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就是韩信

犀牛历史 103 0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苏轼

小学时候最为崇拜的历史人物是韩信。记得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从数学老师那里——所谓的尖子班,6位同学在空荡荡的图书室,每每下课总喜欢去翻翻那些蒙了厚尘的《第二课堂》——就是在那里,刘老师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讲起“韩信点兵”的智慧:“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意思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把这三次运算的结果加起来,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尽的余数便是所求之数(即总数)。

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就是韩信

颐和园长廊彩画:一饭千金

当时我听得迷迷糊糊,方法没学会,倒是把这个名字狠狠地记在心上了。而真正认识韩信是在司马长风的历史小说里面。在爸爸病重那会收拾爸爸的东西的时候,在柜子的一角发现了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题目——《韩信——英雄与美人》,英雄与美人呢!谁人不爱?也许它就是那么一段轰轰烈烈的旷世绝恋!我偷偷把书带回家,这一本连书皮都没有的小说,就成了我被窝中的宝贝之一。

记不清自己是用几个夜晚偷偷地看完了这本书,也许是主角效应,在那段群英并起的楚汉之争时代,我深深地为这位英雄所感动了!即使很多人物或性格是虚构的,我却相信那凄美与豪迈的英雄与美人。

你也许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推陈出新”等成语耳熟能详,你也许也听过“胯下之辱”、“一饭千金”、“妇人之仁”、“捷足先登”的故事,而这些,全都是出自一个人,他就是韩信!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能称得上“王侯、将相”的韩信当属一个!

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就是韩信

胯下之辱

韩信之所以叫韩信,小说里解释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王孙后代”,因此也解释了他复国的决心。青年时期的韩信坎坷潦倒,受尽屈辱,曾经乞食漂母,忍受无赖的跨下之辱,被别人说成靠女人吃饭的窝囊废,无情无义……可他又是幸运的,有谁说过“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两个深爱他的女子——徐姬与相姬,在文中笔墨不多,却是温情所在,她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他走出困境,使他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这本书也是使我一直都对刘邦不喜的根源。刘邦看似温和大义,比残暴的项羽似乎更得民心,可是在战乱时,他丢妻弃父,明哲保身,虽然后世评说他是最有远见的皇帝,是成大事者!可我心底里终究是不以为然的。反观韩信,受无赖胯下之辱,却在功成名就封官无赖;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千金回报;封王之后,仍然铭记相姬对自己的鼓舞,执子之手,愿与子携老;明明可以自立为王,却顾及刘邦的知遇之恩,“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最终韩信被吕后杀害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如果说他有何缺点的话,那便是不够狠心了。说难听点,那便是妇人之仁!可是我偏偏喜欢上了那种感性。有谁说妇人之仁不好呢?只是他生错时代罢了,在那种弱肉强食的战国,一个有才有能之士,不够心狠就意味着灭亡。

乱世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和平时代正是小人得志的机会(当然指古代,现代或许也一样)。姑且用这句话来平息一下我因结局心狠手辣忘恩负义的市井小儿的刘邦小人得志的不爽吧!

看完在这本书的很多年后,偶尔会在历史书籍上看到关于韩信的只言片语,但在争权夺利的勾心斗角之间略显逊色,更多讲的都是其悲剧性。偶然打开百度百科,才知道,原来我们所熟悉的分油题也是韩信大人的杰作,相传象棋和风筝正是韩信的发明!

“长江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洪荒里,任何人都显得太渺小了。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上演一段段爱恨情仇,为他们而感动,愤慨,或者难过。然后更加明白路该怎么走!很多时候,历史里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在思想中,人格中,以及身体里……

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就是韩信

韩信塑像

标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