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分数三国魏蜀吴三大阵营,都是不世的人杰,论正史中带兵作战的能力应该是各有千秋,综合来说应该是周瑜的水战能力高于司马懿和诸葛亮,陆战能力稍逊一筹,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应该算是棋逢对手,综合实力也许司马懿高一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周瑜用兵周瑜名垂青史之战是大家熟悉的赤壁之战,这也是三国三大以少胜多中最经典的一战,此战的胜利彻底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赤壁之战前,孙刘联盟达成,俩家分析曹军情况,诸葛亮和周瑜都对此此战做出分析,诸葛亮的观点是:曹军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曹军不善水战;荆州刚刚到手,百姓并未归心。三点分析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反观作为此战主帅的周瑜,他的分析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今使(假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一下说出了四点:关西还有马超,韩遂,曹操后方不稳;江东兵马擅长水战,曹军擅长骑兵,善于陆战,对战江东不占优势;盛寒时节,曹军错过了最佳出兵时间;曹军是北方军队,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周瑜的分析能力要比诸葛亮透彻很多,所以后人才说赤壁之战周公瑾功不可没,但是陆战上面,周瑜打一个曹仁据守的江陵,还是曹军的非主力部队,打了一年多才赢,并且损失不小,由此看出周瑜陆战能力还是要差些。
二、诸葛亮用兵《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的评价其实还是很中肯的,不是说诸葛亮带兵能力不行,而是他治国的能力强于带兵能力。
诸葛亮效忠蜀汉政权27年,其中真正参与作战只有八年,平定南中前后不过半年,还是以攻心为上,真正让后人记住的是诸葛亮的北伐之战,那就是和司马懿的精彩对决。
从北伐之战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用兵如同他的处事风格,比较谨慎,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是兵出祁山,走的都是穿山之路,打的都是曹魏的边陲,有种想从农村渗透城市的感觉。
而诸葛亮的谨慎恰恰是他陆战水平的体现,因为如果按照魏延的思路直攻长安,那么将和曹魏兵马平原上刀兵相向,曹魏的奇兵实力非常强大尤其有着三国家喻户晓的特种兵虎豹骑,蜀军肯定是打不过的。
如果选择山区作战,曹魏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诸葛亮手里有着他平定南中成立的三国又一支特种兵团,无当飞军,完全变劣势为优势,可见诸葛亮在战略智慧上也不是泛泛之辈。
不过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完全看穿了诸葛亮的心思,愣是耗死了诸葛亮,让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没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司马懿用兵司马懿虽然成名很早,但是扬名较晚,因为曹魏早期的谋士,郭嘉,程昱,荀彧,荀攸等各个不是省油的灯,司马懿的才华跟他们相比还是差点,但是司马懿这个人能忍,这点很重要。
司马懿在用兵之上,也是先稳再打,他本来负责的是曹魏的东线战场,防止东吴入侵的,看到东吴的实力,司马懿没有仗着曹魏兵马多就去打东吴,而是着手训练水军,使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面对诸葛亮,司马懿也选择了耗,因为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从山川进攻曹魏,自己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但是诸葛亮的粮草运输也是问题,相持下去,退兵的一定是诸葛亮,结果诸葛亮让司马懿熬死在了五丈原,此后蜀国也没有可以和司马懿对抗的人才了。
“亮(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权变),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总结: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用兵都不差,但是周瑜更擅长水战,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步步为营,事必躬亲,缺少随机应变得能力,司马懿是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寻找机会击溃对手,三人中综合实力上司马懿稍微略胜一筹。
标签: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