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未遂,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建议支持下,把李承乾,连同争夺皇位的魏王李泰一并废黜,改立李治当太子。
↑唐高宗李治性格善良软弱↑
李治的优势有两个:他是李世民硕果仅存的嫡子;他的舅舅是权势显赫的长孙无忌。
可没过多久,李世民改变了主意,他想废黜李治,改立吴王李恪当太子,李世民私底下和长孙无忌谈及此事时,夸赞李恪“英果类我”。
李世民一直对李治不放心,恰恰因为李治性格懦弱,不够坚毅,而吴王李恪则完全是相反的个性,甚至被李世民夸赞像自己一样英果。
可长孙无忌却坚持认为不可。
李世民不开心,冷冷的问了长孙无忌一句:“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反对?”
大实话!!
↑长孙无忌一度掌控了大唐朝局↑
但长孙无忌竟然能够厚着脸皮解释了一番:我支持李治,并非因为我是他舅舅啊。而是因为李治仁厚,是一个守成之君。(这句话有拍李世民马屁的嫌疑)
此外,储君是国家之根本,不能轻言废立,换来换去的。李世民听了这番话,不禁想起当年他一度想废掉李承乾,改立李泰,结果惹出了太子造反的人伦惨剧,几乎无法收拾。还是不折腾了。
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想到,他和长孙无忌这一番对话,却让李恪与长孙无忌之间从此再无缓和余地。
李恪内心是深恨长孙无忌的,毕竟,要不是这个老家伙,他就能够登上皇位了。
↑吴王李恪和长孙无忌成为政治死敌↑
长孙无忌内心是忌惮李恪的,他当然清楚李世民所言非虚,李恪这小子行事作风和性格处世都很像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有这么个政治仇家,迟早是一个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长孙无忌没有提及李恪的出身,实际上也证明了一点,李恪的出身并不会成为他登基的阻碍,李恪姓李不姓杨,哪怕他老妈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他也不会傻到把天下改了姓。
所以,假如李恪登基成为皇帝了,会发生什么呢?
1. 长孙无忌恐怕要人头落地,家族倒崩。
就像李世民所洞穿的那句话——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但和李恪没有亲戚关系。
就算没有上述的深仇大恨,李恪上台后,也必然会重用他的王妃一脉,长孙无忌无论如何都是过气了的。
李恪指挥不动他,又不可能信任他,自然就要把长孙无忌搬走。加上前面种种矛盾仇恨,长孙无忌恐怕死的很难看。
2. 李治仍然会善终。
历史上,李恪在被判死刑后,李治曾经声泪俱下要救这个哥哥一名,可惜他根本没有足够的魄力去对抗长孙无忌。
↑李世民担忧玄武门之变重现↑
在李恪死后六年,李治才在武则天的帮助下,收拾了长孙无忌一党。
如果李恪登基为帝,李恪必然不会杀掉人畜无害,又和李恪感情不错的李治。
李世民也一定是坚信这一点,才一度动心让李恪替代李治,毕竟,这位弑兄逼父的千古一帝,内心最痛的点就是害怕后代再出现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惨剧。
3. 大唐这艘大船,依然会很稳。
李恪此人很有才华,文武全才,又担任过安州都督,安州刺史等职务,参与过地方实务,从政经验不会比李治差。
↑巍巍大唐!↑
此外,李恪的子女众多,也不存在他死后没人继承的情况。李世民给他打下的基础也足够好,李治这种性格软弱的人物都能各种打胜仗,开疆扩土,何况李恪?
尤其是,李治身体极差,为武则天未来变天埋下了伏笔。而李恪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然,李恪会不会使得李世民后期的苛政变本加厉,以至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谁也无法判断。
4. 那个在感业寺出家的尼姑武才人,恐怕一辈子只能长伴青灯古佛了。
历史再无武则天。要是如此,还真挺遗憾的…………
标签: 唐朝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