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集)
写这篇文章之前,与几位中学历史老师进行了交流。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讲到戊戌变法时,对康有为、梁启超是这样评价的: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然而,与康、梁同时代的一位大佬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大佬换个发型你还认得不?
“误清室者乃此二人,误苍生者,亦此二人。慈禧垂暮之年,倘康、梁不采取急进态度,则光绪终可畅行变法,乃康热中过甚,卒演成卖君、卖友惨剧。康最后只身远窜,施施然以忠臣志士自命,堪云无耻之尤,梁则出风头之念太甚,救国之心不足,不惜以昨我与今我宣战。”
这位大佬,叫严复。上面两段评价两相对比,值得玩味。
大多数人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知识和教育是这样的:清王朝没有能够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报刊、开策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缩回守旧的老路上,最终走进死胡同。这就很有趣了:既然课本说康、梁变法失败起到了这么大的历史作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康、梁变法成功反而会造成历史倒退?因为大清是腐朽的,没必要挽救而应该推翻,而且革命总比改良进步……
对此,严复表示不同意,还说,康、梁不仅毁了大清,还误了苍生。按照严复的意思,康、梁不应操之过急,该把老太婆慈禧熬死再说。维新派基本是书生,缺乏执政经验,做起事来只顾理想不顾现实,康、梁最后把皇帝和兄弟(谭嗣同等)搭了进去,自己却跑路了。据说梁启超逃到日本人那里还惊魂未定,脸色惨白。
康有为
严复不仅认为康、梁办事不行,道德人品也有问题。戊戌变法眼见要失败,光绪求助康有为,这个“总司令”啥办法没有,还是谭嗣同挺身而出去找袁世凯冒险。慈禧要拿人了,康有为逃得比谁都快,跑出去以后却以“保皇”为幌子骗钱。皇帝在国内关在瀛台,康总您在国外可怎么“保皇”?
至于梁启超,以前对他印象蛮好,有次听一个史学家大咖说“梁启超就光捣乱了,没发挥多少正面作用”,还有点不信。后来东西看得多了,觉得那位大咖讲得没错。严复说梁启超“以昨我与今我宣战”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梁启超政治立场经常变化,很轻易也很迅速就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怎么评价呢?说好听点,这叫与时俱进,说难听点,这叫政治操守不行,政治立场不坚定。此外,梁启超也有“官瘾”,熊希龄组阁时,梁既不想当教育总长,也不想当司法总长,而是想当财政总长……
梁启超
连一个普通人往往都是多面的,何况政治人物。
标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