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天下三分,诸侯为了建功立业而争权夺利的历史题材小说。
《三国演义》中我们被孙权、刘备、曹操三个霸主,分明的性格所吸引,也被刘、关、张三人的结义之情所感动。
三国里枭雄辈出,但贯穿始终的却是谋略,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都是以计谋取胜,最终赢得战场的主动权。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必不可少的战争因素。
其实除了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刘备手下还有一名谋臣,那就是庞统庞士元。
刘备十分器重庞士元,他的地位也仅仅是在诸葛亮之下,在外的名声是可以跟诸葛亮齐名的。
小说中的庞士元是一个嫉妒心很重的人,他多次针对诸葛亮,就是因为对方地位高于自己。
最终因为庞士元傲慢的性格,不听信诸葛亮的劝阻,在落凤坡送命。
那真实的历史是不是如此呢?庞士元是不是真的丧生于落凤坡,万箭齐发而毙命呢?
庞统真实死因答案是否定的,真实的庞士元死得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他只是被一支箭就取走了性命。
建安十九年,刘备命众将士率兵攻城,手下大将如:张飞、关羽等皆被调遣。
面对久攻不下的雒城,就像一块难啃的骨头一般,是刘备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如何将这块石头搬走,刘备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刘备想到一个人,便是自己的谋士庞士元。
庞士元有勇有谋,不但可以出谋划策,还可以领兵打仗,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
此时刘备将庞士元叫至跟前,下军令让庞士元担任主帅,领兵攻克雒城。
作为刘备左膀右臂一样的人物,庞士元自然不在话下,当即骑马带领众将士出城,车马劳顿,一干人等终于达到雒城的边缘。
次日,庞统庞士元领军攻打雒城,正如刘备所料想的那样,雒城城池坚固,实在难以攻下,性情急躁的庞士元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此时庞士元被一支前方射来的弓箭射中,掉落下马,回到营帐不久,便因为箭伤失去性命,年仅36岁。
作者改写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中的庞统也是毙命于36岁,但不同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和死亡的惨烈,突出庞统英雄的身份。
罗贯中运用了小说家都会用到的夸张手法,将一支箭写成了无数支,将被动的领命前去雒城,改为庞士元主动请缨,为了邀功前去落凤坡。
而落凤坡这个地方也不是真实的庞统庞士元死去的地方,是作者杜撰出来的情节。
落凤坡作为大众心目当中一个传奇的所在,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
落凤坡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史料记载,庞统死后刘备便将他葬在了落凤坡。
因为庞统被称作“凤雏”,这是刘备为庞统特意挑选的一块墓地,此时也看出,真实的刘备也是一名十分有情有义的主公。
那为何作者偏偏要写庞士元死于落凤坡呢?这恐怕得从庞士元的性格开始说起。
庞士元性格庞士元其实自幼就天资过人,但是因为性格愚钝,所以掩盖了原本的才华,也就是他天生没有一副聪明相,从而被人误认为是凡夫俗子一个,不会有大作为。
庞士元直到后来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也就是司马徽,司马徽当时看到庞士元之后,内心也没有太大的惊喜,就是照旧做自己的事情。
当时在树上采桑的司马徽就这样和树下的庞士元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但越是聊,司马徽就越发现,庞士元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在司马徽的肯定之下,庞士元也认为自己是有点能力的,便开始展露才华。后来便被张飞举荐,成为了刘备手下的谋士兼将领。
庞士元立过很多功劳,但性格却古怪得很,如果自己提出的建议刘备不予采纳,一般的臣子肯定会以主公为大,但庞士元的内心却会记下一笔。
庞士元当时提出攻城的三条计策,只被刘备用了一条,其余两条都没有用到,于是在即将攻下城池之际,得意洋洋的刘备在营帐之中大办宴席。
此时兴致极高的刘备扭脸对庞士元说:“庞统,这是不是件高兴的事”?
庞士元却一脸冷漠地回到:“以攻克别人的城池取乐,不是仁君所为”。
刘备原本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比较内敛的人,但此时因为喝了酒,听了庞统的话也勃然大怒。
刘备立刻放大声音反驳道:“那武王伐纣后,设宴众人,也是不善的行为了”?
看到庞统还是不为所动的样子,刘备便下令将庞统轰了出去。刘备转念又后悔了,认为这点小事,自己不应该大动肝火。
刘备命人将庞统请回,庞统一脸不情愿地回来之后,便坐在原地吃吃喝喝,也不抬眼看刘备。
刘备只好给个台阶问庞统:“你觉得刚才是谁的错?”庞统却木讷地说道:“你我都有错”。最终刘备大笑化解了这场君臣的尴尬。
其实从这件小事不难看出,庞统是肚量比较小的人,很多事在他这里容易演变成不满,而刘备反而在迁就庞统的这种怪诞的性格。
所以如果按照这种性格的发展,《三国演义》中作者写庞统一意孤行,不听诸葛亮的劝阻非要去落凤坡,以此来跟诸葛亮争功,这就是可能性极大的事情了。
况且看过小说的人,也知道,作者有意突出诸葛亮的实力,所以一半是对庞士元性格精准的分析推断,一半是突出诸葛亮的未卜先知,那安排庞统丧命于落凤坡也是在理的事了。
结语庞统庞士元其实在小说中,不管性格描述还是结局,都是按照真实历史。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作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杜撰出来的,也并非是凭空捏造。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罗贯中先生,还是比较还原历史人物的。
小说肯定会有戏剧色彩,不可能一板一眼地按照历史照搬去书写。必须把人物性格写得饱满立体,如果这样来看的话,作者并没有错。
标签: 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