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犀牛历史 93 0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独有的历史印记,因此大多都会有博物馆的存在,更有私人者,要么家财万贯,要么是情有独钟,亦或是两者兼有,也能开个私人馆藏。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在这些博物馆里,原来那些在以前只能被上层贵族把玩的物件,我们这些小百姓们也能一饱眼福。还有一些博物馆图个猎奇,也能看到些稀罕玩意儿。现如今坐落在美国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有这么一幅丹青水墨山水画。笔墨丹青,寥寥几景,啥艺术,啥心境就都在上面了。再一看印章题跋,满是四方的中国汉字。所以显然了,这就是幅中国古画了。

此画美是美,奈何生不逢时。当时中国的主流绘画圈里就不流行这个,所以这幅画长时间被忽视。到啥地步,清朝的官员要造册整理归档的时候,往前翻翻资料。好家伙,不说别的了,这个作者叫啥都是记载的含糊不清。这可难为坏了清朝官员了,左手"姚廷美"右手"姚彦卿"的,两个名字之间来回纠结。甚至连作者年代也搞不清楚,误以为是清人所作。

美国人班宗华最后得出一个的结论是,这两个名字其实是一个人。

一众清廷官员本身即是专门从事字画文物的中国文人,都没分辨出来的事情,怎么就让这个从美国来的"洋鬼子"研究个透?

原来,"人外有人,山外有人",这个外来的美国人班宗华其实大有来头。作为耶鲁大学艺术史的终身教授,对于中国绘画史那是情有独钟,在美国的中国绘画方面那可是"前排C位"站位般的人物。曾今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所以虽然"啪啪"作响的打脸,但是被这样的人打脸,也不亏。更何况这幅《有余闲图》的作者身份之谜也总算是搞清楚了。这笔账算算,也不亏。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有余闲图》

作者谜团到这儿就算是结案了。《有余闲图》作者姚廷美,字彦卿,吴兴人,活跃在元代的中后期。与孟珍、吴庭晖齐名。

但是就算是搞明白了作者是谁,可是作者留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就是寥寥几笔。现如今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姚廷美在1360年创作的这幅《有余闲图》是他名下唯一的有标年的传世名作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作,这是一件高23厘米,宽84厘米的纸本墨笔横卷。就如同姚廷美在画心尾端所写的那首七言绝句:"地偏人远闭柴关,满院松阴白昼闲。眼底风尘浑忘却,坐看流水卧看山"。乱石随意的堆叠在一起,一棵苍松,长得是枝繁叶茂,在这里盘虬着。一位耄耋老者,身着道服,侧坐在坡上,俯瞰山石之间清泉。石坡的后面,用浅堤和远山勾勒出一道一方水域的轮廓线。俨然是一派江南风光。品读之时,再和诗人所提写的小诗相佐,真是好不入味,让人神意悠悠、世事皆忘。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有余闲图》局部图

这幅画和姚廷美前期的画作不同,在这一时期姚廷美已经和前期的效仿李成、郭熙风格当中挣脱了出来,转而投入了董巨的怀抱当中。在画风上的转变,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生态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关系。在元末明初的这个时间段里,我们能从这位叫姚廷美的画家身上看到哪些历史时代的缩影呢?

时间往前倒着走,在唐宋之际,中国进行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之后,江南一带从原来的蛮荒之地,逐渐地蜕变为经济文化核心区。成为中国农商社会发展的风尚标,猛然跻身于前列,成为了和国家发展、沉浮命运都息息相关的重要地区。而在先后经历了东晋南朝、五代时期的南唐、南宋等几个王朝的丰富积累,元代的江南,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温柔乡",财富横流,佳人才子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我们的主人公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人杰地灵的江南孕育出了大批的才华之士。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水墨江南

但是有一个大环境下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元朝的异族统治。在元朝建立之初,就实行了"四等人"制度。对于自己本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优先照顾,都是自己人,好东西都得紧着本家人来。在充分考虑完本民族的需求之后,一看,自己统治的可是一个庞大帝国,这要管理的人可不仅仅是这一个民族,怎么办,实行区别的、有差异的统治方式。

这些个南宋移民在血统上没那么亲近,还有心怀不轨的,整日里有的没的想着恢复南宋的统治,这么不听话和我对着干,给他放到最低等去,看他还有什么叫嚣的资本。就是因为这样的制度,汉人在生活当中处处受限,即使是生在财富充盈、宜人秀丽的江南也逃脱不了这样的扼制。

多处的限制,使得文人们的科举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再加上人家统治者根本就不喜欢文绉绉的子曰,有不少人就想要找点捷径走。既然读书不行,那我就"卖艺"?靠着自身的才艺傍上个北方的贵族,有了个贵族在中间牵桥搭线的,在官场上混个一官半职的还不是小事一桩。

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的画作领域出现了很多为了迎合北方贵族的口味以及用来搭配大型宫殿装饰用的画作。而姚廷美就是这"心思活络"的文人当中的一员。虽然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但是那一幅又一幅的画作,悄咪咪地告诉我们,它们的主人拿着它们眼巴巴地在贵人们家门口,谋求个机会。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姚廷美 《雪山行旅图》

直到14世纪农民起义的战火迅速的在中华大地上灼烧起来的时候,大地之下隐隐传来了响动。南籍的文人们不再整日的筹谋如何攀附北方的权贵,纷纷放弃了仕途,归隐山林。因为有的人看到了新的机会,而有的人对官场不再留恋。

归隐山林,对有的人来说,只是下半场比赛开始之前的中场休息。在奔波疲劳的上半场之后,给自己留下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理一理思路,恢复恢复体力。因为比赛开始后,他们就要全情投入到另一场洪流当中,再没有时间喘息了。

可是对有的人来说,这时的归隐,是真的放下了。哪怕是再多的繁华,却也晕眩不了他们的双目。对仕途的失望,对政局纷扰的不喜,头疼却是无可奈何。那就别难为自己了,管他什么功和名,我只知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做个老农只管埋头躬耕,做个渔夫在江边悠然垂钓。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秋江垂钓图》

但是即使已归隐凡尘,骨子里的文人气还是脱不下。你见过哪个老农家里摆着一柜子的书,哪个渔夫钓鱼的时候还得捻两页书看。所以即便是归隐,这点精神上的享受和熏陶还是得有,所以这文艺活动自然是不能落下,而之前为了谋官精心钻研的绘画艺术也终于能够发挥出余热了。

在姚廷美《有余闲图》的联诗里,就有着一个这样的活动——雅集,类似于上世纪的文人沙龙。江南地区在众多的雅集活动当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昆山的玉山雅集。涉及人物之广,影响之大,用宋丹丹的小品戏称就是"那家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形容能够感受到它的影响力了吧。

在这群人当中,因为心境的改变,对于画作也产生了新的审美看法。而我们的姚男主,自然是也得赶上这波潮流,所以在14世纪,画风再一次发生了突如其来的转变。跟着潮流一起,走在艺术界的最前沿,作时尚圈的弄潮儿。

元末乱世名画,清廷文人指鹿为马,被美国专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脸

《贤人雅集图》

但其实,在戏谑调侃的背后。包含更多的其实是无奈,温柔的江南还能庇护这些文人多久。一场场的农民暴动奏响的是一个朝代的落幕曲。马上,那些藏在地下的响动就要从地下破土而出,搅他个昏天黑地。

都说乱世出英雄,可是一场乱世能够几人成了英雄。乱世里,最多的还是无助的 、瞪大眼睛不知未来何处的人。茫然,不知所措。但至少,眼下他们还是幸福的,因为无知,感触不到即将来临的变化,盲目的幸福着。

可是,这些文人,就算是看见乱世,又能如何?自己没有力挽狂澜的本领,怎么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划不动了,那就倒着走吧。而姚廷美只是这逆行船只中的一叶扁舟,是众多人的小小缩影。看起来的随波逐流,只是生不逢时的无奈。

姚廷美的画作带着文人的无奈和对世俗的妥协。就像每一件珍贵的文物一样,它们因为时间,而不单单只是一件东西,每一个都是一段历史,了解了每一个文物,您就是了解了一段段或悲或喜的历史。

标签: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