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友评价一位唐代皇后:“有古后妃之美,无后世后妃之失,太宗谓内良佐,信夫!若长孙皇后之贤,自三代而下之绝无仅有者也。”她一生贤良淑德,帮助皇帝,成为皇帝最宠爱的人,这位皇后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她一生与唐太宗十分恩爱,在她死后,唐太宗悲伤不已,他们之间的感情“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唐太宗为何如此宠爱长孙氏?
长孙皇后
共患难长孙氏是河南洛阳人,她出生贵族世家,她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氏从小就与李世民定有婚约,之后长孙氏的父亲去世,她跟随母亲一起去到舅父家中,舅父高士廉对她们特别好,并且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小就交好,在长孙氏服丧期满后,他便开始促成两人之前定下的婚约,在大业九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两人开始了相爱相伴的一生。
唐太宗
婚后长孙氏归宁于永兴里,之后隋炀帝发动了征辽战争,李世民的母亲窦氏随着隋炀帝出征,却意外生病,李世民便悉心照料母亲,但是窦氏却没能挺过来,于一个月后去世,李世民伤心不已;一个月之后杨玄感谋反,高士廉被贬流放,长孙氏也是特别伤心,此时两人一人失去了亲生母亲,一人亲如父亲的舅父被贬流放,刚成婚的小两口便经历这般坎坷,但是两人互相安慰、互相支持,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
高士廉
义宁二年的时候,李渊登基为帝,国号大唐,改元武德,这时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被封为秦王妃。之后李世民身为主帅经常出征在外,而身为秦王妃的长孙氏则在家中帮李世民排除后顾之忧,李世民因征战四方,身兼数职,他的地位与太子李建成持平,而这也遭到了李建成的打击,经常联合后宫妃子一起在李渊面前谗害李世民,而长孙氏则也往来与嫔妃间,帮助自己的丈夫缓和在皇帝中的印象。但是李世民与太子齐王之间的矛盾还是十分严重,到了后来,在太子的一系列陷害下,李世民在长孙氏和她哥哥长孙无忌的支持下决定在玄武门设置埋伏,长孙氏在开始前,鼓励士兵,鼓励丈夫李世民,最终李世民完胜,被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成为了太子妃,之后李世民登基称帝,继位不久之后长孙氏就被册封为了皇后。
李渊
端庄大气且聪慧长孙皇后虽出生在贵族世家,但是她是一个极为节约的人,不喜欢浪费,对后宫、对皇子们管理的都很严格,要求他们谦恭节俭为先。长孙皇后性格温婉稳重,待人平和,而李世民常年征战脾气较为暴躁,《贞观政要卷二·纳谏第五》中有记载: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 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这些都展现了长孙皇后的聪慧机智,敢于在唐太宗面前谏言。
《贞观政要卷二·纳谏第五》
抑制外戚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一路走来,两人情意十分厚重。唐太宗十分喜爱长孙皇后,所以爱屋及乌,他对长孙皇后的家人也加以重用,并且长孙无忌从小就与唐太宗交好,所以李世民将其视为心腹,并且允许他自由出入皇宫,并且还想要任命其为尚书右仆射,但是长孙皇后不同意,可是唐太宗认为长孙无忌完全配得上这个职位,说服不了丈夫,长孙皇后转向自己的哥哥,让哥哥辞职,最终唐太宗争不过长孙皇后,便做罢了。
长孙无忌
生死相随唐太宗常年征战所以身体留下了许多伤病,每次唐太宗犯病时,长孙皇后就在身旁悉心照顾他,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柴绍突来告变,唐太宗立即穿上了盔甲,而同寝的长孙皇后见到自己丈夫穿上了盔甲后,不顾自己的体弱一直紧跟唐太宗,她想陪在唐太宗身边照顾他,旁人怎么劝她,她都不听。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悲痛欲绝,《旧唐书·长孙皇后传》中记载: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由此可见唐太宗在失去长孙皇后之后的悲伤程度。
《旧唐书·长孙皇后传》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便有死后与她葬在一起的想法,之后便开始修建昭陵,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入葬昭陵,两人又再次相聚,他们两人就是所谓的“伉俪情深,义期同穴。”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两人一起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次生死相随,他们两人的感情是在漫长岁月中熬出来的,他们之间的情意始终不渝。一代贤后正是靠着自己的端庄行为和为唐太宗排忧解难才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得到了唐太宗一生的不离不弃,疼爱有加。
标签: 唐朝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