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是太不实事求是了。
首先,“司马懿家风差”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他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即使儿子成年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意思就是老爹不叫进门绝不敢进,老爹不叫坐下绝不坐下,老爹不指明让你回答绝不抢答。所以八个儿子在他面前都乖得不得了,在外人面前也是谦恭有礼,因此赢得了“八达”的美誉。
司马防教子有方,八个儿子全部成才
当然口服并不一定心服,司马懿善隐忍的性格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他面对诸葛亮送裙子的侮辱不发火,面对曹爽的逼迫装病装怂。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司马懿对其儿子具体的教育,但司马懿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他会怎么对待他的儿子,用脚后跟都想得出来。
这样的家风,能说是差吗?
其次,“司马懿的儿子都成才”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和二儿子司马昭都很厉害,但是,司马懿可不是只有这两个儿子啊。
司马干:性乖恒理,愚不可及
司马干,司马懿第三个儿子。他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病,喜欢把财物堆放在露天风吹雨淋,即使腐烂了,他也不管。还有更离谱的表现:“爱妾死,既敛,辄不钉棺,置后空室中,数日一发视,或行淫秽,须其尸坏乃葬之。”意思就是,爱妾死去不下葬,每隔几天打开棺材看一次,有时候对尸体做无法言状之事,等到尸体腐烂后才盖棺下葬,细思极恐啊。
司马亮:危厦何堪一木支,材庸器小更难持
司马亮,司马懿第四个儿子,和他的大哥二哥相比,完全是云泥之别。他作为晋武帝的托孤重臣,执政后先是滥封滥赏,大失众望; 接着因为想夺楚王的兵权,引发楚王政变,叛军在夜间把他包围起来。他的卫队请求抵御,司马亮居然不听从,反而和叛军讲道理,说我可没有叛变啊。
叛军自然是不准备和他讲道理的,他的长史刘准就说:“看样子一定是奸人的计谋,府中的俊杰之士多的很,可以尽力抵抗。”司马亮又不同意,最后被叛军轻而易举地擒杀。唐代名臣房玄龄指出司马亮“失于无断……构怨连祸,递遭非命”。正是因为其无能又胡作非为,才导致了八王之乱。
司马伷,武功既畅,饰之以温恭,抑宗室之可称者也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个儿子。这倒是个人才,独领一军,在灭吴战争中立下战功,“斩道降附五六万计”。性格也不错,立功之后“克己恭俭,无矜满之色”。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是诸葛诞的女儿,诸葛诞因为反对司马氏被司马昭杀了,为了保护妻子,他只能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
司马京,司马懿第六个儿子。二十四岁就死了,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事迹。
司马骏: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称者也
司马骏,司马懿第七个儿子。这也是个人才,从小聪明过人,五六岁就能写信,是个神童。长大后文武双全,长期镇守晋吴边境,还大破过鲜卑。为人非常孝顺,听说母亲生病,常常都担忧的吃不下饭,或者定期前往看望。后来晋武帝怀疑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把他排挤出朝廷,司马骏上表劝谏,因为晋武帝不听他的意见而发病去世,可以说才能品德都非常出色,遗憾是死得太早。
司马肜:挟怨陷人,自坏长城,误(周)处之罪尚小,误晋之罪实大
司马肜,司马懿第八个儿子。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既无忠义也无品德,声名狼藉。他镇守关中时,因为与建威将军周处(就是有杀虎斩蛟之勇的周处)有矛盾,就只给周处五千兵去攻打氐族,然后断绝后援,使其兵败战死。入朝后依附赵王司马伦为非作歹,赵王司马伦篡位叛逆,他当了司马伦的宰相,主持朝政。后来司马伦战败推诿,他又第一个上表弹劾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使司马伦赐死,诸子被处死,忒不是个东西。
司马伦:凶暗之极,未之有也
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这个人才能平庸,人品败坏。侄子司马炎称帝后,他居然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事发后被判死刑,因特赦才捞回一条命。他镇守关中时因为刑赏不明,天怒人怨,激发陇西羌族和氐族大规模反叛。入朝担任太子太傅时,为了自己的野心,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然后又鼓动太子旧部及齐王起兵,废黜并杀死贾南风。又趁机杀了与其有旧怨的张华、裴頠等贤臣,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政权,然后逼迫晋惠帝退位,自己称帝。
狗尾续貂
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员,官帽上要用的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代替,给我们留下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府库的储备不够赏赐,金银不够铸印,这种搞法,谁都知道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果然很快就被诸王起兵击败,他还想退位保命,结果被赐毒酒而死。
总结一下,司马懿九个儿子,四个成才,三个不成才,一个精神病人,一个早死。这怎么能说都成才呢?
诸葛瞻: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诸葛亮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诸葛瞻,他七岁诸葛亮就死了,实际上是缺乏教导的,所以没有执政带兵的才干。但他的个人品行完全没问题,在国家危亡之际,和儿子一起为国尽忠战死,已经很不错了。
标签: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