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的越高,跳的越远,有钱垫子摔不死
开篇,屏幕上冒出的是三国二字, 虽然有过对高三国有过预想,但还是
有点疑惑,这不是翻拍《三国演义》吗? 经典的名字都改了,可有点‘大逆不
道’。 一部书的名字,就好比国号,除非国亡了,一般不会轻易去改的。 但看
了大概五六集吧, 听到里面说话好像不是自己说的, 特别是曹操的话, 我听
着简直就是陈建斌以曹操口气说话, 可后来,还有一些穿越的台词“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反倒让我明白了,原来高希希是站在三国之上讲三啊。
其实也就是;既脱离三国,跳出三国又结合三国来看三国啊。
而那些穿越型台词,就是最好的证据,抽取些吧, “都说曹操,治世
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别人说过, 更有意思的是,他自己都说过; 刘备则
评价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不思蜀”“三顾
茅庐”; 还有很多引用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生当豪杰,死亦鬼雄”“眼
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谁都知道,那些是后人的“东西”, 要知道全剧这样的台词有多少
啊 , 而这么简单的漏洞, 我们这些 观众 都能一眼看穿的东西,导演怎么会
一错再错?你总不能以为,上百号搞电影的家伙,还有那些敢拿上亿来投资的大
商 ,会比我们傻吧,要知道导演都是些什么人物!高希希又是何许人也!
很多人会为之争议, 他们会想不到吗? 张艺谋导演曾为三枪争议解释
时, 有句话叫,“我知道会有争议,因为观众总喜欢争议”基于这一点,“争
议”早就被观众打造成了一把利剑。而投资商要的可能就是这个争议效果,而
“特殊人”难道也会为这点争执不休吗,只会暗笑而已。当然,这把剑也不是一
般的人能驾驭得了的。
很明显 ,这是导演有意这样安排的, 而且高希希也从没正二八经的告诉
过观众“这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重拍或是老版本的翻拍”吧。【他不至
于那么傻得说这样的话吧;如果真不小心说过,那就是为影片的推出提前犯下的
一个战略性错误, 要知道这句话要真的说出, 那就等于自断口舌, 可能比
自宫还严重,而只要反过来用,就算是不王牌 ,起码是挡箭牌吧】 可是连
这一点用意都没看懂, 还在那里大放厥词, 且开口闭口雷死, 差点都没把我
笑死。我真难以相信会有这么多影迷没看懂这一点, 早知道会如此, 如果可行
的话, 我想髙导倒会在上面加个‘品’字或者‘大话’二字,当然这只是玩笑
话,不过加个‘取材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史书《三国志》改编’放到尾幕,
也许可以吧!当然这在媒体上说清楚更好。 其实呢,这些都是没必要的事儿,但
谁也不会料到会有这么多乌合儿呢。导演呐,搞得人家看不懂,搞得自己很痛
苦。
归根结底就是, 高希希想让三国人物“跳出三国演三国”啊 ,之
所以这样用,无非是想, 把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融入影视,而似乎最表面直接的好方法,就是借用上下五千年的文词,方能说的更清晰,透彻,文艺。
思想有多远,就跳多远,不要让我滚多远
这部新三国创作来源嘛,以“小人之见”是高导在‘路上’随处可捡的书
《三国演义》和从小读过的史书《三国志》的理解之上想出来的,那里面的人物
是高导重新换过血的;书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物情节等,就是赋予了某些思想,那
也都是罗贯中和陈寿的,到影视还有一很大的个过渡呢,而影视中的人物特点和
思想,那可是导演赋予的。 就有点像李小龙在咏春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截拳道一
样, 同根不同名,变脸不变性。 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议,原因就是太多的
人,总抱着老版本或是原著来衡量, 以“经典”的框子来装‘新三国’这个花
瓶。归根揭底这评判标准 , 所站立场角度不同而已。
而很多观者立场角度就是原著或是老版本。
既然老版本和原著那么有影响力,而《易三国》又是在那些基础之上解
读出来的,不防做个简单的比较说明,就以曹操为例来说 吧,首先,曹操那些正
反互济的特点,没什么,大同小异。而真正的不同,则是唯对曹操的内心定位,
或是思想方面:
在易中天看来,曹操刚开始还是想做一位中兴汉室的忠臣,他的野心也是
一点一点膨胀的,随着野心的膨胀,
做‘忠臣’这一过程的需要或者说在这一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意之中才做上了奸
臣,也就是,他有想做一个好臣的想法,但既然做了坏臣,也就会一直做下去,
只求一统天下,只要能一统天下,做什么臣都不重要了,“与其堵住天下人的嘴
巴,不如捏住天下人的脑袋”。我想这就是易三国里对曹的思想定格吧!
而在高希希的三国里,他曹操一开始就是要做奸臣的,论据很足,与陈宫
的对话里,“在乱世中,与其做一位随时都有肯能被杀的英雄,我宁愿做一位奸
雄~~”;他更没有什么忠心汉室之想法,听说献帝逃亡路上,他就要把其抢过
来,以作王牌,挟天令猪;还有诸侯会盟,那份娇召之说“他董卓可以视天子为
掌中之物,我们怎么就不能视之为草芥”这真是混账话。其实看得进去的人,就
不必看在下所陈列的这些论据。而对于刘备那句“谁要不忠大汉,就是我的敌
人”,曹操的点头,只能视为,奸诈之余的随声附和,因为这时天子大旗还没到
手。
高希希这一安排人实在没法意料,现在倒好像有点明白了,他让曹操
从一开始做奸雄,是因为他读出了曹操对社会,特别是乱世的足够认识:生逢乱
世,就得先立足乱世;奸臣当道,就得比他更奸。其实在髙导的上海滩里,许文
强的思想经过转变后,所呈现的生存之道,与曹操的想法有共同之处,原因就在
于出自他同一人之手,在这里就不谈了吧。这可是一种价值取向~~~。其实一部
戏就足以看出一名导演的很多东西。
我个人认为,从来也就没有什么‘经典之说’,也不知道“经典之
名”是怎么来的,被谁封的,好像从小就有人在向我们灌输这一说,且要狠狠地
记下来,四大名著,若错一个,就打屁屁。我只觉得这个经典,做工细点,营养
高点,保质期长点而已。
至于网上关于过于弱化“桃园结义”之说,在下以为这是很精妙的详略安
排,其实这一点,也是很能反应导演的角度问题和观众忠贞问题。首先个人想法
不一样,也许观者认为那是很精彩,很能体现大义的情节;可导演也许认为,那
是形式而已,注重的是三兄弟结义后的情感过程,而那个跪拜的程序就是重要,
那也是在古代。如此就清晰了,导演的角度就是现代的角度来看的,敢问那位仁
兄,与他自己的哥们兄弟跪天拜地,对天盟誓过啊。之所以很多人难以接受,那
是因为满脑子都是原著的情节,相当忠于原著,都快赶上“一品忠贞夫人”了。
导演是跳出三国品三国;演员是跳出三国演三国;观众也得跳出三国看三
国啊。这是一部新三国,这是高希希的三国。
说的比较多,好在说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看法,同时也难免融
入个人情感,甚至情绪,我想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人能避免的吧。如小弟不慎言或
是看法不同,激怒了或是得罪了哪位仁兄,还请恕我大罪。
标签: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