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原是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唐代开始设置,当时由宰相兼管“学士”,就把宰相称为“大学
士”。到了宋代,大学士的含义有所变化,“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被称为“大学士”。明代,设 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参议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还可以加官到一品,
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中堂”之说起于北宋(一说起于唐),唐宋时期把政事堂设置在中书省内,是宰相处理政务 的地方,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元代继续沿用这个称呼,
没有多少变化。
明朝时候,统治者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力 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他们的办公处在内阁,
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 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大学士成了宰相的别称。
清朝共设置六部,每部有尚书二人,一
汉一满,在大堂上左右对坐,分庭抗礼,如果某个大臣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就坐在大堂中间,称 为“中堂”。不过这只是虚名,并不代表实际权力,实权由军机处掌握。
标签: 唐朝十八大学士
文章来源:
犀牛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