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少年, 长大后怎样了?

犀牛历史 96 0

“凿壁偷光”的少年,即是西汉时的匡衡。

由于家境贫寒,匡衡很小就到大户人家打工,但却不要工钱,以此换取借阅主人家书籍的权利。白天要干活,匡衡只好在晚上看书,但家里实在太穷,点不起油灯,于是就凿穿了墙壁,借邻居家微弱的光亮而发奋读书。“凿壁偷光”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作为劝人读书好学的榜样而广为流传。

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学习,匡衡成为博览群书的才子,受到了当时的太子刘奭的赏识。刘奭即位后,即汉元帝,将匡衡招入京城为官,并在建昭三年提拔匡衡担任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汉元帝晚年,宦官石显仗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还怂恿皇帝加强对百姓的剥削,自己趁机中饱私囊。匡衡作为百官之首对石显的胡作非为听之任之,有时还曲意逢迎。

汉元帝驾崩后,汉成帝即位,匡衡立刻联络其他大臣弹劾石显,出手之迅速,堪称老辣。当时,司隶校尉王尊上书汉成帝,说匡衡早知道石显专权误国却不闻不问,甚至还阿谀逢迎,而到新帝登基时才跳出来弹劾奸臣,自表其功,这完全是奸佞之徒的做法,应该予以治罪。但因匡衡为先帝老臣,汉成帝没有追究此事。

汉制凡是封侯者,都要赐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其采邑。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给匡衡多划出了400顷封地。属下向匡衡禀告这件事后,他索性隐瞒了下来,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原则,将本不属于他的权益据为己有。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也不敢得罪他,竟曲承其意,使得多出来的地租都被匡衡纳入私囊。

真相总会浮出水面,这事儿最终还是被司隶校尉查了出来,并联合廷尉向汉成帝上书,弹劾匡衡盗取土地。汉成帝念其往日有功,没有对他处以重刑,只是将他贬为庶人,回家终老。

小结一下就是:匡衡因年少时“凿壁偷光”而名留青史,也因晚年“贪婪盗地”而身败名裂;一个励志的开始,最终是一个警诫的结局。

标签: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