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时尚三门峡 免费订阅,三门峡人都在看
仰韶指纹引发指纹学界高度关注
2018年10月31日上午,笔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一枚仰韶时期的陶缸残片,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枚庙底沟类型彩陶片和若干红陶片。其中陶缸残片形状不规则,最长处10厘米,上有一规格为2.5 x 3.5厘米的鋬耳,造型规整,圆润细腻。鋬耳上横向下摁一凹窝,深0.9厘米,内竟留有一枚(1.7 x 2.1厘米)完整清晰的先民指纹!
西河南遗址指纹印标本
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在渑池县城西南1.5公里,谷水与涧河交汇处的城关镇西河南村。遗址在村北约500米处的丘陵东南部。1957年11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经过发掘,发现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属庙底沟类型。但近期通过当地文物部门的勘探调查发现,该遗址的面积已超过30万平米。
鋬耳是仰韶文化遗址中常见的器物附件或装饰。在全国已发掘的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中,应当会有这样器物出土。制作时多采用裹布摁压的方式,这样的工艺一是为了美观,二是防止陶泥黏连。在鋬耳上直接横向加摁指印的工艺,必须控制好摁制时间,否则会损坏胚体,费工耗时。所以古人这样做应是有意按制,陶器上指纹的无意留痕颇为常见。1978年,公安部126所在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指纹印痕,其中一件是国家博物馆藏半坡遗址出土编号为装41、总1720的陶器,局部较为明显的指纹印痕。但大多无意留下的指纹只是指纹的局部或细小模糊不清的,即使有较完整的,也不是立体的,同时也不是在特定的位置,还很容易造成磨损。
西河南这件鋬耳是在特定的位置特意摁制,几千来指纹基本保存完好。这种“按指为印”的制陶方法,与实用无关,很可能是古人特意按制的记号。
为了求证这样的工艺在仰韶时代是不是很普遍,笔者仔细观察了以前采集的同类型陶缸鋬耳三枚,造型较为粗犷。1号陶片上的鋬耳,也采用了横向摁压的方式,但由于古人制作时,可能胚体有点干,看出按制时用力较大,指头上部和下部两次用力,指印下部陶体边缘挤压有一小裂缝,指印中间呈平面状,乳突线纹较为清晰。2、3号陶片上的两枚指印顺鋬耳方向按制,可能因为角度的问题,指纹局部清晰。只有西河南仰韶遗址这枚鋬耳,指印摁制一气呵成,独立完整,乳突线纹无丝毫挪动迹象。这就形成了一枚仰韶时代居民完美的指纹陶模。
其他遗址指纹印陶片
笔者在自身的工作中,对彩陶上的指印纹饰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在《庙底沟彩陶上的指印纹饰》一文中论证,仰韶文化的彩绘艺术,经历了指纹的无意留痕——发现指纹的艺术美感——特意按制作为记号——指印纹饰——指纹画的过程。特别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圆点纹饰,应当是先民特意在彩陶上按制的指印。这些指印的功用最初可能是记号,陶工在绘制时又巧妙地将指印融入彩陶构图,成为图形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指印法绘彩。刘持平先生在《中国原始画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以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指纹彩陶罐和马家窑文化乐都柳湾遗址出土的人像指纹彩陶壶等器物为例,论证新石器时代原始指纹画的出现和确认,为寻找中华指纹术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渑池西河南遗址出土的这枚仰韶人指纹印模,为以上研究提供了一个最直观的实物凭证!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指纹运用术起源地。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有勘查盗窃现场“手迹六处”的记载。世界著名指纹史学家,德国的罗伯特·海因德尔博士(1883-1958),在他1921年所著的《指纹鉴定法的体系与实践》一书中认为,中国唐代的大学士贾公彦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到指纹鉴别的人,中国是最早利用指纹识别的国家。18世纪60年代,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发展,中国的指纹术向西传播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诞生了近代指纹学。
赵向欣先生在所著的《指纹学》(1983年版)中记载:“现在在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还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的印泥,印的正面刻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着有一个拇指印痕,条条脊纹可辨。世界一些著名考古学家认为,这枚印泥属于中国周朝时期的稀物,无论如何要比传说中的基督降生更早。因此这枚印泥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纹凭证了。”
著名指纹学家刘少聪先生,对渑池仰韶指纹进行鉴定
渑池西河南仰韶遗址新出土的这枚仰韶指纹陶模,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已5000多年。在仰韶文化之前,无论是岩画上的手印,还是自陶器诞生后,上面有意或无意遗留的指纹,很难证明先民是特意使用了指纹。但在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先民郑重以“按指为印”的制陶方式留下的清晰指纹,又有“彩陶上的指印纹饰和指纹画”这条有序发展脉络的实物来印证,先民在这个时期确实在使用指纹!
2019年1月15日,笔者慕名前往海南省海口市,拜访了我国著名的指纹学家、中国刑事现场统计研究会副会长刘少聪教授。在海南公平司法鉴定中心痕迹司法鉴定室,刘少聪教授会同该室的吴进兴、李前慧、郭乐健三位专家,共同对笔者携带的渑池缸鋬耳及彩陶标本进行了技术鉴定,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技术分析,刘少聪教授确定这枚鋬耳上的手指指纹,是一名20-30岁之间,古代男性陶工右手大拇指按压的指纹!他说,这枚指纹证明了中国应用指纹的历史。同时,他在庙底沟类型彩陶标本的指印纹饰上也检出了古代先民的指纹。
中华指纹博物馆创始人之一,我国刑侦界著名痕迹鉴定专家、中国科协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持平教授说,这枚堆塑指纹动物写意造型陶片,生动有灵性,典型反映了古人以手指为造型工具的制作过程,同时亦是对手及指纹的原始崇拜!
南京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副主任徐同祥副教授说,这枚古人使用指纹的实物凭证的发现,必将引起考古学、指纹学等各界的广泛兴趣。相信随着考古挖掘工作进一步开展,也将会有更多的指纹陶模出土。对这些样本的研究将影响深远:在法医人类学方面,对这些指纹样本大小形态的研究,分析制陶工匠的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在纹样演变研究方面,结合对仰韶文化时期制陶研究成果,实证推演指纹在陶器上从制陶无意留痕,到本真实态有意留痕装饰,再向指纹装饰纹样演变的脉络;在生物遗传学方面,这些实物遗存,为人类指纹遗传学、民族肤纹学等领域,对人类指纹遗传演变、部族迁徙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标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则认为,这枚仰韶先民清晰指纹的发现,对指纹学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指纹考古,能初步了解古代氏族部落的群体规模,组织结构、社会分工,人口质量等信息,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遗址发现的这枚仰韶指纹以及同类型指纹的发现,表明仰韶时代先民这种“按指为印”的制陶方式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指印纹饰以及红山、马家窑类型彩陶上的指纹画,共同开启了史前指纹应用的先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站
标签: 唐朝十八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