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利弊得失如何,为什么后来商鞅受车裂之刑?

犀牛历史 126 0

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进行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必然要触及当时贵族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打个比方,那些世袭的贵族本来一年可以轻轻松松赚一千万,这一改革,只能赚点工资钱,可能只有几十万,这根本无法支撑他们的奢侈性消费,自然会得罪上层官僚贵族。而重农轻商,实施连坐,则侵害了底层民众的利益,焚烧儒家经典,轻罪用重刑,让一些知识分子和普通商人、民众也敢怒不敢言。等秦孝公一死,贵族率先发难,迫不及待把商鞅这个外国人给收拾了,恢复秦国旧有的制度。商鞅变法由于弊端过于明显,最终遭到了失败。

商鞅变法的利弊得失如何,为什么后来商鞅受车裂之刑?

标签: 商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