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犀牛历史 76 0

三国时期,时局动荡,但乱世出英雄,英雄永流传。本篇文章就介绍一下马革裹尸传颂的是怎么的英雄事迹。

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12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在大哥马况的带领下来到河南。马援共有三个哥哥,大哥马况任河南太守,另外两个哥哥都在京师做小官。按理来说马援有三个做官的哥哥,生活应该很舒服,但是实际并不是如此。大哥马况虽然官居太守,但日子过得很是清贫,日常收入就是朝廷发放的官俸,只够家里人日常花销。虽然收入有限,但哥哥马况对弟弟的照顾一丝没有打折扣,懂事的马援也把一切都记在心里,他拜满昌为师,刻苦学习,立志学成后要做一番大事业,不辜负哥嫂的一番苦心。

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几年后,马援学成归来,对哥哥马况说:“小弟在哥哥的资助下,已长大成人,人的一生,应该心系国家,小弟打算到边塞从事畜牧业,顺便了解当地的地理形势,一旦国家有战事,小弟愿从军为国效力,不知哥哥怎么看?”

大哥马况看见弟弟有如此大的家国情怀,非常感动,并鼓励弟弟说:“我弟虽年少,但志气远大,我非常支持你的想法,人生在世,就要有所成就。”

但天有不测风云,当马援准备启程时,大哥马况突然生顽疾猝死,马援十分悲痛。为表达自己对哥哥的养育之恩,马援在哥哥的坟前搭了一间茅草屋,为哥哥守墓一年。

之后,马援为了照顾嫂嫂和几个没有成年的侄儿,在当地做了督邮一职,工作内容就是替太守监督各乡县,同时宣讲一下法律教令,日常也会兼一些法律诉讼等案件。

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在一次工作中,马援要押送几个犯人去司命府,在路上马援得知这几个犯人是因为反抗王莽暴政而被抓的,如果被送到司命府,后果肯定是被处死。但马援爱憎分明,好人因为正义而被处死,还是自己亲自送过去的,良心上很是不安。于是马援就在中途找机会将几个犯人放走了,马援也知道事后的严重性,安排好嫂嫂和侄子后,最后出逃了,来打了北地郡。

说来巧合,出逃不久之后,朝廷昭告天下大赦,但此时的马援已经无心南归,因为在北边边塞畜牧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自从来到北边郡后,马援就与当地的牧民放羊,赶着羊群在甘肃和汉中之间来回放牧,所到之处,他都会仔细考察山川水势,记录下沿途重要的关隘道路,连绵起伏的山川和辽阔的草原见证着他他对祖国的热爱。

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经过几年的放牧,羊群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他一边放牧一边帮助当地人种植粮食,并且把手中多余的积蓄分发给沿途生活困难的居民。而自己的生活则是过得普普通通,冬天的时候,也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老羊皮裘装。在他看来,一个人增值财富贵在能用它来赈济困厄者。

此时已是西汉末年,南边局势已经风起云涌,各郡开始反抗王莽暴政,马援觉得是时候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了,于是果断南下投奔了刘秀。

建武十七年,马援担任伏波将军,奉命南征交趾郡,三年后全胜归来,满朝文武百官和旧时朋友都前去道贺,马援设酒宴款待大家。席间,客人们先后向马援敬酒,各种赞赏恭维之言不绝于耳,但是只有马援很好的朋友孟冀一语不发。马援一向敬重孟冀,知道他足智多谋,因此有什么事总爱找他商量。宾客散去之后,马援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把孟冀留下,对他说:“汉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收复南方七郡,只得到了邑数百户,如今我的功劳远不及他,却得三千食封,功薄赏厚,心中总是觉得不安,我该怎么办呢?还请先生开导!”孟冀连忙站起来说道:“恕小弟愚昧, 没想到这个问题。

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马援摆手示意让他坐下,又说:“如今匈奴、乌桓尚仍然在侵扰北边,我想再次率军亲征,平定边患。男儿当为保卫祖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怎能在儿女情长中消磨意志!”孟冀听到这里,激动地抓住马援的手,说道:“要成为重义轻生的烈士,就应该像这样。”

不久之后, 匈奴、乌桓势力已经深入扶风,威胁京师。当战事传至京师,马援再也耐不住了,他不顾身边人的好心阻拦,以西都长安和先帝陵寝受到威胁为由,多次向光武帝请战北征。光武帝见马援决心已定,自己也确实担忧西都陷落,危及洛阳,就答应了马援的请求,于是,风尘未净的马援又重披战袍,为安边报国踏上了征程。

西汉末年成就了多少英雄,知道马革裹尸指的是谁吗

​马援的一席:“男儿当为保卫祖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怎能在儿女情长中消磨意志!”,成就了一段英雄佳话。马革裹尸体现了出征将士坚定的爱国情怀,永远被世人传颂。

标签: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