校太师”。其时辽宋两朝在边界发生战争,宋军在望都失利,继隆连续给宋真宗上书,请求面见真宗,奏报自己对与辽国作战的想法,并请求亲赴边疆,为国效力。不久宋真宗召继隆进京,接见继隆,询问作战方略。继隆进言:“契丹侵扰,也是常事,请朝廷派出将帅讨伐,不用劳烦皇帝亲征。”真宗对继隆表示慰问,同时改任继隆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兼许州知州。

  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继隆的妹妹、明德皇太后病危,宋真宗下诏让继隆入宫探视。三月十五日,明德皇太后去世,九月下葬,宋真宗又让继隆回京参加皇室举办的葬礼。当年冬天,辽国承天太后、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经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迅速推进到黄河北岸。宋真宗准备亲征,继隆上表请求随驾出征,宋真宗同意,任命继隆为“驾前东西排阵使”,先期赶赴澶州,在澶州城北布阵。继隆到达后,命令部队拆毁战车,建立营地,数万辽军骑兵趁宋军立足未稳急攻宋军,继隆与石保吉率部抵御,击退辽军,且追击几里远。宋真宗进驻澶州,到澶州北门视察军力,召见慰劳继隆,见继隆所辖部队军容整肃,赞叹、夸奖了很长时间。第二天,宋真宗来到继隆的军营,在营中设宴,招待了随从官员。咸平二年初,继隆回京,加升职衔为“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与以前的封赏共计一万四百户,增加“食实封”即可以在“食邑”向百姓征税自用的户数,与以前的赐予合计达三千五百户。但诏书刚刚下达,继隆就得了病。宋真宗亲临继隆家中探视,并给继隆的弟弟、时任并、代二州钤辖的李继和下诏,特许继和走驿道从速赶回京城看望哥哥。二月初五,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宋真宗亲自前往继隆家中吊祭,痛哭,身穿丧服为继隆发哀,又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他“中书令”荣誉职衔,追谥“忠武”;录用继隆之子李昭庆为洛苑使、侄昭囗、昭逊为侍卫“内殿崇班”,同时录用继隆门客二十余人。宋仁宗天圣初年(1023,《宋史》记为宋真宗乾兴初年,误),宋仁宗下诏,继隆与宋真宗朝的著名宰相李沆、王旦一同“配享”真宗庙庭,即在宋真宗的神庙陪同宋真宗接受后人的祭祀。

  《宋史》附传最后记,继隆出身贵家,善于骑射,通晓音律;自我感慨有才能,因之亦能自我造就,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好读《春秋左氏传》,喜名望、声誉,总是以对待客人的礼仪接待儒士;继隆宋太宗一朝受到特别的亲近、信任,宋太宗每次出征,必把机要之事委托给继隆,宋真宗因为继隆是“元舅”之亲,不愿意继隆军旅劳苦,让他在京城近地做节度使,悠游享受,恩礼深厚,但继隆对此却很理性,能谦虚谨慎地做人做事,以保全身家,明德皇太后病重,想见继隆,宋真宗催继隆赶快到皇太后居住的万安宫见面,继隆却只是在宫门前写了拜表送进去,没有进入后宫,宋真宗曾让自己的儿子到继隆家拜望,继隆连茶都没有为各位皇子准备,而是让皇子的随从用皇子自己的茶炉烹煮。

  《宋史》传后之“论”对继隆没有做评价。但王称在《东都事略》中评价:澶渊之役,石保吉与李继隆不自以有功为傲,二人在宋真宗面前互相推让,保吉说:“布列战陈,指授方略,都出于继隆。”继隆说:“效力用心,亲率将士作战,臣不如保吉。”二人的做法值得赞叹,真是贤良!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在总结满城之战时,认为此战显示出李继隆和另一名宋将赵延进对于军事颇有见地,而二人“倘有丧师,独当其责”的负责精神尤其可贵。

  我则觉得,《东都事略》、《中国历代战争史》对继隆的评价都缺了一点:继隆出身贵家,妹妹是皇后,自身为国家屡立大功,却能谨慎自处;身为将门之子,自身又做武将,却能礼敬文人,学习、通晓音律,都是皇权时代皇亲、武将难得的作风,应该得到后世之人特别的赞赏。

标签: 宋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