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犀牛历史 97 0

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枭雄?这要看什么人从什么角度来看。从我自己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曹操和奸雄这个词是分不开的。可能受到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只要提到曹操我就会想到那一个个由鲍国安老师演绎的曹操的经典故事。但是曹操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形象和正史记载里的曹操相距甚远。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人的认识和格局是随着自己的能力和提升和经验恩积累而不断变化的,注意我这里提到的是能力和经验,不是时间。时间会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老去,但是却不一定能让我们获得改变,就像我年近到了不惑之年,还是会被情绪所左右,究其原因是自己心中缺少了一份责任、肩上少了一份担当,所谓成熟和年龄无关和心智有关。

通过对《三国志》和其他相关史料的研究,颠覆了我对于曹操的认识,这样的人物严格讲不是我能评价的,因此,这里仅谈谈一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强不息:出身让曹操一度很自卑,但他凭借实力改变了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比,曹操的出身确实并不高贵,因为在东汉末年,家里有几个“三公”是很容易的,只要有钱便可以有一切。曹操小的时候就和袁绍是狐朋狗友,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胡作非为。只不过袁绍更多的是富家子弟的放纵,而曹操则是刻意展现自己能力的狠辣。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尽管祖上是西汉开国名相曹参之后,但曹操却并不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曹氏子孙,因为曹操的祖父身为宦官,曹操的父亲是祖父的养子,所以曹操这个西汉开国名相之后的身份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成为陈琳檄文抨击的要害之一。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自哀自怨,曹操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介意自己的出身,但这却成为了推动他前进的动力。在诸侯共讨董卓的时候,他是盟军中最为积极主动的人,这时的曹操确实有匡扶汉室的志向,和其他争权夺利、目光短浅、只求割据一方的诸侯并不相同,这也是他在诸侯之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二、百折不饶:没有顺风顺水的成功,只有百折不挠的坚持。曹操的成长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他在地方担任官吏时,便触怒了十常侍,将依仗其势力横行不法的亲属棒杀至死。面对死亡的威胁,曹操并没有选择放弃,选择坚持做一个干吏。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面对诸侯讨伐董卓直停留在口头上,谁也不愿意消耗自己实力的情况,曹操不仅说出了自己的谋划,更指出了这些号称兴义兵讨叛逆的人的虚伪。面对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其他诸侯见无利可图便纷纷退却,只有曹操率军独自追击。当被董卓的伏兵击败,损失惨重的时候,面对其他诸侯的嘲讽,曹操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和这群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为伍是自己一生的耻辱。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最开始的时候,曹操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他首先选择做袁绍的小弟,依靠袁绍四世三公的号召力和雄厚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这个细节中,我看到了曹操的隐忍之能和为了达成目标的坚持。

三、纳谏揽贤:纳谏让自己不偏执独断,揽贤让自己有了对抗诸侯的资本。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心胸不是一般诸侯和所谓英雄能比的。曹操手下的人有忠于自己的,也有忠于汉室的,但这些人都被曹操聚拢在自己的身边。对于忠于汉室的人来讲,曹操所作所为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对于拥戴曹操的人来讲则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功名利禄。

和其他诸侯相比,曹操最大的不同是他手下的人员成分复杂,既有忠于自己的,也有忠于汉室的,还有别有用心企图取代自己的。而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曹操淡定自若、掌控全局,并不显出有一丝一毫的慌乱,是和其他诸侯截然不同。这充分说明曹操是一个拥有丰富政治斗争经验和手段的伟大的政治家。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举个例子来说,当刘备投靠曹操的时,他手下的谋士程昱曾建议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而曹操的回答是:“玄德乃天下英雄,今穷途末路投靠于我,怎忍心杀害!”曹操不杀刘备有两个原因:第一不能因为杀刘备一人,而让天下想投靠自己的能人寒心;第二刘备在自己手下必然能为自己所控,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这就是一个英雄的气度和胸襟。

纳谏可以让自己摆脱偏执和独断,而揽贤可以让自己拥有对抗天下的雄厚的实力。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实力,这和他手下人才济济是分不开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下英才选择聚集在曹孟德身边,自然是认为他是可信、可依托之人,没有其他的原因。

四、屯田养兵:通过屯田安抚天下流民,从经济基础上,曹操将其他诸侯甩得越来越远。东汉末年最大的社会危机之一便是大量的流民问题,流民本来是耕种之人,但是由于商人们大肆购置土地,导致这些人流离失所,形成了无地可种、无家可归的局面,他们就被称之为流民。流民问题是东汉末年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也是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面对这一问题,曹操最先推行屯田制度。他招揽北方流民,平时便耕种于田间,有战事的时候便从军于行伍。不仅解决了流民带来的潜在额额额社会不稳定因素,又为自己提供了兵源上的准备。曹魏的强大源自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源自于强大的生产力,而强大生产力的源于曹操推行的屯田养兵制度。后来东吴、蜀汉政权的屯田政策都是参考了曹操在北方屯田养兵政策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的。

五、进退有度:进取需要的是勇气,舍弃需要的是智慧。很多人知道盈利却不知道止损,其实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讲,止损才是最大的盈利。懂得舍弃远远比懂得进取要难得多,因为进取需要的是勇气而舍弃需要的是智慧。很多人说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所犯下最大的错误,但是面对即将一统天下的诱惑时,又有几人能忍得住呢?况且赤壁之战开始之前,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会认为曹操会失败。战争的成败固然有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也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左右,这就造成了战争的结果无法预测。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获胜,就会结束东汉末年的百年乱局,统一天下对于天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赤壁之战的大火并不仅仅是孙刘联军所放,曹操又加上了一把大火,目的是为了阻断东吴和刘备的追兵。况且在赤壁之战中伤亡的大部分是荆州刘表的降军,因为曹操水军的主力就是由蔡瑁是、张允所统辖的荆州降兵,而不是自己的青州军。因此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损失并没有《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那么大。但通过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意识到统一天下的时机还没有到来,北方的统治基础也并不稳固,因此曹操放弃了继续南征的念头,变战略进攻为战略防御,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稳固北方的统治和发展经济上。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同样在与蜀汉对于汉中的争夺上,曹操也选择了主动放弃,因为汉中之地对于曹操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继续在汉中和刘备纠缠下去,就会让曹魏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况且当时曹魏的大后方,也传来了令人不安的魏讽作乱的消息。这个时候的曹操选择回军自守才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刘晔、司马懿所说的进取西川,攻灭蜀汉政权。

六、文化传承:没有曹操就没有建安文学的兴盛,东汉末年文坛将面临灭顶之灾。提到建安文学都不得不提到三曹,而三曹中以曹操为首,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局面下,还能够收留天下文人雅士,创造出建安文学的兴盛这一奇迹,曹操居功至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唐代杜甫所奢望的景象,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手里,早就已经化为了现实。对于招揽天下文人雅士,你可以看做曹操的征求虚名、强人所难,但是我看到了他在乱世之中,保护了这些文人雅士的安全并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建安文学的盛世创作了大量传世的作品。君不见除掉董卓的所谓能臣干吏王允,以同情董卓的罪名杀死了蔡邕,导致了东汉末年文坛的一大损失。曹操最为难得的是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拥有政治家豁达的心胸,更有文学家的眼光,知道损失一个文化方面的巨匠,对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当其他人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时候,曹操还能把自己的精力拿出一部分用来传承文化,这实属难得。当然其他人就算有这个心思,也要有这个才气才行。尽管在军事上,曹操一生都没有实现大一统的愿望,但在文化方面曹操却早已经实现了天下一统,他所建立的王朝就是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一样,成为了建安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而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便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曹操。

七、杀贤害士:孔融孔北海持财傲物,杨修则卷入了世子之争。有人说曹操杀贤害士残忍不仁,又举出了孔融的无辜被杀,杨修的蒙冤惨死作为铁证。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人被杀,可以归结于一句话:“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孔融之流就是用儒者的身份非议曹操,这让曹操在政治上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我们先看看大名鼎鼎的孔门之后孔融,这位老兄治学闻名天下,治世却百无一用。曹操平定北方靠的是强兵后法度,孔融和匡衡之流则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曹操的底线,这种人曹操是不得不杀。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至于杨修之死,他的问题在于卷入了世子之争,他站在了曹植一方。杨修处处为曹植谋划,在曹操看来,杨修就是在挑拨曹丕和曹植的兄弟关系,这种人是不得不除的。除掉孔融和杨修并不是无的放矢和滥杀无辜,而且因为他们触碰了曹操的底线。

八、汉臣之愿: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是为了保护汉献帝。有人说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是沽名钓誉,也有人说是曹操为了监控汉献帝不要再有异动。但在我看来,这正是曹操的一片苦心。汉室衰微曹魏代汉自立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但是曹操自己不想背负篡位弑君的骂名,因此为了保证自己死后汉献帝的安全,曹操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

品三国论曹操: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乱世中真英雄也!

其中的曹节和曹丕更是一奶同胞,曹节嫁给汉献帝后,处处维护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是她的极力维护,在曹丕手下,恐怕汉献帝就不是禅让这么简单了。

在我看来,曹操既不是奸雄亦不是枭雄,而是那个乱世之中的真英雄!

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要重点关注他对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他说过什么,行胜于言的意义就在于此,同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角度,欢迎大家关注我!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标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