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清两代不设宰相,在明代大学士基本上是代行宰相职权,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清代大学士更是一种“职称”和荣耀,而非实权和实职。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吗,明清两代大学士不是中枢要臣,就是封疆大吏。其实大学士职务并非明朝首创,在唐代就有,一般都是刚刚考上进士的人担任,一一方面是熟悉政务。一方面也是便于朝廷考察,唐代的大学士工作就是给皇帝当秘书,辅助皇帝或者在尚书省给宰相处理公文事物,过了几年就外放地方为官,宋承唐制,宋朝依旧沿用唐朝“大学士”制度。无论地位和作用基本上和唐朝时期相当。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唐宋两朝大学士品秩虽然不高,能够参与草拟一些国家机要大事,再就是作为皇帝和宰相近臣,所以升迁很快。唐宋两代不少宰相都是大学士出仕。
但“大学士”真正成为实职和具有实权的却是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自秦代就有宰相制度,自明清之后,再无宰相职务,皇帝独裁达到空前程度,虽然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尤其是晚年以后,由于工作量巨大。百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效仿唐宋朝制度,设立大学生士。就此明朝就有了“大学士”一职。应该说,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学士”完全是皇帝的个人秘书班长,就是给朱元璋起草诏书。草拟相关意见,提报给朱元璋选择。明朝初年的大学士的级别不高,仅仅是五品左右,刚刚够上中级大明中级官员级别。但别看大学士品级不高,但由于天天在皇帝身边,知道国家最核心的机密。用现在的话说,是董事长身边助理,职务不高,但各个部门的经理也不敢小觑,而这些大学士就好比董事长身边助理,参与国家机要。能够提前知道内幕信息,他们直接归皇帝领导,其他任何人和部门也管不着他们,因此上各部尚书和地方封疆大吏都不敢轻视这些芝麻绿豆小看”小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再也离不开助理和秘书,也就是说这些大学士的的确确是皇帝所需,其重要性已经十分明显,“靖难之役”之后,朱棣登基以后,朱棣开始设立和组建内阁,而且内阁基本上是大学士组阁,就是皇帝的单独的秘书处,等到了仁宣二帝的时候,已经有尚书和侍郎兼容“大学士”了。也就是说,国家重臣出任大学士也证明往实职宰相上发展了,来担任,内阁主要班底就是这些由天子近臣的“大学士”们组成,也就是说此时“大学士”朝廷中枢已经从尚书往内阁转移。明朝皇帝多懒惰 ,多昏庸。皇帝大多不爱理政,内阁和内监权力大增,导致后来入阁即拜相,所有入阁即为“阁老”内阁第一把手,即为首辅,也就是首相,由于大学士权力骤升。当大学士资格和能力越来越难,乃至于入阁必须是 庶吉士。大学士的实际上的权力和宰相差不多了。
清承明制,从顺治年间开始,皇帝为了摆脱宗室诸王对他“控制”对于“大学士”这个制度越发倚重,其地位和权力大大地加强了,在顺治十五年,“大学士”被冠以殿阁名号形式固定下来,即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这四殿,以及文渊阁和东阁此两阁,也就是所谓的正“四殿两阁”康熙亲政以后,皇帝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他们对皇帝辅佐和秘书的作用越发重要之重要作用又再度凸显,康熙将“大学士”职衔变为以南书房形式存在。职衔“南书房行走”这是一个不是职衔的职衔,也就是相当于顾问,应该说没有任何权力,但实际上权力却极大,但他们权力却来自皇帝,而不是他们自己。康熙皇帝就是为了为了绕过朝朝廷,御史,以及官僚机构干预所设立的临时机构。实际上还是大学士作为。而雍正皇帝登基以后,直接成立军机处,所以说,自雍正以后,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军机处彻底成为皇帝的文字秘书,而军机处的存在彻底地架空了六部,一切事物均有军机处大臣分别单线直接汇报给皇帝。彼此不交叉,不干预,国家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入值军机处就是当宰相,其成员主要以宗室亲王和大学士。
军机处这一机构一直持续到清末新政之前,乾隆登基以后,将“四殿两阁”架构改为更为“三殿三阁”,其主要是:裁撤中和殿而增设体仁阁。凡被冠以“三殿三阁”大学士都是文臣领袖最高品阶——正一品,虽然品级都一样,但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殿”居上、“阁”位下,也也就是就说“三殿”大学士等级要高于“三阁”大学士。“三殿”大学士也有级别差即: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三阁”大学士也是一样。由高到低依次为:文渊阁、东阁和体仁阁。所以至此以后,这大学士官衔以保和殿最为尊贵。自乾隆起就固定为6个大学士名额。这里要说一句的说,自乾隆设立“三殿三阁”,仅有富察·傅恒一人当过保和殿大学士。后来乾隆设立了后补大学士,也就是“协办大学士”一职,级别为从一品,比大学士低半格。但大学士出缺即补。
自大学士制度明朝设立,逐步完善,到乾隆朝彻底完成,大学士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满清一朝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比如:张玉书,张英,张廷玉(父子),马奇,鄂尔泰,蒋廷锡,陈元龙尹继善,傅恒,孙嘉淦,刘统勋,刘墉(父子),和珅。福康安。曾国藩,李鸿章等等都担任过大学士,其中满清一朝和珅当大学士的时候最年轻28岁。最老的是尹继善72。三朝大学士就张廷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唐朝十八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