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的火车》:女人性交的N种体位

犀牛历史 91 0

《周渔的火车》:女人性交的N种体位

  文/红警苏红不懂爱

  “我知道你看见这个题目,撒腿就会跑进来,这很正常。男人嘛,不吃腥的是太监。现在不是帝国时代,自然没有太监。万一碰到象渡边淳一的感官乐园中的阿部定姐姐,不杀你上面的大脑袋,专砍你下面的小脑袋,那实在是中了人生千载难逢的大彩啊,也值。”

  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上述引用的缺德派的文字,不是出自我手。那是一个叫猪蹄的网友写的,题目叫《我穿错了人家老婆的内裤》,此文在“榕树下”网站可以找到(如果大家需要这篇文章的话,可以在此文下跟贴申请),他文章中的黑色幽默,使他成为一名得到众多女网友喜欢的网络英雄。这里我移用一下,实际上的用意,也是借此证明,我当初也是撒腿往那种“低级趣味”里奔跑的主儿,并不是想说明,你今天撒腿跑进来,就证明我比你们高尚。

  况且,我这里的“性交”也是一个很生理、很普通的名词,用周渔从张强那儿听来的的那句剽窃苏东坡的经典名言且有变种的话来讲:“心中有就有,心中没有就没有。”如果你心中觉得性交这个词很光明正大的话,你就不会对我把这一个词用在标题上而对我耿耿于怀了。

  再说了,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婚礼就是性交的广告。现在街上婚纱店多如牛毛,也没有看到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指责这些特色服务店就是在倡导全民性交狂欢。

  而且,人家《周渔的火车》在宣传中的卖点,也是说其中有激情动作。这里的激情当然不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那种政治热情,而是纯生理上的热情,说穿了,还不就是性交嘛。既然人家《周渔的火车》把“性交”作为一个卖点大肆宣扬,并且把巩俐与性伙伴的某种体位的激情照片,刊载在媒体上,那么,咱们在这里,大树特树《周渔的火车》中的“兴奋点”,也不应当成为天人共怒的一宗罪吧。

  《周渔的火车》在性的表现上的激情动作,据说在中国电影中尚属首次。这咱没有考究过,一部好电影,毕竟不是胜在性的暴露程度上。这个电影中的周渔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一个性的亢奋者,她所追求的不是情的投契,而只是性的最终碰撞。影片中她与两个男人的关系,最终都是以性的方式为终极巅峰的。为了达到最终的那种生理上的性交的体位,影片对周渔的投入过程,是以种种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诠注的。这也就是我们本文对周渔的体位探讨的原因。下面,分几部分论述周渔的N种体位(这里,笔者作了一次偷换概念,或者,你说外延扩大也说得通,嘿嘿,目的还不就是使本文题目合理吗?)

  一、 周渔心理体位的确定:诗歌力量。

  描写男女关系的电影,无一不是要煞费苦心地为男女碰撞设置条件。以前我在一文中说过,琼瑶小说一般比较简直,男生女生不小心撞了一下腰,手中的书掉在地上,当四目相对时,立即放电搞定。这是最简单的相识。复杂的就是开始的时候,男女如同冤家对头,就像《流星花园》那种,经过一次次过招,不但没有继续裂化仇恨,反而弥补了过节,成为真心爱人。

  《周渔的火车》的男女结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一种是复杂的。简单的那个,就是周渔与陈清的认识了,复杂的是与张强的认识,开始的时候,周渔对张强十分反感,但随着火车上下的多次接触,竟然也化干戈于玉帛了。

  周渔与陈清的相识过程,简直是简单到痴人说梦。影片是通过周渔的回忆镜头来表现的。一次舞会上,半老男人陈清写了一首诗送给了周渔,立刻把周渔的心俘获去了。

  总是看到生活类杂志隔三岔五地探讨女性生理上的兴奋点,而对女人心理上的兴奋点却往往语蔫不详,这一职责,其实应该留给艺术来完成了。实际上,《周渔的火车》告诉我们,探访女人心理上的兴奋点的最好办法就是用那种莫名其妙的词语堆砌成的狗屁诗歌。

  我不知道周渔是什么时代的姑娘,居然幼稚到被发在报缝上屁干样的小诗就能俘获的程度。如果这样的女性出现在琼瑶的早期作品、或在琼阿姨反映上世纪中叶的小资生活的时候,还让人觉得这样的女性天真得可爱的话,那么在现在这样一个年代里,这样的女性只能说是一个神智不清的痴呆女,就像报上经常登载上的被强奸的痴呆女一样。

  在舞会的完全展示身体碰撞的环境里,一个业余诗人写的一首肉麻的习作,居然能让周渔心甘情愿地在日后每周二次往返,为对方送去体位上的关怀,这样的男女碰撞方式,只能说是编导们远离社会现实、意淫在文人的酸掉人半边牙的自恋中的无聊想像。

  影片中有一次交待了周渔带着发表了一首小诗的报纸向陈清展示的段落,两个人作起了少男少女态,陈清站在桌上,周渔站在下面,她故意问他:“真是你写的。”陈清像上帝一样,在桌子上朗诵着自己的诗,然后两人一上一下地接吻,这是一种体位方式,不过,这种源于诗的体位方式,是一种最让人感到肉麻的方式,这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吗。

  后来,周渔为陈清张罗着诗歌朗诵会、出版诗集,这里的所有生活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化馆的创作员的生活体验而已,这部电影中的社会因素,被荡涤得一干二净。除了具有MTV的华美的镜头,立意的虚浮、人物关系的虚伪、故事情节的虚假昭然若揭。

  二、 周渔距离体位的确定:火车时代。

  周渔的故事的发生背景是火车。在影片中,火车被象征着一种潇洒,一种现代,只不过,这种潇洒已经变得陈词滥调了。

  爱情故事的时代是千变万化的,过去有江湖时代,有金庸作品为代表,《梁祝》的爱情,应该是舟船时代。后来有了汽车时代的爱情,在《周渔的火车》,恰恰是已经不新鲜的火车时代。其实,当前影视作品中比较流行的是地铁时代。你看看现在所有比较新潮的影视作品,往往无一例外地把故事的发生背景放在地铁,那部比较有名的据说是克隆日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故事的主要发生外景地,就是上海的地铁,该片导演拍摄的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更是艳帜高张地把地铁放在了题目上。

  比地铁时代更新潮的,应该是当前甚嚣尘上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比以前所有的爱情相遇方式都来得快捷、浪漫,因为过去的所有时代的爱情碰撞,还需要一个物质的载体(比如船啊,火车,地铁啊)作为推进爱情的动力,而网络摒弃了所有的肉体的接触与碰撞方式,直接把思想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碰撞。网络时代的巨大杀伤力也在于此。决定人与人沟通的关键是人的思想,而网络恰恰比所有的人类接触方式先进,因为网络把人类的思想奉为沟通的圭臬,所以,网络时代是人类接触最为美丽的时代,这也是人们寤寐思之、乐不思蜀的原因。

  而周渔只是火车时代的产物。电影对火车是作为一种抽象化的道具来运用的,就像京剧中用一面小旗就能象征一匹马一样。不时插入的火车的铮鸣的镜头,与其说是电影的现实主义的叙事,倒不如说是一种象征,因为,你如果想搞清楚,火车在周渔与两个男人的关系中是如何起到沟通作用的话,你会坠入五里云雾中。影片中的火车是不现实的,在流动巨大、人来人往的现实世界的火车中,是不可能给一个女人接触另一个男人的从容的,也不可能让她如乘地铁一样,自由出入,说上说下。影片中,张强的地理位置,应该在铁道边上,但张强与陈清送别周渔的地方又是同一个地方,你简直搞不清,周渔是如何从火车上找到张强的位置的。

  另外,火车在电影中似乎还象征着欲望的一泻千里,每当有一段周渔的缠绵的镜头,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紧盯着激情表现渴望一揽庐山真面目的时候,总是一列呼啸的火车拦腰切断视线,令人百般为视觉的失意而愁怅。

  三、 周渔闲暇体位的确定:独特职业。

  《周渔的火车》中的女主人公整天出入在火车里外,连列车员都觉得奇怪,一般人是花不起每周两次的火车往返的。影片中的周渔决不会为稻粱谋而忙碌操心的,但中国目前又没有特别悠闲的豪门贵族,所以,周渔得有本事养活自己,于是电影里设计让她可以有一技之长,会制作中国的国宝瓷器,从而让人相信她用不着整天被柴米油盐而苦恼,可以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她挥洒浪漫的空间,使她的小资趣味配上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引擎。

  真是殚精竭虑啊。影片的所有的为周渔的配置,都是使她的这样一个虚假的爱情故事成为可能。诗的虚,周渔职业的虚,这一切,构成了影片像梦一样远离现实的虚。

  四、 周渔关系体位的确定:虚化社会。

  周渔像一个生活在中国现实社会的女性吗?影片竭尽一切可能,虚化她的社会关系。

  虚化家庭。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她的父母,只是她与列车员的谈话中,提到她的父亲已经退休。

  虚化工作。周渔的瓷器厂的女工们与其说是作为现实的存在,倒不如是一二个镜头里的画外音。她们似乎也有过议论周渔的行为,但她们同样是不真实的,只是贸然出现的镜头中的几个面目不清的陌生面孔。周渔曾经拉过一个叫阿香的同事,准备去见陈清,但是,那位女工依然看不清内心的真实,只是短短的一幕镜头而已。

  虚化历史。影片中的陈清同样是一个没有来历,没有背景,没有历史的人。不知道影片中他的年龄界定是多大,按照这位演员的面容来确定,好像也算是一个老男人了吧,那么他过去的爱情史是如何的?影片中的周渔是绝不过问的,好像她只想一个陌生男人每周定期地解决一下生理上苦恼,而绝不想去介入对方的过去与昨天,爱一个人,毕竟会去了解他的昨天这样的女人,而周渔却关注的是拥抱、床戏,这是一种正常的女人吗?

  五、周渔生理体位的确定:女性下位。

  影片中炮制出来的这个执着的周渔,似乎象征着女人的对爱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吧。可惜,影片中的周渔依旧是一个男人阴影下的可怜的女人,她的执着,只是表现在她的不谙世事,那么轻易地被一个会凑两句狗屁不通的诗的小公务员吸引了过去。她有些傻,傻到居然相信诗人笔下的虚拟的象征性的仙湖,居然硬要委随着铁道去寻找那个不存在的湖泊。其实,关于这个仙湖的意像,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阴暗、卑鄙的想像,就像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把岩柱等等这些玩艺象征男性一样,周渔居然身体力行去寻找这种纯粹不存在的东东,真让人感到她是否是头脑不健康与不正常的。

  她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火车上,目的只是去见一个她爱着的男人,她无微不至地把自己奉献给男人,还要为男人实现他自己不敢去兑现的梦。她只懂得为男人去奉献,而没有自己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她依旧是一种古典中国女人的典型,甚至典型得过了头。她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吗?好像她不依附一个男人,就无法生存下去似的。

  当她认识张强的时候,难以置信那么一个粗俗的兽医居然被她看上。她的看人不清的悲剧,使人觉得她的可怜。实际上,张强这个人物也是十分概念化的,被电影强化着说成是一个强壮的懂风情的男人,可是这个男人对她的表现,同样给观众一种功利化的感觉。开始,周渔晕倒的时候,他不肯施以援手,后来,第二次听说是一个女性,立即后悔不迭。一次,她摸到周渔的家上,上来就要非礼,女人在他的眼中只是一种泄欲的工具。他帮助周渔实现她的浪漫,其实何尝不是她的险恶的用心,其目的就是影片中交待的那种肉体接触。孙洪雷的表演带有一种痞子化的感觉,虽然游刃有余,但整天一副不正不经的模样,他在周渔有情人的情况下,还为她介绍别人,自己也处处揩油。周渔在他的一次次攻击下,沦为他的性伴,实在是影片中一个丑陋的地方,也是更加让人觉得周渔所识非人、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可怜的地方。当然,这一切,是与电影导演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但电影实际造成的感觉就是这样。

  后来,她成了张强的朋友的时候,外面是一帮张强的朋友狂饮大嚼,其中刘威演的那个家伙,还说了对女人极尽污辱之能事的脏话,大意是说那天应该上了她。而周渔呢,其实她也是张强的客人吧,却在里屋里为那帮高谈阔论、并没有尊重她的大男人们掌勺烧菜,连西瓜都要由她来剖开。周渔这样的女人,在为男人提供肉体支持的时候,还要在生活上服侍他们。

  所以,她依旧是被压在男人身下的古典女人。影片中的周渔的悲剧,实际上不是她大胆追求爱情的悲剧,而是她的内心里的依附于男人的本能欲望的悲剧。她实际上是一种男人想像出来、可以供男人自由驱使的玩物。这是这个电影打着崇尚爱情的幌子、却在抛售着最可耻的男性意识的本质所在。

  六、周渔八卦体位的确定:影射效应。

  这个电影想说明什么?

  本部分我冒昧地八卦一下,姑忘听之。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为什么孙周与巩俐有兴趣制作出这样的古怪的女人形象?

  孙周在与巩俐拍完《漂亮妈妈》之后,就有意寻找一部合适的剧本来发掘巩俐的深度的一面。北村的这篇小说印入眼帘,这个小说中周渔某种程度上,可以读出巩俐自身的影子,加之剧本完成后,导演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有时这种修改是面目全非的,使这样一个电影故事更成了对巩俐的爱情经历的映射。

  巩俐当年与张艺谋的分手的原因,当然外人是不得而知的,但有一种说法,就是巩俐提出要与张艺谋结婚,被张否决,从而使巩倍感失望,转而寻求一种稳定的婚姻类的生活。

  周渔的两种选择,其实与巩俐的这种心态有着相似成份,一种是陈清的那种虚幻的背上沉重包袱的爱,一种是可以关爱的让她感到安全的爱(当然电影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实际感觉反而是周渔陷入流氓的包围圈),这未尝不可以在巩俐现实中的选择找到非常明显的对应。

  所以,这个电影更像是一个演员生活的寓言剧,它不具有现实的意义,根本与反映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没有关系,它是一种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的虚伪之作。它与演员生活的相似程度,超过与任何一个中国普通民众的关联。演员的经历的丰富性、火车般走马灯式的舞台合作才具有周渔这种选择的特点。

  七、总结部分:利弊谈

  上面谈的相当琐碎。总体上而言,《周渔的火车》是一个唯美的影片,在电影技法上,还是有一定的新颖性的。

  在时空上,比较发挥电影镜头任意转换的作用。如开头从花瓶落下来时,电影突然插入了周渔过去的故事,讲述完了之后,再次回到花瓶堕落的地方。最后,表现秀到边区小学见到陈清的时候,通过补述的镜头,观众们知道周渔的汽车失事。这种时空的任意飞跃,无疑使电影有了起伏。

  在段落上,影片也非常简洁,没有成段成片的常规叙事,多是用点到为止的写意式的镜头,交待每一个事件。而且,段落之间有着许多的跳跃与删略,基本与影片强调的象征性场景相契合。

  在镜头上,拍摄的相当美仑美奂,孙周的摄影师出身,可能对影片的画面的质感有一定的影响。电影的所有山水镜头都有一种油画般的绚丽感,飘渺的仙湖等场景都富有层次,使人为角色所处的环境留下了荣辱与共的印象。

  但是,影片的思想内容是虚伪的,我们上面的分析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周渔的故事的虚拟性的立论目的,这注定使这个人物也是苍白的,无力的。

  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没有多少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几句话不到,就是亲吻,就是肉体的接触。一对性伙伴,居然不问对方的过去,只知道接吻,这对于周渔这样一个以秀外慧中面目亮相的女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电影中始终强调欲望而忽略感情。如陈清在失意的痛苦时,只是一味地从周渔的嘴唇上释放内心的苦闷。比较明显地表现在诗集无人看的时候,他对周渔的粗暴动作。所以,纵观影片,周渔不过是两个男人以不同方式施以性体味的雌性而已。她快乐着她的对两人男人满足的快乐,她的没有内心、不懂得坚守的无常性令人感到可怜、可悲。

  比如说她在陈清离开后,很快与张强有了床上戏,这可能被电影象征着一种选择的确立,但给观众的误解却是她难忍生理上的饥渴,所以才在很短的时候内背叛了对陈清的信誓旦旦的诺言。

  而且,周渔与陈清的爱情关系,同样是不可理解的。周渔既然死心塌地定期前去约会他,却从没有提到谈婚论嫁,这符合一个中国女性的寻求家的安全的观念吗?影片中的时代,毕竟不是过去那个对婚姻忘加干涉的特殊年代啊。而且,影片中的陈清所在的馆长教育陈清要专心工作,却对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视而不见,同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都是影片忽略了人物的所有社会关系而抽象出人物的欲的联系,所形成的人物的虚假真空感受。

  这样的影片远离中国的现实,只能存在于昨天与未来。也许多少年后,人们会认为这个电影反映了中国当代的现实,就像我们今天往往会在《花样年花》这样的影片中,以为那个时代就是那种样子的。但是,今天我们因为对世俗生活的了解,我们深知这个电影的虚伪性。

  提到《花样年华》,人们也称这个电影是当代的《花样年花》。的确可以看出《周渔的火车》对《花样年华》的继承性与模仿性,影片中的音乐,乍一听还以为就是抄袭的是《花样年华》呢,只是当今的年代不是一个可以任意矫饰的时代,所以,《周渔的火车》的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带来的不是美感,而是一种厌恶感。

  2003、2、22

标签: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