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狂,《卧薪尝胆》阴

犀牛历史 95 0

写在前面:如今电视剧界的一件大事莫过于<越王勾践>与<卧薪尝胆>的对垒,战火从去年夏天一直烧到今秋,下半年抑或临近年底,这种竞争更趋于白热化,仅就上央视一项已然拼得异常激烈.

  作为未来检验两剧质量的一员,自从看了两者早已发布的片花后,手已痒痒得想闲评几句.渺小者也许自有一番言语.

  片花看过几番,首先能下笔的,却只有两字,"狂"与"阴",赠予<越王勾践>的"狂"与"赠予<卧薪尝胆>的"阴".莫急,山人且道来...

  一`一剧之本

   谓之剧本,自然除材质具像外,更有深一层的意思,剧之脊椎`剧之根本.

  写的同是吴越春秋的大历史,考验的是作家们叙事`台词与情节的功底.

  <越>剧的执笔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的编剧,姓张名敬,主要作品是<秦始皇>,想来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剧,不知原何至今未见,听说依旧在央视的仓库里搁着?另外就是改编<射雕英雄传>,遗憾的是,由于演员的原因,颍川未能看完该版,错过了一次了解的良机.

   因此只能就事论事,附上剧情简介: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王者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进“剑庐”,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勾践大败。

   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降吴为奴。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拉车,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着。伍子胥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夫差却不以为然,一个亡国的奴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太宰伯噽向夫差荐上越女西施。在伯噽府,夫差见到了美丽绝伦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伍子胥劝说吴王,切不可相信勾践。但勾践的谨慎行事,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谏言也被他当作耳旁之风。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

   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休养生息。伍子胥一再阻拦意欲北进做霸主的吴王,最终却被夫差赐死。吴国实力顿时削弱。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复国。姑苏破城之日,勾践率大军在伍子胥自刎之地向其致敬。败于勾践之手的夫差也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实现了复国的宏愿。

   从简介上看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历史剧,叙述了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既然作者未在情节上加以发挥,颍川只能看看细节了.想必是细节或台词上的出类拔萃,否则怎能吸引陈宝国甘愿食言而加盟呢?

   片花中印象深刻的不过是勾践的几次下跪,也是作者在创作之中很自然想到的细节.着力于勾践与伍子胥的斗智,着力于勾践于西施的情谊,着力于勾践与妻儿的甘苦,着力于勾践与臣子的患难,这些都是表现这个历史人物的不同侧面,<越>的剧本已经做的相当完备,但是出彩的地方却着实不多,唯一令颍川叫好之处,便是勾践的儿子乔装行刺夫差,事未成而身死堂前,勾践却正好在场,这场戏我想该是一个高潮.作者此番冲突的设置可谓妙绝!

   <卧>剧的编剧是国家一级作家李森祥,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 的军旅作家,自1987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至今,已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80余篇,共约200万字。《台阶》是他发表的第4篇短篇小说,与朱自清的《背影》并列收入2004年全国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新教材,目前已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和江苏版初中语文教材。

   这是又一作家当编剧了,可以想象他所作的<卧薪尝胆>的剧本文学性就很强了,也难怪陈道明会对其情有独衷.亦附上简介: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在吴国首辅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

    范蠡为存勾践性命,运用计谋摧毁了勾践曾为王以及作为男人的全部尊严和欲望,从而博得了夫差的怜悯和同情,不准伍子胥杀掉已温顺如羔羊、木纳如农夫的勾践。

    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萎靡不振,他已甘愿做吴国的附庸,当一个安逸的臣服之王。而想通过扶助勾践而实现终生抱负的文种与范蠡岂肯罢休,他们又以计谋而激励勾践站立起来,以人格的力量而唤回勾践的尊严和欲望。

    勾践的斗志复苏之后,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王宫,搬进了一座破旧的宫室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在八位大臣的辅助下,勾践对内开始着手普查人口,奖励生育。对外,文种不断出使吴国,进贡财宝。范蠡的情人西施,因美艳绝伦于世,勾践也劝其忍痛割爱。西施入吴宫后,因抱着为国而献身之志,也终获得夫差的专宠,常在关键之时麻痹夫差对越国的警惕。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夫差竟想效仿二十年前勾践的求和……然而,此时的勾践早已不是当年的夫差。他有当年夫差同样的大志,却已经没有放过一只羔羊的怜悯之心!吴国的版图被悉数并入越国,夫差也在流放途中难忍羞辱而自杀!

    二十年的“卧薪尝胆”既造就了勾践,也彻底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几乎成了一个冷血的君王,精明的范蠡携西施适时地离开了他,而文种却“执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践赐死!

    尝粪问疾,卧薪尝胆二十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

    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

    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感兴趣的朋友可到这里看看央视<卧薪尝胆>剧本

   已经更新到了第十集,不难看出,这个本子着重于描写勾践成长的过程,在人物的塑造上更趋于艺术化,写勾践的自负,勾践的好斗,勾践的血气方刚,直至勾践的茫然,勾践的忍辱,勾践的再世为王.一条脉络清晰可见,但是所展现的侧面可能就不如<越>本多.

   仅就文字上,稍稍读上几篇即折服了,场面的恢弘,人物的鲜活立现眼前.文学家的手笔自然使得笔下人物得以亘古.

   从台词上看,两本皆显得十分上乘,原比<汉武大帝>的台词来得好,可与<雍正><康熙>两王朝比肩.

   依旧是那句话,<越>狂而<卧>阴,剧本上看,<越>狂在全局侧面的详尽,作者完美地契合电视剧的整体,展现勾践王国里的千丝万缕;<卧>阴在人物与情节,及尽文学之能事,阴深至人心底.<越>之狂在于它的广阔,如雪域一般辽博;<卧>之阴在于它的深邃,如大海一般渊厚.

  二`导演班子

   黄建中与侯咏两人的大名是早就有所耳闻.

   黄建中,电影导演。祖籍福建晋江,1941年出生于印尼,1948年回国。

   1960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附属电影学校学习。先后担任场记、副导演等工作。

   文革结束后,黄建中参与联合执导的电影《小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黄建中独立执导的首部电影作品《如意》,以其对于人性的探索与关注,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黄建中其后的一系列作品在形式和艺术表达上探索大胆,作为十分活跃的第四代影人,黄建中以其独特的创作参与了80年代中国新电影语言开拓者的行列。

   90年代,黄建中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归于平实的表达,并在作品中保持着特有的艺术张力。

  侯咏,1960年9月生于西安,深圳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并有《晚钟》、《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4部影片获国际影片奖,《孙中山》、《鸦片战争》等5部获国内影片奖。

   曾获第四届第三世界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第一届中国电影摄影学会优秀摄影奖等奖项。

   在第五代电影人中,侯咏是十分特别的一个。至今已经拍摄了20多部影片的侯咏,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中拍片最多的一位。

   侯咏为前后四代导演掌镜,第五代中有他的同班同学张艺谋,还有田壮壮、吴子牛等,此外,侯咏和第三代的谢晋(《林则徐》)、第四代的丁荫楠(《孙中山》)、第六代的胡雪桦(《兰陵王》)均有合作。

   手上有活、善于合作的侯咏已经先后四度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在“摄而优则导”变成了电影界的一条定律,同学们纷纷转当导演的时候,生性淡泊的侯咏只在1991年出手执导了《天出血》,此后依然固执地站在摄影机的后面。用侯咏自己的话来说,“我比较爱做副手,不爱做第一把手。”

   《茉莉花开》是侯咏导演的第二部(第一部《天出血》1991)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故事。前两代因为生活在旧时代里,最终没有逃脱出命运安排的感情陷阱,无奈、绝望、失败感充斥着她们本应多姿多彩的人生,直到“花”这一代,才学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了导演的侯咏,一如既往地言语朴素,神情平静,身上没有演艺圈通常所见的张扬和夸张。

   从年龄上看,两人可以说是两代人了,虽说同为搞电影出身,恐怕在理念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知道黄建中导演是通过他七年前的一部影片<我的1919>,虽说做为"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献礼片,在那一年的各大奖项上出尽风头,也使得陈道明获得华表`金鸡双料影帝,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过于粗糙,以致于陈道明当年直言"我得这个奖是中国电影的悲哀",至今仍对该片深感遗憾.

   对于"巴黎和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画面还不够凝重,其间出现过蓝天`绿地`明湖`蘑菇...也许导演想浪漫与厚重于一体,可惜的是在两者的衔接上显得过于生硬.

   演员表演方面,主线比较成功,可是之外的人物`关系与事件,就略显苍白,甚至多余...

   <1919>的音乐却是恰到好处,振聋发聩的,易于启发心灵,达到共通.

   侯咏的名字先前几乎都是以摄影师的身份出现,画面的美伦美幻,让人能够感觉到他艺术触觉的灵敏.作为导演侯咏的作品仅仅只有两部,比起黄导经验的欠缺是他最大的硬伤,虽说艺术触觉灵敏,但毕竟导演是一份掌控大局的工作,一部戏的存在并不代表一个部门的存在就行了,而从侯咏的个性上来看,完全遵循小平同志的外交政策"韬光隐晦不当头",不免令人担心.

   既然导演个人都存在一时无法避免的缺陷,理所当然的需要剧组中其他成员的协助.

   画面与音效是电视剧的两个车轱辘,与其成败息息相关.

   <越>的摄影师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袁晓满,曾获得第十八届金鹰奖最佳摄影奖,主要作品:《大明宫词》《风满楼》《人间四月天》《和你在一起》等.作品画面唯美,有口皆碑!

   <卧>的摄影师叫石峦,名不见经传,但有侯导的关照,也应不会有失水准,再加上其设备均是<星战>等美国大片所使用的,完全按照电影的水平来要求这部<卧薪尝胆>.

   片花呈现在大家面前,具体的拍摄手法颍川不甚了然,单就画面的质感已然能感觉到先进设备的优势.

  依旧两个字"狂"与"阴".

   <越>剧延续着黄导的山水情节,人物特写,整个节奏比较舒缓,也许他在追求大历史天空下的狂放.而后大环境的狂自然归于人物的狂,造型近乎野性,为奴时的勾践,长发随意散置着,底下隐藏着的却是足以杀人的眼神;衣衫褴褛,麻布`粗绳`草鞋,腰间却佩带着寒光凛凛的宝剑.

   若是没有如斯眼神如斯宝剑,情状照此,便与山野狂人无二,令人厌亦令人不屑.而有之,则令人疑又令人畏,正如伍相国言:"一个甘心为奴的人岂会舞出如此的剑法..."

   这般设置细节,确是用心,可又未免过于流诸表象,也许是颍川一得之愚,一孔之见,窃以为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剧中人的智商,也低估了观众们的智商.至于表演,抑或不如此,将于后文祥述.

   而<越>剧中一些小道具的设置又不由使人眼前一亮.比如勾践拉马车时曾戴过一种竹篾编成的护面,匠心独具的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从侧面暗示勾践拉车之专业.

   黄大导演狂得不彻底,却在小节上有所成就.摄影与造型收敛于此,些许扼腕.惟有音效亦急亦缓,稍适畅快,但仍旧偶然间为颍川所发现,片花结束,勾践红袍裹身,登坛称霸,奏的确是之前<我的1919>中震撼却略显凝重的乐章.若是勾践登坛一刻感到肩周重担愈重,则此乐意味深远;若勾践颇有一揽天下`霸业终成的快感与傲情,则此乐合乎?

   <卧>的画面"阴"得彻底,当画面`声音等所有要素展现的信息密度高到一定程度,你便有了置身其中的幻觉,思想的入侵,以致余事皆感同身受了.可是通篇节奏紧张,压迫着神经,令人窒息,虽有凌驾时空之感,但也不免给人久在尘埃中,世事皆浑然的感觉.因此,偶尔出现的绿意便显得糜足珍贵了.造型师张叔平先生是艺术大师,人物造型偏于艺术化,在磅礴而月稀星繁的暗景下,江南之吴越更像是一个魔幻世界.

   阴霾愈久,人愈渴望光明,若能在剧末恩赏一丝万缕光芒,让颍川终得释然,就倍感值当了.

   <卧>的音乐做得好,好在它与画面契合无缝,令人想起不久前<夜宴>的音乐会.幽咽泉流,山凝风啸,恢弘的战争场面,夹杂着喊杀声`拼刃声`车马声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历史.

  三`演出阵容

   文行至此,好戏才真正开场了,说来也有趣,两剧片花的开头竟都不约而同的将主角的出场方式编排的恰好契合对方作品的主题.<越王勾践>的一开始展现的就是勾践落破为奴的画面,甘为人下,卧薪尝胆,历尽苦难,韬光隐晦;而<卧薪尝胆>开篇便是中门骤开,勾践一身锦袍从容登场,王者勾践,气度非凡.是巧合?也许他们想展示的是友好,颍川也就在这样温润友好的气氛中,继续自己文字的旅程...

   两剧演员阵容真可谓是势均力敌,各有长短,演绎着自己心中的吴越,享受着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都是颍川所欣赏`喜欢和钦佩的艺术家,自由文化的气息下,却把他们推到了对垒的高台上.但这也许是颍川的一大幸事.期待着,今昔当下一场真正的荧屏内外的吴越大战.

   两剧的"狂"与"阴"在勾践的身上体现的最为详尽.

   一个雄霸天下的勾践,

   一个睥睨天下的勾践.

  宝国天生一股浩然正气,它总是如过隙般溢满周围的空间.

   我想他演王者勾践该是游刃有余的.那威严,"士兵们!我要你们成为一支必死之师,用你们的鲜血,去向你们的敌人,讨还你们的尊严."言之凛然,言之激荡,我亦想成为军中一走卒,唯王马首是瞻!

   曾经有记者问宝国,"大家都说您身上有一股江湖的痞气,陈道明身上是一股帝王的贵气.对于同时饰演勾践这个人物您有何看法?"宝国说:"气质这个东西不好说,但我相信我们能够塑造出不一样的勾践."

   宝国自己不说,我倒觉得,记者这话恰恰是说出了,宝国饰勾践的优势所在.

   他身上江湖的豪气多于痞气而存在.

   春秋时代,群雄环立,勾践,是一个王而不是皇帝.王与皇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江山天下的理解和态度.

   王,他的尊贵不是唯一的,因此,作为一个大志者,必然拥有并吞天下的豪气与雄心;帝,已然是四海至尊,他对天下,持有一份傲,怀有一段情,即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可能拥有无尽的个人魅力和权力,但其异地占有欲,仍不及王之迫切.

   宝国之"狂"恰是欲望共豪气一炉,燃出王者雄霸天下之火焰.

   而道明平素给人与世无争遗世独立之感,纵使贵胄之器,雄才大略,阴柔权术,却更与皇帝贴切.与人们心目中的王还是有所差距.于是道明势必要酿出一股气势,就如<英雄>中一般,如此便也算是一种考验了.

   宝国"狂"的恰倒好处,表现在语言的震撼,登高一呼时,音调高,富穿透力却不失本色.道明唱歌时倒有一副好嗓子,然而这时不甚悦耳.

   反之,道明声音的魅力则体现在他低头沉吟时,慷慨陈词时,言似剑锋时.声音很好听,就像舍友评价康熙时,只有两个字--"舒服",简单而贴切,于演员来说则是一种功力,一种境界了.道明的"阴"透着灵气,喜欢那句"除非我是大王!"双手紧握于胸前,仿佛在祈祷上苍,一个太子的野心,声音中充满了贪婪,伴着血气,溢着狂妄,透着才气.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演的是谁?他叫勾践,他为什么能够同时吸引两大气质和风格如此不同的实力派演员对他垂青呢?

   勾践的年代,出现了颇多的传奇,伍子胥穷途末路`西施演绎美人计`范蠡和西施之间的绯闻……但是最传奇的莫过于勾践尝出来的天下,一尝粪便,二尝苦胆.从王到奴的变故,从共患难到走狗烹的结局.人格之复杂非一般人可比.

   道明的优势便在于此了.有骨气的,有心计,能屈能伸,记仇,够狠.

   头脑简单,霸气十足的夫差,不会玩阴的,结果被勾践给阴着了.

   道明"阴"得自然,也许宝国演绎出的仅仅是饱受苦难而威武不屈的勾践.道明诠释的会更像一个阴如弦月的权谋家.

   勾践韬光隐晦,处处示弱.虽胸中滔滔大志,怨言车载,但表面上仍要装的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弱势的形象之于宝国,也许拘于长相,可能不太流于自然.而道明有<冬至>中陈一平在前,可谓手到擒来.去冬至之猥琐添勾践之阴柔,丝绸一般文气华然.

   易中天在<品人录>中总结出一条千年定律--人们以为,学问多的人不敢造反.

   也许吧,"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人位极人臣,官再大不过也是个辅臣.但凡想把自己藏起来的人,不论是韬光隐晦者,还是与世无争者,皆是读读书,钓钓鱼,古之司马懿陶渊明,近之郑板桥袁世凯.把自己打扮成读书人的模样,青衣布鞋.

   我想当年的勾践对自己的保命之术虽不能著书立说,心中却也通明.若要博取夫差的信任,须收起王气`傲气`霸气`悲气`怨气而空留文气,且一有机会便高呼:"...仁慈的上王,仁慈的上王,必然鲲鹏展翅,何止燕雀高翔."之类的带有文人印记的溢美之词,快乐的为夫差跳羽毛舞.让夫差把他当作一马夫`一御用文人`一戏子`一宫人...如此方得以生存.

   道明的眼神多于变化,善于流转,层次鲜明能够展现勾践的阴柔,诠释他的本性与伪装.

   宝国与道明各有长短,仅就片花难分伯仲,颍川相信他们会是不一样的勾践,但会是同样精彩的勾践.

   勾践真正的对手是夫差,历来褒贬不一的人物.

  尤勇与胡军,一个共同点,那叫一个强壮啊,同样因硬汉而出名,同样也十分优秀,获得颇多奖项.

   电视剧除了拼的是质量,接着就非人气莫属了.如果说宝国与道明的人气还难分高下的话,那胡军较之尤勇可谓是颇占上风了,搁着演技,单就长相可能更加悦目些吧.

   夫差,有人说他淫而喜色、勇而无谋、仁而不智、好虚荣、好战、高傲、甚至被定义为暴君。然而事实上,他富同情心,正因为如此,他没杀勾践,放他回国;他怜惜弱小,正因为如此,勾践得以用美人计;他专于爱情,真心实意疼爱喜欢的女人。此外,夫差真即是真,假便是假。不善伪装。临死时,果断的说:“我年事已高,怎能伺奉君呢?"说完后,便上吊自杀了。吴王夫差尽管无道失国,但最终不肯做越国的臣虏,愤而自缢,非常有骨气。但他的对手是勾践,未有其阴谋,未有其用心,使之居甬东,既不给越王当马夫,更不闻越王之大便.只是当越王之虏臣,也有荣华富贵可想,但拒而不事,硬是走了一条杀身持节之路,岂不壮哉?吴败于夫椒,吴王孝且勇;越王纳土归命,赦以不死,吴王仁也;既纵而封之,吴王义也。

   仁、义、孝、勇皆有。观之,倒和金庸笔下的悲剧英雄有几分相似了,更是考验演员演技之全面.

   尤勇演警察居多,最近几年也有所突破,貌似还演过一回欧阳锋.

   胡军,警察有过,乔峰有过,好男人有过,帝王亦有过,也比较全面.

   总的来说,胡军更有朝气,而尤勇更显沧桑,恰好是两个不同阶段的夫差.同样期待着他们的演出,失败英雄的完美谢幕!

  范蠡:

  李光洁VS贾一平

  关于范蠡

  两部戏中的范蠡皆有好戏,两位年轻演员若是把握住了,日后必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

  有趣的是他们都是以清朝皇帝出道.

  李光洁,知道他是在几年前的<走向共和>中,光绪皇帝,觉得是个挺不错的青年演员.也许由于<走向共和>被禁播三年,近期又无甚代表作,因此尚未发红.

  总的来说,光绪这个人物是成功的,忧患软弱,求变而不得,李光洁撑得住场面,相貌堂堂,台词功力不错,略有古人几丝感觉.

  贾一平与李光洁是同时出道的,<乾隆王朝>中的嘉庆(呵呵,光绪的先祖),于我的印象尚不如李光洁的光绪好,掂掂<乾隆王朝>倒也不如<走向共和>分量重.但由于三年前的<中国式离婚>,席卷之风,使其名声远在李光洁之上.近两年片约不断,然而不论是<茉莉花>`<错爱一生>还是<血色残阳>,都并非古装戏.

  他乐于学习,但不知是否由于太过于崇拜道明,不自襟的模仿他的眼神`动作和口气,<茉莉花>中最为严重.颍川对此异常担心,演员丧失了自我就不可避免的平庸.于是祈祷上苍,许是颍川杞人忧天了吧.

  片花看过之后,颍川觉得李光洁似乎更适合范蠡.其长相气质更贴切.

  贾一平长得帅,然而过于现代,至少与颍川心中的古代美男范郎差距颇大,有潇洒却少了一份飘逸,有柔情绵绵却少了古风之美.

  李光洁的范蠡行事稳重,眼波略显忧郁,双眉微皱间,似有悔恨,似有骤痛.牵马饮水,偶遇西施,荡动的发丝,如醉的笑伴着湖光山色,格外的美.秉智周旋,冒死护主,理智度事,范蠡的种种都十分到位,尤其是台词,颇具层次感.

  这样的范蠡相当抢戏,就像当年<汉武大帝>中的卫青,李光洁若能将个人魅力融入范郎之魅力,宝国即有危险重蹈<汉武大帝>"卫青第二"的覆辙而成为"范蠡第二".

  贾一平演戏很有灵气,不过范蠡于他却是一种挑战.采访时,他说,他与勾践是奔着好朋友去演的,是知己,是剑与鞘的关系.说得好,说得准确.范蠡是最了解勾践的,甚至比勾践自己还详尽,他曾说:"(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一语中的.

  勾践这柄寒光凛凛,锋芒毕露的剑.休养生息时,需要他安顿护理;驰骋战场时,需要他共担风雨;遭人奴贱时,更需要他的掩护和扶持.

  贾一平把握角色很准确,但由于外型的原因,颍川总有些许担心.

  当我第一眼看见他的定装照时,不知为何顿时有种滑稽的感觉--像李斯...抑或联想太丰富了吧.

  不过在大环境的笼罩下,好演员调整自己做到好之及至.道明说过他要演丝绸般的勾践,我只但愿一平不要演绎出勾践般的范蠡,我希望他拥有更多自己的东西.

  我愿意相信他.

  伯嚭:

  姚安濂VS丁勇岱

  伍子胥:

  鲍国安VS王冰

  勾践夫人(雅鱼):

  谭晓燕VS左小青

  西施:

  周扬VS安以轩

  文种:

  张彤VS郑天庸

  此外,

  <越王勾践>中还有:

  于珈若 饰 郑旦

  万瑶瑶 饰 卫姬

  刘廉 饰 曳庸

  刘军 饰 干将

  杨小阳 饰 莫邪

  <卧薪尝胆>中还有:

  戈治均 饰 石买

  杨在葆 饰 阖闾

  马精武 饰 允常

  石兰 饰 棠丽

  两剧中其他角色大相径庭,不易比较.

   颍川更期待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风光再现,新人们的精彩演出!

标签: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