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居士

犀牛历史 145 0

  在白居易为重修龙门香山寺写的诗文中,他开篇第一句话便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白居易晚年慕恋香山寺清幽,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直至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将自己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后人在其陵墓处开辟了白园,以此来表达对这位大诗人的纪念。

   唐文宗太和元年(827),55岁的白居易因病免苏州刺史郡事,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随后又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除河南尹,从此开始了晚年的香山生活。他在《初入香山院对月》中曾写道:“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

   但是在白居易初到香山的时候,香山寺庙由于多年失修,早已破旧不堪。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自己替亡友元稹撰写墓志铭得到的润笔费六七十万贯钱捐献出来,用于修复寺院。三个月之后,重修工作结束,白居易为此撰写《修香山寺记》:“越三月而就,……于是敆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宴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阙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寺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目一新。”看到焕然一新的景象,白居易感慨自己不能再和元稹一同来游玩这香山寺,并将修寺的这份功劳记在亡友的身上,“是功德应归微之。予应曰乘此功德安知他却不舆微之结后缘於兹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舆微之复同逰扵兹寺乎。唐太和六年八月一。”

   在河南府尹任上,白居易依然为公务所累,他自言道:“白头老尹府中坐,早衙才退暮衙催。庭前阶上何所有,累囚成贯案成堆。”于是,映衬着秀丽的龙门风光,修缮一新的香山寺成为了他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香山石楼倚天开,翠屏壁立波环回。黄菊繁时好客到,碧云合处佳人来。”他于夏天在此避暑,“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夜间在香山寺石楼潭沐浴,“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摇扇风甚微,褰裳汗霢霂。起向月下行,来就潭中浴。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白居易得了风痹之症,肢体酸痛,行走不便,大部分时间需要卧床休息,出入香山也只能“陆乘肩舆水乘舟”。病痛反复地折磨着年近七旬的老人,白居易感到自己的精力在一点点地被耗尽,一连写下病中诗十五首。病中的调养,让他有时间回忆过去,“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他觉得自己垂垂老矣,“鹤毳变玄发,鸡肤换朱颜。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于是遣散了陪伴了他19年之久的乐妓樊素,也卖掉了乘坐了5年的心爱的骆马。

   过往的事物纷纷涌向心头,官场上的风风雨雨,自己的年少不顺,他加深了抛弃世俗顶礼佛教的想法,“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认为自己“世缘俗念消除尽,别是人间清净翁”。

   开成五年三月,白居易又舍自己的俸钱三万,命工人杠宗敬按《阿弥陀》、《无量寿》二经画西方世界一部,高九尺,广丈有三尺,阿弥陀尊佛坐中央,观音、势至二大士侍左右。天人瞻仰,眷属围绕,楼台妓乐,水树花鸟,七宝严饰,五彩彰施,烂烂煌煌,功德成就。又画弥勒上生图一帧,一起供于香山寺中。到了秋天,白居易又出资为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藏进新旧大小乘经律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卷”。为了这个香山新经堂招募僧人,他写道“烟满秋堂月满庭,香花漠漠磬泠泠。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

   他开始斋戒,“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是古先生。”他“在家出家”,“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七十三岁时,白居易再度慷慨出资,疏通了伊河河道,修建龙门八节滩,九峭石。这样往来的船夫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赤足祼体,下到水滩里推船呐喊。他自己这样记述道:“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白居易将此事与参透佛经作为自己的两件欢喜事,高兴地写诗予以记录,“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眼暗头旋耳重听,唯馀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白居易与吉皎、如满等人相约在香山聚会宴游,欢醉吟诗,号称“香山九老”。他们白衣鸠杖,或于山间行吟,或在泉边啸唱,为了纪念这样的集会,白居易曾请画师将他们当时的风雅韵事描绘下来。吉皎曾有诗文记录,描绘当时七老会诗的场景:“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余。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一年之后,七十五岁的白居易病逝于洛阳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琵琶峰,由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香山居士

香山居士

香山居士

香山居士

标签: 香山居士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