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犀牛历史 90 0

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时代的巅峰,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以引以为豪。然而创造出开元盛世的皇帝李隆基则毁誉参半,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争议。在李隆基即位之初,他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创造出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他却一改往日勤政的作风,逐渐沉迷到于奢靡的生活,在政治上也显得越发昏聩。这种前后反差巨大的执政态度,也让处于巅峰的盛唐危机重重,最后引发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很多人读史书看到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李隆基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历朝历代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其结论也是众说纷纭。大多数认为李隆基是在取得了开元盛世后变得骄傲自满,所以在政治上刚愎自用,听不进朝廷大臣的合理建议,才出现巨大的施政失误,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显得似是而非。看上去说中了其中的关键,实际上什么也没说。因为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每个人都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李隆基作为皇帝,面对开元盛世这种历史级的成就,有些自以为是是很正常。这种事情只要是有卓越成就的皇帝都会经历,但是像李隆基反差这么大的却极为罕见。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毕竟治国这种事情,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而是唐朝朝廷整个政治体系的事情。即便李隆基沉迷于往日的功绩不能自拔,但朝廷中还有宰相等各位重臣,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堕落下去。实际上在天宝年间,朝廷中也有不少大臣对李隆基提出意见,但最终都没有得到好的回应。反而在朝廷中出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当国的情况,为安史之乱埋下危机。这样的情况在开元年间也曾出现,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对比这两个时代的差别,可以从中看出唐朝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元时代最为可贵的一项制度,在天宝年间被彻底放弃了。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分析李隆基在天宝年间犯下施政错误的原因,其根本来在于唐朝廷中缺少了能够管束皇帝的大臣。中国古代的大臣讲究“匡君辅国”,这其实是对古代宰相的要求。其中隐藏了两层含义,现代很多人都比较看重“辅国”,然而古代文人却对“匡君”二字更为看重。“匡君”就是指教育君主,管束君主的言行,让君主在执政方面做正确的决策。只有完全做到“匡君辅国”的宰相,才是古代的真宰相。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和宋璟都能做到如此,然而天宝年间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却完全没有这项素质。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在开元年间,姚崇和宋璟先后为相,帮助李隆基创造了开元盛世。尤其是宋璟,他以正直清廉著称,在执政风格上趋于保守,但却成为阻止李隆基任性妄为的重要保证。李隆基作为皇帝,本身也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所以在政治上往往是乾纲独断的。在取得了一些成就后,他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在政务的决策上就逐渐变得刚愎自用。这使得他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甚至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给国家埋下很多的隐患。每当这个时候,宋璟就会主动站出来阻止李隆基任性妄为,甚至利用宰相权力驳回李隆基的决策,让国家政务回归正常。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在宋璟接替姚崇为宰相后,首先做的就是为国家选材。当时因为姚崇整顿吏治,使得朝中很多武则天留下的斜封官和亲眷官,包括拥立李隆基称帝的功臣都被外放出京,朝中大量职位空缺。宋璟在选拔官员时公正廉洁,唯才是举,受到百官的称赞。尤其是在于李隆基发生意见冲突时,他敢于犯颜直谏,驳回其不合理的决策。他的这种风格虽然让李隆基不喜,但仍旧被采纳,所以朝廷政治清明,并没有出现天宝年间那种腐败堕落的现象。这种风气也让大臣们敢于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迫使李隆基在政治上必须做出表率。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当时宋璟和李隆基的关系,有点像贞观年间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当时的李世民也是沉迷于贞观之治的功绩,但有着魏征时刻的监督和纠正,才让李世民没有走上任性妄为的道路。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在讨伐高句丽上决策不当,自己检讨时也怀念魏征能及时指出他的不足。

李隆基在取得开元盛世的成就后,由于人性使然也出现了刚愎自用的毛病。宋璟在世时多次规劝李隆基,使其有所忌惮和收敛。对于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宋璟也绝不手软,甚至因开罪李隆基而罢相。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维护的朝廷政治清明的环境,让腐败无法滋生,也就没有出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官员。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其实李隆基也是非常优秀的皇帝,虽然有时候很任性,但对于宋璟的规劝也是听得进去的。他当时可能会发怒而贬斥宋璟,但回过头来又会对宋璟加官进爵,以此表示感激和肯定。李隆基常常在朝中夸奖宋璟是“国家元老,为朕股肱耳目”,并将宋璟“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从这些方面看,李隆基对宋璟不但没有私怨,而且将其作为老师来看待。所以李隆基出巡洛阳等地时,宋璟常常作为坐镇长安的重臣,这是把整个大唐托付给他的节奏。这样的安排也表明了宋璟在开元年间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开元盛世得以延续。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可惜的是,宋璟去世后朝廷中缺乏这样的老臣,而新进的大臣又不敢向李隆基提意见,这使得他逐渐偏离了开元年间的执政路线。受到开元盛世功绩的影响,李隆基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缺乏老师正确引导下,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投其所好的吹捧,使得李隆基更加自以为是。他在施政中犯下的错误,大多是自以为是造成的。而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臣,也是利用这些施政的错误把持朝政,谋求私人的权利。在这种大背景下,朝中的贤臣纷纷被排挤贬斥,而奸佞之辈横行,宋璟建立起来的朝纲便逐渐被破坏殆尽。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因此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发生,固然是李隆基个人原因造成的重要后果,但在制度上看也是朝廷大政方针被破坏的结果。李隆基的任性妄为破坏了宋璟为相时期建立起来的清廉治国的制度,这才使得朝纲败坏,奸吝横行。如果在天宝年间仍旧有人像宋璟那样监督和管束李隆基,那朝廷体制不至于败坏,奸臣们也没有上进之路,国家也就不会陷入危机和内乱。从这个逻辑层面看,宋璟和开元时期的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成为开元盛世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任何一样流失或被破坏,都会给朝廷留下重要的隐患。

福祸盛唐(六章)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很多人在大谈制度的力量,将人治的属性贬低得一钱不值。实际上这是一厢情愿的看法,也是天真可笑的。人治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制度的维护,是互相促成的。否则就像李隆基那样,没有可靠的人才,只靠制度的空中楼阁,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而缺乏可靠的人才,也会使得制度被破坏,最终导致极为恶劣的后果。从李隆基身上的政治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应该让后人感到警醒。这样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否则走错了路,会遗祸无穷的。

标签: 唐朝是怎么由盛转衰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