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徐庶如何评价?

犀牛历史 165 0

《三国演义》里,徐庶这个人物形象的设定,初晓儿认为是罗贯中尊刘贬曹和正统思想的反映和延伸。

《三国演义》里的徐庶如何评价?

一,徐庶的忠君值得商榷。在刘备几乎百战百败的情况下,徐庶化名单福来到新野,做了他的军师。

徐庶一来,即帮助刘备大败曹仁、李典,夺取了樊城。

曹操问败归许都的曹仁因何失败,曹仁说刘备以单福为军师,此人颇有谋略,因此中计失败。曹营中谋士程昱说,此人真名不叫单福,他是颖川徐庶。

曹操向来求贤若渴,门下谋士如云。听程昱说徐庶谋略强他十倍,曹操便想要把徐庶纳入曹营。

程昱想了一个计策,让人把徐庶的母亲从颖川接到许都,然后以徐庶母亲的口吻和字迹写书信给徐庶,说自己在曹营,盼望见到徐庶。

徐庶是孝子,接到母亲的书信后即辞别刘备到了曹营。没曾想母亲竟然因为他抛下刘备,而来到曹营,勃然大怒:“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孽子弃明投暗,愚蠢至极。”言毕自刎而死。

徐庶就此留在曹营,也留下了所谓“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成为了“忠臣典范”的美名。

初晓儿认为,徐庶因为母亲的死而只能在曹营一言不发,说他是孝子,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但通过这件事说他是忠臣,纯属瞎扯。

徐庶忠于刘备就是忠臣?刘备是天子?是汉献帝?其实刘备终其一生没有哪一件事是为了汉室江山着想的,他只是用“汉室宗亲”到处招摇撞骗而已。他后来建立的蜀汉,与刘邦、刘秀的汉王朝毫不相干!

曹操托名汉相,他毕竟还是汉相!

这话其实不用多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尊刘贬曹的小说。

但问题是作者把他的尊刘贬曹思想延伸到了小说的每一个角落。把徐庶的母亲装扮成了一个烈节的忠臣,把徐庶也装扮成了一个“一言不发”的忠臣。连刘备与刘汉王朝的区别都不知道!

本文就不得不明确地说:徐庶跟“忠臣”二字不相干!

《三国演义》里的徐庶如何评价?

二,徐庶的仁义值得商榷。何谓“仁”?克己复礼为仁,仁爱相亲为仁。

人们所说的徐庶的“仁义”大概是个偏义复词,说的是他的义气。

关羽与刘备“寝则同席”,在《三国演义》里,更加个桃园三结义。他假如抛弃刘备跟了曹操,有悖于“义”字,倒是说得通。

徐庶跟了刘备几天,然后到了曹营一言不发,就是仁义。这话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刘备自己朝三暮四,投靠公孙瓒,投靠陶谦,投靠吕布,投靠曹操,投靠袁绍,投靠刘表……

昨天吕布辕门射戟救了他,今天他劝说曹操杀了吕布!刘表的儿子刘琦尚在,刘表一死,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占了他的地盘。用刘璋派他打张鲁的兵力反过来攻打刘璋,夺了益州。

如果用“仁义”二字来评价刘备,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就算徐庶舍弃了刘备也与“仁义”二字沾不上边,反过来,徐庶离开了刘备在曹营“一言不发”,又是怎么跟“仁义”二字扯上了?

所以,徐庶与“仁义”二字不相干!

《三国演义》里的徐庶如何评价?

三,徐庶的“孝”与岳飞的“孝”不可同日而语。历史上的徐庶,可没有“入曹营一言不发”这么回事,徐庶是后来做了曹魏政权里面的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的。

罗贯中为了把徐庶塑造成一个忠臣孝子,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徐庶也算不上什么真孝子。

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孝子,与钱彩的《说岳全传》里面的岳飞不可同日而语。

钱彩笔下的岳飞,背上有岳母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长成之后,“八千里路云和月”,致力于“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岳飞忠,忠于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岳飞孝,铁骨铮铮,慷慨赴死,不负母亲厚望!

徐庶的母亲不明事理,把挂羊头卖狗肉,厚颜无耻的刘备当作了天下正统。作为“有王佐之才”的徐庶自己,则不应该不明事理。

当然,这是就《三国演义》论《三国演义》人物。说的是题主提出的对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徐庶的评价。

至于《三国演义》里徐庶的智谋,凭他离开刘备前的事迹,他似乎不输于诸葛亮。这点大家都熟悉。不赘述。

标签: 徐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