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香山居士白乐天

犀牛历史 159 0

悲伤《长恨》亦长恨,沦落《琵琶》亦凄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时候,在妈妈面前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遍又一遍,记得了诗句,初识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白居易。

   今天翻看日历,才猛然想起,公元772年的2月28日,香山居士白乐天诞生于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的书香门第。

   当白居易1237个生日的今天,或许他的《长恨歌》不在长恨,《琵琶行》不在凄苦,帝王妃依旧衣装粉黛,满面愁容。琵琶女依旧犹抱琵琶 ,半遮颜面。我愿为他亲手点燃一只蜡烛,在洛阳的香山陵墓旁留下永远的足迹和深深的感佩。

   丁毅和方超先生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说,白居士有一段凄苦的爱情得不到成全,他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白先生沉吟“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 沉痛的悲伤诗句给这段感情画上了残美的句号。

   白先生把感情寄在杨贵妃身上或者是一种最好的释怀,喜欢嗜酒的他也终日和故人饮酒消愁,或许我早降生几百年,坐他旁边陪他饮酒,听他吟诗的人是我。希望能成为他的知己也只是奢望而已。

   再识白居易,宦官专权张扬跋扈,看看当今社会多少贪赃枉法,目无法规的高官滥用职权,花天酒地的生活教唆于人还觉得自己多么的高尚和潮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只为身在社会的现实和底层不能自拔。

   而初读《秦中吟》十首便顿感白先生的愤恨嫉俗。且不说《议婚》中的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就已诠释了贪官污吏搜刮聚敛的贪婪和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的穷苦境界。

   今天的地球“白宫”处处可见,兴土木,营造辉煌的盛世家园。这种行径激怒了百姓最善良的本性,轻则叫叫嚷嚷,背后议论,重则集体围攻,打砸烧抢一副《伤宅》的惨状。切齿、扼腕、变色或许还有冲动。

   据记载,元和六年,白先生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乐天回乡守孝,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却保持镇静,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更以不受孝道的罪名,贬官降职。

   真正意义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让宦官们又恨又怕的讽喻诗。

   又识白居易,浔阳江头琵琶女在那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掩面登场,正是诗人与客送别的时刻,迷茫伤感却掩不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敞阔,是感激她在他寂寥的时候带来了一丝畅快吗?是感激她在他压抑怅惘的时候给他带来了一丝感动吗?又为何“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后我明白,这叫《琵琶行》。

   不想去探究那些楚楚动人的画面,只知道琵琶女的凄苦与沉沦非世人所能理解。白居易上书讨贼,却被贬职。堂堂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沦落得如同风尘女子一般的凄婉悲凉,怎不让人伤痛欲绝!我愿我便是飘零落魄的琵琶女来生转世,不再是“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满面愁容,只为手指间拨弄那一根奢华放纵的琴弦,弹奏世间美妙的音乐为您消愁。

   春江花朝秋月夜,《忆江南》勃勃生机世间万物,旖旎春光《钱塘湖春行》,还有那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碧波的交辉《暮江吟》同两幕胜境《大林寺桃花》,游江南《题岳阳楼》,看《杨柳枝》吟《花非花》,几多朦胧。声声叹息。安息于尘土的香山居士,蜡烛永不燃尽最后一声别离。

   2008年2月28

标签: 香山居士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