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侠”、“指鹿为马”的开山鼻祖,难怪关羽天天夜读此书

犀牛历史 88 0

大表哥前天谈了谈关羽夜读《春秋》的事,有读者让我接着说完,那我今天就说完吧。

很晚了,看来今晚得熬夜了......

1943年9月1日,《新华日报》刊发了一篇影响深远的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之正气,也可以说就是代表了舆论的力量。“

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让大表哥教了真,赶紧查阅《春秋》原文:却只能找到利利落落八个字:“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Execuse me?

“背锅侠”、“指鹿为马”的开山鼻祖,难怪关羽天天夜读此书

晋国的赵盾杀掉了他的国君夷皋,仅此而已。

董狐在哪里?赵盾又哪里胆寒了?大表哥实在没看出来。

《春秋》除了告诉我们,“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之外,并没有任何更多的线索。

除去各种自行脑补情节之外,假如我们可以依靠的史料只有一部《春秋》的话,我们最多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夷皋也许不是一个很坏的君主,赵盾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所以孔子才把这事记录了下来,让他留下千载骂名。

如果真是这么想,那历史就进入了全面想象模式,全乱套了。

为了正确理解孔子的意思,我们必须求助于另一本书:《左传》。

敲黑板!理解《春秋》,必须从《左传》开始。

“背锅侠”、“指鹿为马”的开山鼻祖,难怪关羽天天夜读此书

儒家经典可分为经、传两类,大概是“5年高考、3年模拟”与“标准答案解析”的关系。

毫无趣味的试题与救命稻草般详解的答案,就是《春秋》与《左传》的关系。

《春秋》虽然看着是一部编年史,但古人把它尊奉为经,那可是意识形态的最高纲领;《左传》则是一部记事详细周密的史书,可以说没有《左传》就读不懂《春秋》,但它在儒家系统里地位很低,属于“传”的一种,只是属于“解析”类。

《春秋》讲一件事,不管多大的事都是一语带过,而《左转》讲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千言万语,各种要素一应俱全,甚至自带渲染色彩,夹叙夹议,更厉害的还有当事人的心理描写。简直好看到不要不要的。

那是怎样的一个活灵活现、千回百转,让读者看得心潮澎湃、欲罢不能。

“背锅侠”、“指鹿为马”的开山鼻祖,难怪关羽天天夜读此书

(赵盾,果然人好颜值就高)

我们来看看《左传》里的赵盾弑君事件,有丰富的前因后果加上丰满的人物形象。

简言之,赵盾是一位人民的好总理,国家的好柱石,相比他,国君夷皋的杀伤力就跟纣王有得拼。后来夷皋处心积虑要杀赵盾,赵盾侥幸逃过一死,慌慌张张踏上了流亡之路。谁知夷皋人损招人嫌,赵盾还没逃出国界,他同宗亲戚赵穿就把夷皋给杀了。董狐于是指鹿为马地在档案里记了一笔:“赵盾弑其君”,还拿到朝堂上给大家展示,也不知是安了什么心,这个大表哥就不得而知了。

赵盾本人第一反应应该不是胆寒,是委屈和不服气:“事情不是这样的!”董狐的逻辑也是相当令人匪夷所思:“弑君发生的时候,你还在国境之内,又没有找到别的凶手,那不是你是谁?”赵盾就这么当了“背锅侠”。

孔子虽然为赵盾惋惜,但显然同意了董狐的观点,于是在《春秋》里就记上了那一笔。

就这样,有了《左传》的辅助,大家才能体会那简简单单的“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八个字,所谓“不懂政治就不懂新闻”,就是这么个意思。

“背锅侠”、“指鹿为马”的开山鼻祖,难怪关羽天天夜读此书

(董狐)

所以,正史里的关羽爱读的其实并不是《春秋》,而是《左传》。

《左传》虽然在我们后人看来也是一部可以独立成书的可读性很强的史书,但在古人眼里,读传远不如读经,这是严重影响到阅读者人格形象的问题,所以说书人就把这一出说成了“关羽夜读《春秋》”。

大表哥全职工作以外还深夜更文,大家多多关注给我鼓励吧,我会持续推送好文章。

标签: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