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犀牛历史 99 0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学会团结,因为人多力量大,而大人们拿来教育我们的话往往是这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说这句话已经是众人皆知了。不过实际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才是经典,你知道是什么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说虽然诸葛亮非常聪明,但是只要我们人多,一起思考,集思广益,最终就能想出超越诸葛亮的计谋,这话常常被用来告诉人们要团结一致,一起想办法,不要各行其是!

事实上,在这句俗语中,三并不是特指三个,而是泛指很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经常是用三来指代更多的意思。俗语中皮匠其实也并非是做皮子的工匠,而是指“裨将”,也就是古代军中的副将!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诸葛亮的职业来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诸葛亮虽说是精通天文地理,但是他后期最主要的还是行军打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军师,负责战场出谋划策,那么一个战场的谋士又怎么会和臭皮匠扯上关系呢?很明显,这种对应是错误的。而裨将乃是军中的副将,也要负责行军打仗,负责日常军队的指挥,甚至还会负责战略的制定,当主帅拿不定主意时,裨将也可以帮忙出谋划策,所以说才会有三个裨将一同出谋划策,便能顶得上诸葛亮的计谋这个说法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育我们要团结一致,一起群策群力,那么大家知道这个俗语的后一句是什么吗?

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

事实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后一句乃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而这后面一句其实比前句还要更为经典!

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句俗语其实也是来源于三国!关于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马谡,一种说法是黄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可以说是成功率最高的一次北伐!自刘备打输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大减,以至于整个曹魏朝堂对蜀汉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蜀汉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实力,于是他们把魏国的主力都调往了东边,去准备和东吴的作战了。哪知道诸葛亮天纵奇才,竟然短短数年就恢复了蜀汉的实力,并直接出兵进攻了魏国的陇右地区。当时魏国军队防备不足,诸葛亮很轻松就打到了陇右,整个陇右五郡直接投降的三郡,看起来诸葛亮已经是胜算在握了。

眼看诸葛亮来势汹汹,魏国急忙派出援军前来增援,诸葛亮也知道魏国必来援军,他此时需要的只是时间,于是他力排众议,选择让马谡统兵守卫街亭,阻挡魏军的援助步伐。结果马谡不据城力守,也不当道下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被张郃截断水源,打得大败,街亭失守!而街亭一丢失,诸葛亮就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所以他被迫放弃了陇右,只能无奈撤退,原本胜券在握的北伐也宣告失败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此战中,最大的责任人便是马谡,要不是他瞎搞,街亭怎么会失守?北伐怎么会失败?于是后人总结出了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团队中的败类,希望团队中尽早踢出这种人!

除了马谡的这种说法,俗语的来源还有可能是黄皓!黄皓是蜀汉的大宦官,深受刘禅的信任与重用,在魏国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蜀汉时,姜维原本已经主动告知了刘禅,说出了魏国的异动,想要刘禅增兵,提早做出防备。结果他的请示被黄皓截留了,黄皓直接告诉刘禅不用担心,没啥大事,导致刘禅未能及时增兵防备,整个汉中被迅速攻占,蜀汉军队被死死压制在剑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另外由于黄皓专权,搞得蜀汉内部离心离德,所以当邓艾兵临城下时,蜀汉内部竟然没人想要为国家尽忠,大多数人都是想的逃跑或者投降,可以说,完全是黄皓这颗老鼠屎把整个蜀汉朝堂的这锅粥给污染了,搞得大家都不愿意再为蜀汉卖命了!事实上,这句俗语就是意在告诉后人,对于团队中的老鼠屎,一定要及时清理,不然将会污染整个大环境,降低团队的战斗力!

结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在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这样想出来的办法就有可能超过诸葛亮。而后一句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粥则更为经典,意在告诉我们对于团队中的败类,一定要毫不犹豫清理,不然肯定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和谐与战斗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标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