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犀牛历史 122 0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间的俗语更是堪称智慧经典,中国民间的俗语我们基本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在父母长辈的口中听到。

什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怕出名猪怕壮”、“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之类的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当然,俗语这种民间智慧我们也是经常在老师的口中听说,最常听的基本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当然,这些话语并不全是民间的俗语,而是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古时的实事在其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机也是愈发的进步,《三国演义》这一部电视剧也是广受大众的喜爱,三国历史文化也是越发的深受民众的研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了解过三国文化的朋友们也知道一句关于三国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都是是不是能够被大人们拿出来教育我们的话语。

可以说这句话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了,这一句虽然我们都是无比清楚的,什么意思也是了解,但是这一句话的后续大家知道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这一句俗语字面意思就是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加起来就能就能超过诸葛亮的智慧。

事实上三个臭皮匠并不是特指三个人,道德经里面有说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在古代时是泛指很多。

“臭皮匠”这三个字也是另有来头,该皮匠并不是指做皮子工艺的工匠,“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而对于这句俗语民间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

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

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这一句俗语是在教育我们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团结大家的力量与智慧,这一股力量是无穷大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这一句俗语我们是耳熟能详,但是它的下一句话也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只不过大家并未将其和上一句连在一起,以致于都很少人知道这两句话其实是一起的。

那么大家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句俗语的后一句是什么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

这便是这句俗语的原文了,最后这一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相信很多人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过。

这是老师经常在班级里批评一些“坏”同学会用的一句俗语,当然,这一句俗语在历史上也是有典故可以印证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当年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蜀汉国力大减,诸葛亮用了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才有了与曹魏一战的实力,于是开始北伐。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他先后遇上了曹魏名将曹真和同为顶尖谋士之一的司马懿,再加上自己身体严重透支,终究未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诸葛亮生前也是为刘备举荐引进了很多的人才,也为刘禅留下了许多栋梁之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更是在自己临死之前,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之后诸葛亮便认为蜀国易守难攻,有人可用,有险可守,应该能够长治久安。

诸葛亮便放心地离开了人世间,可惜蜀国却并未如他所想的一般长治久安,虽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叮嘱过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但是刘禅却并未做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诸葛亮的智谋能够看清哪些人是贤臣,哪些人是小人,刘禅的智谋确实不如诸葛亮,在诸葛亮离世之后,开始宠幸宦官黄皓。

诸葛亮的传人姜维虽说没有诸葛亮那么逆天的智谋,但是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

姜维曾特意上书提醒刘禅加强成都的防卫兵力,以提防魏军的攻打,但是黄皓三言两语便打消了刘禅加强成都布防的念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之后邓艾率领两千兵马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黄龙,刘禅不得不直接投降。

虽然蜀国在三国中的兵力相对较弱,但是蜀地易守难攻,整个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也是人才不在少数,虽然无法称霸,但是如果苦心经营的话确实能够长治久安,别说两千兵马了,两万精兵都不一定能够打进来。

但是却因为亲小人,宠幸宦官黄皓,便落得两千兵马便俯首投降,直接将刘备诸葛亮多年的经营化为乌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这一颗“老鼠屎”也并非只有黄皓一人,这一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的典故其实总共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上文所说的黄皓为主,另一种说法便是马谡了。

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兵北伐魏国,本来自打刘备打输了夷陵之战之后,蜀国的国力大衰,整个魏国也绝对短时间内蜀国根本无法恢复国力,于是把主要兵力都调遣到东边,提防吴国。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但是谁人知诸葛亮确实是天人,短短数年不仅恢复了国力,甚至还集结兵力出兵北伐。

诸葛亮首先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使魏国放松警惕,在魏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让他措手不及而大败。

在此之前,蜀国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十分旺盛,而魏国以为蜀国近几年没有什么动静便放松了警惕,同时魏国的魏文帝曹丕病逝不久,诸葛亮乘此机会决定突然袭击魏国。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弃守城向东逃窜。

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

战况如此,诸葛亮的北伐是即将成功了,魏国赶忙派兵增援,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率军前往抵抗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诸葛亮也知道魏国肯定会来增援,但是蜀军中亦有魏延、吴壹等老将随军,按理按资历来说应该是他们来镇守街亭。

虽然刘备在临逝时对诸葛亮有所嘱托,告诉他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

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也在战争决策中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所以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壹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结果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仿佛中邪了一般,谁的意见都不听,连诸葛亮叮嘱的坚守城池,稳扎营垒都不顾了。

坚持自己的想法,在缺水的山上扎营,结果被赶来的张郃看出山上缺水。断掉水源,包围了起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由于被魏国兵力包围,蜀军无法下山,不久便缺水断粮,军心大乱。魏军乘此发动进攻,马谡领导的蜀军四处逃窜,马谡也无法抵抗,杀出重围后逃跑。

自此,街亭失守,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而这样诸葛亮的后路就面临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放弃继续北上,宣布撤退,这一次本该大胜而归的北伐就如此宣告失败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这一次战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说是因为马谡完全都不为过,所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俗语来说马谡就是为了警醒后人,一个团队中如果存在着才不配位的人,那么这个团队走向失败的可能性将会无限增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俗语的例子相信不止三国时期的这两个,到现如今我们的社会依旧存在着这种现象。

就拿现阶段的疫情来说,不管哪个城市,都在抓紧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多人聚集,聚会等群体活动,防止人员密集引起的新冠感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但是如果这其中有人如同马谡一般,叮嘱的非不听,依旧我行我素,那么一旦有多人感染新冠,那么此地的疫情防控便宣告失败了。

这不就是“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句是在激励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多个人出谋划策,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肯定也能超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而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句确实在告诫我们,一个团队中的害群之马,往往是带领团队走向失败的罪魁祸首,要尽早了解团队中的“老鼠屎”是谁,毫不犹豫的清除出团队,才不会影响到团队。

更是在告诫我们身为团队中的一员,应该坚持自己,不要被其他人所影响,同时要能辨是非,好的意见我们要听取,不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多人探讨出结果。

标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